第26章 现在(第2/3页)

周洛阳又嗯了声,杜景四处看了下,说:“问过风水师没有?”

周洛阳笑了起来,杜景疑惑地看他。

“对家里租的房子这么随便,”周洛阳说,“怎么看见商铺,倒是这么上心了?”

杜景只是简单地说:“是挣是赔,对我来说不重要,我只是希望你开店能挣钱。”

周洛阳想了想,明白杜景的意思,他自然不在乎周洛阳怎么花钱,但设若这家店一直赔钱,对周洛阳的自信会有不小的影响。

“我觉得我可以挣钱。”周洛阳说。

他和临时起意、三俩朋友凑点钱合伙投资的人不一样,他会做古董生意。从小在家里耳濡目染,熟悉收藏品行业的整个产业链,也有一定的人脉,尚在初中时,每年寒暑假他都会回宛市,帮爷爷打理生意,并联络出席一些有名的拍卖会。

可以说收藏品交流与历史这行,才是他的本专业,而大学读的机械、精工领域,反而是为未来他接管家族行业所提前做的预备。

这也是他在回到宛市后,始终很难接受去公司里打工的缘故,周洛阳一直觉得,只要让他把店开起来,他一定能养活自己与杜景、乐遥。

“我相信你。”杜景向来是周洛阳说什么,他就信什么,哪怕他们曾经一起生活的时间里,他从来没感觉出周洛阳任何惊人的生意天赋。

“那就这家。”杜景最终敲定了。

“起个名字?”周洛阳说。

“长安吧,”杜景不以为意,“长安钟表古董。”

周洛阳嗯了声,以前杜景的微信名字就叫“长安”。他们在大二那年一起去过洛阳,也去了长安,杜景很喜欢长安的银杏树。

周洛阳再去讲价,中介小哥答应尽力与房东沟通下。周洛阳便朝杜景说:“现在去哪儿?”

“家里准备晚饭了?”杜景问,“想喝点炖汤。”

周洛阳扬眉,意思很明确,我在外头跑了一天,怎么做?何况正在搬家,东西都搬得差不多了。

“等乐遥回来开伙么不是?回去用微波炉给你做吧,时间还早,你又没吃午饭?”

杜景答道:“不想吃,宛市秋天太燥了。”

周洛阳只有汤炖得很好,原因很简单,直接从网上买配好的药材汤料,排骨、鸡等肉食放进去炖就是了。

家里,周洛阳计划完店的事,列了账本与开支,一切井井有条。

杜景也发现了,带着诧异的目光看周洛阳本子上写的条目项,装修材料、请工人、置办、交通、商用家具与摆设、注意事项等等。

“你还真的会?”杜景虽然对商业不精通,却大致能看出来。

“我是专业的。”周洛阳哭笑不得道,“明天还要去各家拍卖行公司先坐坐,让熟人帮忙介绍点客户。爷爷留下来的东西没多少能卖,空了得去采购。”

杜景点点头,也在餐桌前,继续做他的工作。周洛阳察觉得出他相当烦躁,不是病情导致的烦躁,而是工作上引起的。

但他没有多问,只像平常习惯一般相处着。末了,杜景终于按捺不住,起身离开餐厅,走到厨房里,周洛阳的身后。

“你在做什么?”杜景皱眉问。

“给你准备明天带的午饭。”周洛阳把新煮好的米饭舀进饭盒里放平,炖好的土豆红烧肉铺上去,尝了一口,“好咸……算了你吃完多喝点水吧。”

杜景:“……”

“我今天去大使馆。”杜景说。

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周洛阳心想。他把饭盒放到一边,开始试汤。杜景站在他的身后,注视他的动作。

“嗯?然后呢?”周洛阳说,“我怎么感觉咱俩就像两口子。”

杜景眉头微微拧着,说:“因为那起连环凶杀案。给我尝一口。”

周洛阳喂他喝了点汤,杜景说:“可以了,吃吧,我饿了。”

“案情已经升级了么?”周洛阳问。

杜景坐在桌前专心喝汤,差不多了才答道:“没有,不过是我的直觉。”

“六个人,三男三女。”杜景开始吃汤里炖的排骨,周洛阳给了他一碟酱油。

“在最近三个月里,陆续失踪,”杜景沉吟道,“已有很长时间了。”

“这与法国大使馆有什么关系?”周洛阳想起了沙特人被骗进大使馆,惨遭肢解的事。

杜景答道:“这六个人,失踪之前都去了同一个地方。你猜哪儿。”

“巴黎吗?”周洛阳说,“不大可能吧。”

游客在巴黎失踪,国内不会没有报导,当地的中国大使馆也不可能不管。忽然间,也许源于直觉,周洛阳说了一个地方。

“柬埔寨?”周洛阳问。

柬埔寨与越南曾是法国殖民地,但周洛阳记得最近的新闻似乎没有报导任何中国游客在东南亚失踪的案件。

“地理位置接近,”杜景说,“胡志明市。”

“六名游客人间蒸发了,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报?”周洛阳端上菜来,拿了筷子,开始吃饭。

“不是一起去的,”杜景答道,“先后,而且没有参团,连自由行都算不上。”

周洛阳很疑惑,杜景又说:“失踪者分别从事不同的行业,有网红有宅女,特征有相同之处,全是自由职业者,北漂,没有固定单位,不与家人一起居住,独自租房,失踪之前,都向房东退了租。”

周洛阳听懂了,在这个城市里,从三四五线前来讨生活的外来人口,在四环与六环区间,有将近六百万。

从衣着光鲜的新贵阶层到农民工蓝领,数量庞大的“北漂”努力在全国最大的城市,政治与文化中心争取一席之地,他与杜景也和他们一样。

但不是每个努力的人都能得偿所愿,这五百多万人里,也有占相当比例的所谓“自由职业”,他们没有资格贷款买房也买不起房,甚至没有固定工作,却早已习惯了大城市,或为了一点未来的希望憧憬,不愿认输放弃,就此回老家生活。

这部分人被戏称为“孤寡宅”,就像孤寡老人一样,独自生活,无人过问,足有四十万数,不均匀地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哪怕前途黯淡,却仍然倔强地留在宛市,付着房租,找机会打打工,接点外包活儿,勉强糊口度日。就像孤寡老人一般,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环境闭锁,朋友不多,哪怕有几个朋友,大多也是互不关怀的陌路人,只比陌生人勉强好上一点。

互联网是孤寡宅群的唯一社交媒介,除此之外,他们与亲人、朋友联系甚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如此,愈发自闭,平日里几乎不与任何人联系,直到失踪数月后,才有人偶然察觉。

杜景又说:“其中一名男性,是一个抖音上的网红。拥有数量不多的粉丝,艺名叫‘小伍’。抖音停更很正常,网络上的热度,今天有人关注,明天就销声匿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