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卿老矣!(第2/2页)

余尚书又惊又喜之余,内心深处,也生出了几丝不安。

若是在往日,以余尚书的谨慎,既然心生不安,定然会将计划押后暂缓,仔细探查的。

但这次的事,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

大到让他有意无意便忽略了那一瞬的心悸,踌躇满志地组织安排人手。

由谁当堂提出立储,又由谁出言附和,谁假意反对又被说服,又由谁把人选引到四皇子身上。

一环扣一环,每一环都是精心的安排。

或许当真是劫数到了,迷了心智。

余尚书机关算尽,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环。

那就是天子本身的意愿。

不,或许不是忽略,而是对自己的安排太有信心,觉得只要四皇子众望所归,便是天子,也要顾忌百官的意愿。

他想的是不错,齐覃就算再自负,也不能不顾及百官的意愿。

因为他还需要底下的人帮他干活,他再怎么英明神武,也不可能把全天下的事都自己干了。

如果底下的人消极怠工,甚至在关键时刻给他出幺蛾子,那他的江山,也就要乱了。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齐覃顺应众议,立了太子,但立的却是元后所出的嫡长子。

也就是三皇子齐桓。

忙活了这么长时间,动用了所有的人脉,策划了所有的细节…………

但弄到最后,却是为别人做了嫁衣。

余尚书自然是不甘的。

但是他甘不甘心,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三皇子占了嫡长的名分,立他做太子,本是最名正言顺的事。

从前齐覃硬抗着不立,是因为齐桓本身的性格并不适合做一国之君,齐覃是心疼自己儿子,不想他将来尴尬难处。

但被逼到了这份儿上,齐覃也不介意先拿儿子做个缓冲。

待他腾出手来,先把胆敢勾连逼迫他的那一群收拾了再说。

余尚书很快就被齐覃的一句话给泼得清醒了。

那一天,齐覃单独召他商议政务。他提了好几个建议,齐覃都不满意。

然后,齐覃便满脸失望地说了一句:“卿老矣!”

余尚书当时就是心头一震,惶恐地瞪大了眼。

这句话,其实是个套路,从本朝太-祖那里传下来的套路。

齐覃的皇考,也就是太宗在位的时候,也没少用。

翻译过来,意思很直白:你识趣点儿,自己告老吧!

如果不识趣,那也没关系。

只要天子在朝堂上稍微露一点儿想要收拾你的意思,就会有无数人像闻见了血腥味儿的鲨鱼一般,扑上来将他撕咬殆尽。

因为,朝堂上的高位就那么几个,不把他拉下来,别人怎么能上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