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醍醐灌顶(第2/2页)

房子也好,户口也罢,都像那些盛林一高兴就买来的衣服一样,是送给他,让他开心的“物件”。于寻常人而言,它们的价值或许千差万别,但于盛林来说,却没什么不同。都是他不必思索和费力就能购置的东西罢了。

就像情人间送一块巧克力,一朵玫瑰那样,纯粹而简单。

至于在停车场,盛林挑的那两个电影项目,恐怕与这些实物也没什么分别。

这些东西是取悦傅子越的,而那些剧本与资源,则是通过留下傅子越,来取悦盛林的。

这世间的金钱与人际,再难得,也不过都是盛林拿来满足自己一些小小的、无关紧要的需求。

傅子越坠入沉默,在不知觉间,他好像踏入了一片从未想象过的世界。

这段小小的误会被傅子越刻意地避了过去,没有再让盛林缠着他深究。

翌日,盛林睡到日上三竿才醒来。洗漱以后,盛林总觉得怎么坐着都别扭。原本傅子越订了外卖上门,盛林坐在餐桌前吃了几口就不动了,躺回了沙发上。傅子越没办法,就把吃的又移到客厅,看盛林想吃哪个,就端过来给他夹,这样折腾一个多小时才把午饭吃足。

盛林只穿了件宽大的T恤当居家服,光着小腿,躺在沙发上指点傅子越给他放电影看。

不一会,傅子越也坐到他身边来,盛林便忍不住拿自己的小腿去蹭他,缠人得很,傅子越便揽过对方,轻轻在额头上一吻,将人安抚住。盛林嘿嘿笑,这才认真看电影。

傅子越早看过这片子,趁这工夫,便打开手机,看盛林转发给他的剧本。

卢易生……林奕南……

两位导演项目建组的事,他的经纪人恐怕根本不知道。像这样已经在江湖奠定地位的导演,剧组选角往往是秘密进行,合适的角色由相应的选角工作室进行举荐和洽谈,约来见面试戏后,再谈相应的待遇。重要角色定的七七八八,剩下的群演与小配角,才会在临开机前透露风声,再行招募。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演员即便是演了多年电视剧、小有名气,都不一定能接到名导的电影资源。行业壁垒如此之高,简单“人脉”二字,远不足以形容。

傅子越先点开了卢易生的项目,卢导今年六十岁高龄,还没放弃自己的电影事业。

项目书里介绍,这一部是卢导纪念家乡之作,他是西北人,在荒漠中长大,后来母亲改嫁来到北京,才知道世界上还有“电影”这么个玩意。不算科班出身的卢导,却有颇多艺术表达的天赋。傅子越看过他之前的电影《响马》,在大城市已经私家车泛滥的时代,荒野里却依然有响马贼打家劫舍,飞扬的马蹄,踩遍黄沙。那本该是贫穷里生出的恶,可马贼拼尽全力,也不过是为了给病卧在床的老母亲求一味药。警察追到家里来的时候,母亲推着男主人公离开逃跑。

可是一匹再好的马,又怎么跑得过追捕嫌犯的越野车呢?

如果这是一部商业电影,或许它的结尾是男主人公锒铛入狱时茫然的回望。但卢易生却没有交代男主人公被捕后的情况,电影的结局是,男主当年求药的江湖郎中,因为贩售假药被捕的新闻。

罪恶在这片干裂的土地上,早已扎根。

那部电影大家都说和卢易生在西北长大的经历很有关系,他虽然没有点明具体发生的城市,却被很多人说指影射之嫌。因此,这部电影在国内上映不到两天就被迫下线。好笑的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响马》居然得到了国际上的青睐,并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一举摘得最佳导演的殊荣。这在当时的华语电影圈,是前所未有的成就。

如果必须要在卢易生和林奕南两位导演中做抉择,傅子越不看剧本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卢易生。

就是不知道,他能在卢易生那里得到一个什么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