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下按钮(第2/4页)

“等等,你拿着他的钱包?”我问道。

“我正在看他的身份证。里面还有学生证、驾照和一张到旧金山的灰狗巴士车票。哦,这儿还有一张捷运路线图,看着真叫人沮丧。他貌似在地图背面写了字。是个单词,‘anthropophagy’。这词什么意思?”

“不知道,我谷歌一下。告诉我怎么拼。”我说。

“A-N-T-H-R-O-P-O-P-H-A-G-Y。”

“见鬼,意思是‘食人’,‘cannibalism’(指食人,同类相食等)的近义词。”

麦克放声大笑,好像雅各布玩了一个黑色幽默:“有意思。他是想说自己是个食人魔吗?车票显示他在自杀前一天到达旧金山,他干吗不直接在华盛顿自我了结呢?”

“问得好。如果你要自杀,为什么非得来旧金山被车撞呢?”

“也许他没想死,只是打算在列车撞过来的那一刻躲开,和《与我同行》里那个小屁孩干的一样。”

“科里·费德曼演的那个?”我问道。

“不是,另外一个。”

“瑞凡·菲尼克斯?”

“也不是,”麦克摇摇头,“不管怎么说,如果他真只是躲火车,那他可算是把自己玩死了。”

直到把雅各布推进火炉的一刻,我对他的了解还仅限于他22岁,来自华盛顿州,学中文,至少在临死那一天对食人感兴趣。几周之前,我买了一套HBO出品的热门电视剧《六尺之下》,是关于一家私人殡仪馆发生的故事。其中有一集,葬礼承办人奈特拜访了一位即将孤独死去的年轻人,协助他安排火葬事宜。年轻人火冒三丈,嘲弄自己命不久矣,还数落了一通对自己不闻不问的家人。他问奈特,自己死后,将由谁按下火化炉的按钮启动火化。

“你指定的那个人,”奈特答道,“佛教徒会选择家人,有的人谁也不选,这样的话将由火葬场的人完成。”

“那我选那家伙。”

指的是我。我就是“火葬场的人”,我就是雅各布的那个“家伙”。不管雅各布做了什么,我都不想让他孤零零地离开人世。

经过成千上万年的进化,人类的大脑获得了认知死亡的能力,这可谓生而为人的一大幸事(也可能是一大不幸,看你怎么想了)。我们是一群拥有自我意识的可怜虫,成天想方设法地逃避“凡人必有一死”的真相;不管觉得自己多么强大、多么受宠、多么特别,我们都明白死亡乃命中注定,自己最后将变作一摊腐肉。世界上再没有别的物种存在这种精神负担。

假设你是一只瞪羚,正伴着《狮子王》的背景音乐在非洲大草原上吃草。此时,不远处有一只饥肠辘辘的狮子跟在你身后,它突然起身一跃向你扑去,但是这一次你跑得比它快,侥幸逃生。反抗或者逃跑,你本能地做出了判断,但逃命的那一刻令你惊心动魄。经验和进化的结果教会你远离或躲避危险,但确实有那么一瞬间,你吓得心脏都不跳了。可是没过一会儿,你又开开心心地在大草原上吃草,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我吃,我吃,我吃吃吃,直到狮子又开始第二轮进攻。

也许人类在躲过狮子追杀之后,会长舒一口气,不过心里却清楚得很,自己最终难逃一死。死神一直在等待,一想到这里,我们什么事也做不好,甚至不能精心料理他人的丧事。

大约在九万五千年以前,一群智人把同类的尸体埋在现位于以色列境内的卡夫泽洞穴。1934年,考古学家挖掘出这片遗址,同时发现尸体的埋葬方式很讲究,不像是敷衍了事。一些残存遗骨上带有红色颜料的痕迹,应该是用天然的红色赭石涂抹上去的。考古学家认为,赭石的使用意味着人类在进化之初,就已经懂得了在埋葬死者时举行仪式。其中一具遗骨是一个13岁的小孩,下葬的时候双腿蜷在身体一侧,怀里放有两只鹿角。我们不知道人类的祖先对死亡、来生或者遗体有什么看法,但是卡夫泽洞穴中的遗骨表明,他们对此确实有过思考。

当死者亲属来西风殡仪馆安排火化或土葬事宜时,他们一般都坐在接待室,紧张兮兮地用纸杯喝水,一副“要不是有人死了,我才不愿意来这种地方”的表情,当然更多时候是因为自己不得不为丧事买单而闷闷不乐。有时候人们为了看死者最后一眼,会要求在西风的小教堂瞻仰遗体。小教堂偶尔挤满了前来吊唁的人,在福音歌曲的伴随下默默流泪;有时只有一个人安静地坐在里面,半小时后一声不响地离开。

人们经常在小教堂和接待室之间来回穿行,甚至还会进入员工办公室。但火化间是我的地盘,用麦克的话来说,大部分时间我都孤零零地“躲在后面”。

我们有一项业务叫“火化见证”,我在西风工作的前几个星期,都没看到有人选择这项服务,直到姓黄的一家人出现。那天早上八点半,我一进门就看见十几个亚洲大妈,正忙着在储藏室里拼凑出一个临时用的灵位。

“麦克?”我一边叫一边朝他的办公室走去。

“怎么了?”和往常一样,麦克爱答不理地说道。

“嘿,为什么会有人在储藏室里?”我问道。

“哦,对了,今天下午他们要见证火化。他们东西太多,小教堂根本放不下,我就让他们把灵位摆在储藏室里。”他说。

“我……我不知道今天有人要来。”我有些结巴,一想到有人要侵犯我的地盘,打乱我的常规,我就害怕得不行。

“我以为克里斯告诉你了,伙计。别担心,有我在呢。”他说。

麦克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也许他闭着眼都能完成火化见证仪式,但对我来说可是个大危机。“火化见证”包含以下几个流程:死者亲属在小教堂默哀,尸体推入火化间,启动火化,家属在旁边观看火化全过程。家属在旁边观看火化全过程。这几乎和运送核弹头一样恐怖。

在西方,以往火葬使用的是柴堆,之后逐渐向工业化演变。早期的火化炉上有一个窥视孔,死者家属像偷窥色情表演似的,通过这道小孔窥看尸体火化。有些殡仪馆甚至要求家属必须亲眼看着尸体送进炉膛。随着时间的推移,窥视孔全部被封了起来,死者家属也不必再踏入火化间。

过去的几十年里,殡仪业挖空心思,尽可能让死者家属远离与死亡相关的方方面面,生怕引起他们的不快。可以告诉你,如此谨慎行事的不仅是火葬场。

我朋友玛拉的奶奶不幸中风,生命危在旦夕,玛拉火速乘上前往佛罗里达的航班,赶去给老人送终。接下来的一周,玛拉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奶奶被病痛折磨:呼吸困难,没法吞咽,不仅身体不能动,连声音都发不出来。最后,死亡终于将老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玛拉却没能从始至终参加完奶奶的葬礼。葬礼那天,玛拉发给我一条短信:“凯特琳,坟已经挖好了,我们就站在边上,旁边就是奶奶的棺材和人工草皮。我一直以为他们会当着我们的面让棺材入土,结果没有。我们走的时候,棺材还待在原地,根本没埋到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