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2/3页)

这便是大夏的楚王,人间的风流客,红尘的赏花人。

未央轻轻挣开楚王握着的她的胳膊,答道:“多谢王爷挂心,我最近不曾回外祖家。”

楚王向她下帖子做甚么?

她虽与晋王不睦,但没有萧家的庇佑的话,她终究是一个孤女,所做之事并不多,楚王根本不需要来拉拢她对付晋王。

未央心中疑惑着,下一刻,楚王的一句话,解开了她心中所有谜团。

“原来是不曾回萧家。”

楚王松了一口气,声音越发欢快:“小王还以为,是小王的帖子吓到你了。”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小未央,小王待你,可是一片真心。”

未央:“……”

一定是她今日出门不曾看黄历,才会遇到这样的楚王。

未央微微向后退了一步,与楚王拉开距离,正色说道:“王爷请自重,未央乃是带孝之人。”

“小王知道。”

楚王笑眼弯弯,上下打量着未央,笑道:“当真是人要俏,一身孝,小未央这番打扮,别有一番风韵。”

未央脸色微变。

她知楚王向来风流,但不知楚王风流到这种程度——府上莺莺燕燕一大群仍不知足,还对刚刚“丧”外祖父的她口出轻薄之语。

未央冷声道:“王爷此话,委实令人心寒。未央的外祖父虽然不在了,但兰陵萧家仍在,未央便不是王爷随意可以欺辱之人。”

“唷,生气了?”

楚王眉梢轻挑,揶揄道。

未央冷冷道:“是王爷打错了主意。”

楚王笑了笑。

这个未央,当真与传闻中一般无二,看着好看,却刺手得很。

“罢了。”

楚王向未央拱拱手,权当认错,说道:“是小王唐突了。”

楚王到底是一方藩王,且是天子最为宠爱的幼弟,以他的身份,这般服软,已经是极致了。

未央不欲与他过多纠缠,绕过楚王,转身便走。

然而擦肩而过的瞬间,她又听到楚王轻笑着的声音:“小未央,小王留意你很久了。”

楚王长于楚地,言语间带着楚地特有的软糯,且他将声音放得极轻,又酥又软,如勾子一般撩拨着人的心。

若换了其他女子,见楚王俊美,又颇有权势,又颇有风情,只怕会争着抢着做他后院中无数女子的其中一个。

可偏偏,此时走在宫道上的,是未央。

未央秀眉紧蹙,眼底闪过一抹不耐。

——等将晋王彻底消灭后,她一定劝说何晏将楚王视为头号目标。

未央理也未理楚王,径直离去。

楚王转身回眸,目送未央背影消失在宫道尽头。

说起来,他后院里的确很需要一个又美又辣的女子来主事。

楚王笑了笑,再度向寝殿走去,一边走,一边问内侍:“皇兄如何了?”

刚目睹楚王与未央的事情后的小内侍擦了擦额间的汗,弓着腰回答道:“天子醒了有大半日了,瞧着精神很好。”

“那便好。”

楚王加快步伐。

精神好,才有力气处置晋王。

小内侍跟在楚王身后,看了又看健步如飞的楚王,摸了摸自己为数不多的忠心,斟酌着开了口:“王爷,世间女子何其多,您何必在未央姑娘身上下功夫?”

——一个连天子赐婚都敢退婚的女子,能是那般好惹的么?

“世间女子是多,但像她这般美的有几个?”

楚王笑笑道:“况她对本王来讲,大有用处。”

他的侧妃位置,已经闲置很多年了,很是需要一个列侯之后的女子来坐镇。

他才不信甚么镇南侯死在船上的鬼话。

未央回到自己暂居的宫殿,想起路上遇到楚王的事情,越想越气。

思来想去后,未央唤来何晏派给她的暗卫,细细交代一番后,暗卫一脸复杂地出了殿。

暗卫走后,未央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调戏她?

可是要付出代价的。

未央喝着茶,耐心地等待着天子的传唤。

从正午,到日头西斜,未央等来了天子的态度——彻查镇南侯所乘船只翻船原因。

天子说完话,未央对着天子拜了又拜。

外祖父多年来苦苦坚持着的东西,在天子的一纸诏令下,终于不再是一场可笑的固执。

未央眼角微红。

天子简短的几个字,比她精心的筹划更能抚慰外祖父。

天子低叹一声,起身离开床榻,走至未央面前,俯身将未央搀起,沉声说道:“朕一直记得伯信。”

谁不喜欢家国为先的绝世悍将?

只是他所处的环境,容不得他有半点徇私。

他是天子,不是伯信一人的天子,而是天下人的天子。

他肩上的担子,太重太重了。

天子一声令下,心腹羽林卫着手开始调查。

原本护送船只不利而遭遇停职的宣州太守,此时再度出现在羽林卫的视线之中——宣州太守一家老小被人杀之殆尽,只有断了一只胳膊的宣州太守逃出生天。

意识彻底消失前,宣州太守紧紧抓着羽林卫的胳膊,鲜血将羽林卫原本殷红的装束染得越发红。

“镇南侯是被人暗杀的。”

宣州太守闭上了眼睛。

宣州太守的一句话,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

上一代的沙场宿将大多战死边关,新一代的武将们都曾受过镇南侯的庇护,得知镇南侯是被人所害,个个义愤填胸,自发去查沉船真相。

而因镇南侯的存在才得了太平的宣州百姓们,也纷纷走出房门,解开自己小船的缰绳,去江中寻找关于镇南侯的消息。

武将与百姓们沉浸在寻找真相的悲痛中,诸多藩王品出不对劲来,略微思索,深觉镇南侯之死是自己难得的机会,若是筹划得当,不仅能扳倒身为储君的晋王,运气好了,还能将其他藩王一网打尽。

于是乎,藩王们各显神通,在各个关节安插自己的人手,期待着自己能一箭数雕。

一时间,华京城与宣州之地分外热闹。

这两地越是热闹,晋王便越发不安——镇南侯沉船的事情,到底是他做下的,若此事查到他的身上,他原本坐得便不甚牢固的储君之位,会更加岌岌可危,更有甚者,他会在其他藩王的构陷下失去太子之位。

太子一朝被废,其下场只有死路一条。

素来薄凉的天子,怎会为了一个死人大动干戈?

这委实不像只看重利弊的天子的作风。

晋王想不明白天子态度的改变,便索性不去再想,眼下的动荡,另外一件事更值得他去操心——兵变夺位。

他不能坐以待毙。

宣州太守已经暴露了,可见与他合作的那人手脚不干净,再继续追查下去,等着他的只有以死谢罪。

加害镇南侯的罪过,饶是他一个储君也担当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