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2/2页)

六元及第,千年出一次,从此以后,他也是在这个世界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

这对于一个穿越而来的现代人而言,实在太难得可贵,因此心里的自豪也就愈发浓厚。

皇帝同样欣慰地注视着他,笑道:“爱卿才华盖世,六元及第,当为青史留名,臣甚慰之。”

温钧拱手,露出让人如沐春风的温润微笑,轻声道:“臣惶恐。”

赐下殿试名次后,就要按照功名各自封赏官职了。

这次殿试结果和会试的结果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状元是会试第一名的温钧,榜眼是会试第二名的孔丰易,探花是会试第三名的陈子安,此后顺延,前十名毫无变化。

而丛安等人,名次也只上下浮动了几名,并没有成为一甲。

显然,假如将科举算成割韭菜,皇帝今年只看重温钧这一株韭菜,对其他韭菜压根不上心,所以才造成了这样名次几乎没有变动的情况出现。

对于某些会试超发发挥的人来说,这是好事,但是对于野心勃勃,对状元有窥探之意的人来说,这就不太妙了。

比如第二名的榜眼孔丰易。

孔丰易出自山东曲阜孔家,虽然只是旁系,却也接受过族学的精心教导,才华出众,在当地颇有名气。

他从未想过,自己参加科举,竟然会拿不到状元。

所以哪怕知道这届会试有个连中五元的天才,却还抱着一丝希望参加殿试,想要让皇帝刮目相看,谁知结果却丝毫没变。

看着温钧的背影,他不禁露出了烦躁的神情。

连带着,对接下来的封赏都兴趣不大了。

反正也就是按照往年的习惯封赏,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走了一会儿神,突然听见一个出乎意料的字眼,猛地回过神来,什么,官职竟然也和往年不一样?

温钧是状元,按照往年惯例,应该是进翰林院,官职从六品授修撰。但是皇帝表示温钧六元及第,乃本朝佳话,可酌情提拔,所以直接让他成了翰林从五品侍读学士。

一天之间,直接拥有了和王莫笑近乎同等的官职。

孔丰易目瞪口呆,烦躁中又多添了一丝妒忌之情。

可惜,这是合情合理的封赏,虽然有点略显丰厚,但是看在温钧身上六元及第的情况上,又显得十分正常,朝臣议论两句,纷纷表示理解。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除了温钧这个状元,榜眼、探花也进了翰林院,官职授正七品编修。

至于其他进士,还需要再进行一次朝考,才能成为庶吉士,再三年才能成为翰林,赶上一甲的进度。

孔丰易羡慕妒忌温钧,其他人同样也羡慕他,人心多有不足,听着封赏,各自想法不一。

封赏之后,礼部张贴黄榜,将所有考生的名次都誊抄于上面,张贴于长安左门外三日,供百官和百姓参度。因黄榜颜色若金,也称之为金榜,才有金榜题名之说。

最后,重头戏出现。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状元游街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