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贞女(第2/2页)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虽说有些胡搅蛮缠,但这最后一个假设的画面,却是妙仪从来没想过的。一下子哭出声来。

“我……我夫君不会嫌我……”

但这话说得蚊子细,自己连半分底气都没有,只得哭泣。

韩夫人无力地挥手:“带她回去休息,喂点热牛乳。看好了,房里别留一件锐器……”

她顿了顿,心有余悸,怜爱的眼神看了看妙仪,心灰意冷地补充:“她愿意戴孝守节,就任她吧。伺候的人,小心别说重话。”

在刀子和鲜血的震慑下,历尽千帆的老夫人,也终于对晚辈妥协。

一个力气大的老媪抱起妙仪,众人战战兢兢的告退。

只剩下韩夫人的几个贴身侍女,还有罗敷三个客人。此时又是心有余悸,又是尴尬。竹席上还留着几个酒杯,有的立着,有的倒了。侍女们手忙脚乱地收拾。

韩夫人深深看一眼罗敷,随后重重叹口气。

客舍里的冰化尽了,空气燥热起来。可那燥热只是浮在肌肤表面。罗敷反而觉得心中冷。

…”

她有点可怜这个富贵通天的老夫人了。她想着,以后要是自己有这么个孙女,怕是早被气死了吧?

她轻声道歉:“方才妾也是一时急躁,冲撞了女公子,实无恶意……”

韩夫人摆摆手,表示不介意。

老人目中无光,空空洞洞地看着客舍里一方凤鸟戏云的绣屏,长久,发出一声像是叹息的低沉声调。

“唉,你们说,现在的孩子,都怎么了……”

周氏和胖婶抢着安慰:“女公子年纪小,心眼实,以后会慢慢想通…

“我老太婆也读书!我小时候读的是经!现在呢,聘来的女先生,教的什么三从四德,孩子们一个比一个背的响!我就不明白了,写女诫的那位才女,是个著书著史,在皇宫里给太后做老师的,她怎么就卑弱了?为什么要让她的子子孙孙不如她呢?”

罗敷道:“妾不懂。但想来人非圣贤,谁能一辈子言行如一。妾读论语,里头那孔圣人道貌岸然的,可有时候还忍不住骂人呢。”

韩夫人被她逗乐了一刻,愁云稍减,挥手让旁边侍女停了扇子。

“女弱则儿弱,儿弱则民弱,民弱则国弱。国之将倾,妖孽横行啊……这世道啊,要乱喽……”

她喃喃的自语了不知多久,接过丝帕擦了擦口眼,抬起头来,目光重新变得清澈。

看了一眼罗敷被扯烂的衣袖,微微笑道:“多亏你拦了那么一下子,否则还不知道鼻子在不在。我替我那不懂事的孙女谢谢你啦。”

罗敷忙躬身回道:“分内之事,老夫人何必多言。”

韩夫人使眼色,唤过一个侍女,低声嘱咐两句。

不一刻,那侍女托了个铜盘进来,上面叠着三套彩色罗绮襦裙,并一件印花敷彩纱直裾深衣。一叠衣物上面,压着一个晶莹剔透小瓷瓶。瓶盖上嵌一块指甲盖大的珍珠。

“喏,去把坏衣裳换下来。带一瓶消肿止痛的药回去。我府里制的,比外头的干净。”

这是连带周氏和胖婶都有赠物。虽然算是“赔偿损失”,但赔偿的价值远超合理,算是个不动声色的谢礼。

罗敷等人身份低。若真是大张旗鼓的赠以金帛,倒显得瞧不起她们。

三个人都会意,互相看一眼,齐齐道谢。

虽然按照平日的习惯,小伤养养就好了,衣裳补补还能穿,但在韩夫人面前哪能这么小家子气。

罗敷当即去更了衣。出来向韩夫人叩谢。但见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容光焕发,平添富贵。

韩夫人对罗敷点了点头,朝外面织坊瞥了一眼。

“以后没事可以多来。你心灵手巧的,可以教教我家里那些女孩子。”

罗敷一怔。

韩夫人在侍女的搀扶下起身,朝她点点头:“我倦了,不多奉陪。你就在这儿歇着,可以随便走走这儿,那儿,还有那儿随便走走看看。要什么吃的喝的,管下人要。”

没提花楼的事。罗敷知道约莫该告辞了。连忙应允:“以后若是得闲,定来时常看望老夫人。”

待要告退,韩夫人忽然问一句身边侍女:“天气好闷,外头是不是下雨了?”

侍女回:“是,略下了小雨,地面已微湿了。”

韩夫人却一挑白眉,笑道:“什么小雨!分明下得挺大!秦氏啊,你先别走,在我这里避一避,等雨停了再走。不然,湿坏了新换的衣裳。”

老夫人穿着那件独一无二的素纱单衣,犹如踏烟行雾,慢慢的走远了。

……

周氏试探着说:“她让咱们留下来避雨?可这……”

罗敷心中咚咚跳,轻声招呼两位阿婶,“那咱们就到处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