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午夜钟声渺渺,自南江最高的塔楼而来,携着微寒,半侵罗袖。宁莞惊了一下,回神遮下眼,掩去内里难以言说的复杂。

裴中钰勾起斗篷镶了风毛的兜帽,轻轻盖在她头上。

一层软和的绒缎子,隔去了夜里的深深寒凉。

他站在昏沉的光影里,没再出声,而是握住她的手,牵着人往家中去。

宁莞提着灯,下意识跟着他走,及至一个人回到房间里,方才恍然。

坐在榻边,摸了摸脸,微有点儿发烫。

她干脆推开格窗,看着手里的发簪吹了半夜风。

正月十六是个大晴天,阴云散去,瓦檐上的白霜也化作了水,拧成极细的一股,滴了几滴落在石阶上。

宁莞一夜没睡,一大早洗漱完,就到后院里练剑。

半个时辰下来,额上出了细汗,心情更是舒快不少,也想通了些事情。

她虽是个温静的性子,但也一向果决,没道理在这事上拖拖拉拉,优柔寡断。

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

她得承认,是有好感的。毕竟那样好的人,这世上再难找出第二个了。

但同时也清楚,她迟早会走的。

也许十年,也许八年,她自己也不知道会在这里待多久。

宁莞定了定神,收回剑,回屋收拾妥当,又换了身干净衣裳,才走去书房。

裴中钰才练完剑没多久,正坐在窗边看书,听见她的话,起身搁下,垂目直直看着她,眼里有沉蓄的轻柔,“我已经三十了。”

宁莞不解其意。

他却伸着手,轻点了点她的眉心,徐徐道:“我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

宁莞一顿,仰起头,“这不一样。”

裴中钰奇怪道:“哪里不一样?”

宁莞噎了噎,本来就不一样,这对比也不是这么对比的。

裴中钰看她不说话,又揪了揪她的脸,慢慢道:“你好笨。”

宁莞:“……”行吧,就你聪明。

他微低下头,轻笑出声,双眼微微弯着笑,眸光浅而淡的,是微雨新晴后的天际,干净又清亮。

宁莞见多了他表情冷淡的模样,突然这般,倒是不期然地被晃了神。

上元节一过,南江城里褪去了喧嚣,宁莞照旧练习轻功。

她仔细算过,穿过来的时候是下午申时左右,到第二天不引起怀疑地去相辉楼上值,约有七个多时辰,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里,好好规划,不冒进不松懈,在不会被时空排斥出去的情况下,她至少可以呆足十四年。

十四年长吗?

宁莞问他。

裴中钰在窗边,逆着光挡在她面前,摇头说:“不知道。”

宁莞还记得那日的话,奇道:“怎么不知道了?你不是很聪明的吗?”

裴中钰疑惑地看着她,“我没试过,自然是不知道的。”

他捏着新摘来的大红色山茶花,别在她无甚簪饰的发髻上,缓声道:“等十四年后,你再来问我,我就知道了。”

宁莞默然。

是啊,有道理呢。

叹了口气,又将那朵山茶花取下来,“……不要往我头上放些奇怪的东西。”

她把艳艳如血色的花瓣一片一片撇下来,放进灶台边装了水的铜盆里,一一洗净,“这是用来做香囊的。”

她在旁边洗山茶花,他便将篓子里的梅花倒进另一个盆里,一朵一朵的在水里浸干净了,然后整整齐齐排排放在竹筛子里。

宁莞看了一眼,抿唇笑了笑,强迫症好像有点儿严重。

老管家路过,便见两人站在大开的格窗前,外面是和风容与,斜阳惺忪。

冬日又渐渐远去,便是宁莞过来的第二个春天了。

裴中钰再一次收到友人邀约,如往年一样,在淡荡的春光里,牵着马走过长巷,开始出门。

他这一离开,走得有些久,再见时,是在四月芳菲将尽的时节里。

说起来也是宁莞有些倒霉,她最近轻功小有成效,有时候用了晚饭也习惯到院墙或是房顶走走,借以消食,不曾想倒正好撞上有人来夜探裴家。

裴家剑法在裴中钰这一辈被推上了江湖武林的顶峰,有人惊叹,有人眼红,难免有宵小之辈惦记起所谓的剑谱秘籍。

正面来抢的有,不过多数都是胆子小爱惜性命,不敢来硬的,偷偷摸摸地做行窃之事。

隔三差五就会来一回,跟回头客似的。

宁莞碰上的就是这么一个。

两个人在屋顶上面对面碰了个正着,双双一惊。

裴中钰便是在这个时候到家的,走到院墙外的巷子口,红棕色的骏马打了个响鼻,屋顶上那人本来正要动手,闻声扭头一看,分明隔了些距离,却还是瞬间头皮发麻,哪里还敢停留,两脚一蹬忙不迭地的就跑了。

宁莞也看见了人,轻轻一跃,落在院里,拉开了门。

裴中钰就在外面,浅霜色的外衫上浸了晚夜的冷雾。

隔着门槛,指尖挽过她落下的碎发,别在耳后,檐下灯笼随风打着旋儿,门前光影渐变。

他说道:“这是第三千零五十一次。”

宁莞不大懂他话里的意思,待他进来将马交给下人,才一起往后院去。

已是将近子时,宁莞住的地方位于后院的西北方,两人便在栽种着灌木的小路尽头分开。

裴中钰转过身走了两步,看着远处黑黢黢的天际,顿住动作,而后又转了回来,伸手环住人,低了低头,脸贴着脸,语声低缓,“现在是第三千零五十二次了。”

泛凉的脸颊挨着一处,竟骤然生出些热意来。

宁莞飞快眨了眨眼,隐约有些明白他话里次数的意思了。

日子不紧不慢地过着,到了夏日荷塘盖满了碧碧青叶,裴中钰再一次出门。

这次在老管家的撺掇下,宁莞也跟着他一道离开。

两人骑着马,出了南江去往秦州,到听风山周家庄参加周老爷子的七十大寿。

周老爷子在江湖上本就名声颇重,再加之他与已逝的裴老太爷是拜把子的好兄弟,裴中钰也叫一声周爷爷,每每寿辰,周家庄是宾客盈门,络绎不绝甚是热闹。

宁莞跟着裴中钰上山,惯是风雨独行的剑客,身边突兀地多了一人,还是个二八年华,容色秀丽的姑娘,难免叫人好奇。

又想起近一年的传言里,这位九州一剑似乎收了个徒弟,更是各有思量。

裴中钰的徒弟,这名头比起武林盟主的儿子可都要来的响亮。

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

有一位身穿长衫,摇着扇子作书生打扮的,实在耐不住性子,笑着上前来问了个好,往他身侧看了看,说道:“这位便是裴公子高徒吧?”

宁莞敛了敛袖子,闻声含了浅浅笑意,没说是,也没说不是。

倒是裴中钰答道:“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