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考古队离开(第2/2页)

赵三明这么一想,骄傲自豪下也登时觉得卖坛坛罐罐那点钱就是不值一提的毛毛雨。

怀着这样的骄傲自豪,赵三明上午去场院看热闹的时候特别得意,看谁脸上都带着一股“我骄傲我自豪我跟你们不一样”的优越感。

要不是看在青梅的面子上,屯里有几个跟赵三明不对付的小伙子都想捶他了。

因为屯里收集的这些东西大多都很粗糙,像在老支书家看见的那个青瓷碗那么精致有价值的并不多。

所以陈教授跟杨先生也并不是强制收购,对于青梅这样因为懒得去添置碗罐而选择不卖的社员,并没有太在意。

上午就这么轰轰烈烈地收了不少东西,还有人临时跑去跳河里泅水,试图在陈教授他们离开前多捞点东西起来换钱。

一直到中午,这场热闹才渐渐消停。

在食堂吃过一顿午饭,陈教授杨先生林队长等人就如同来时那样,急匆匆地又走了。

不同的是来的时候他们每个人精神都很饱满亢奋,走的时候却普遍精神不振眼神发木。

都上了木筏漂远了,陈教授的视线都在执着又不舍地落在龙凤山赵太后墓的那个方向。

站在岸边目送他们离开的青梅心神一动,想起陈教授的年龄,想起华夏在接下来二十年里的动荡不安,不由低叹一声。

如果没有意外,陈教授有生之年,恐怕都无法满足发掘这座赵太后墓的心愿了。

考古队离开了,带走了一堆从大岗屯收购的东西,另外还有林队长他们带走的四具盗墓贼留下的尸体。

这件事暂且算是告一段落,再有后续,也是林队长他们对盗墓贼团伙的追踪调查,同大岗屯的人已经没多大关系了。

时间不紧不慢的走过了五月,跨入了六月,这段时间里干旱还在持续,哪怕每天都在坚持灌溉,地里的庄稼苗还是抵挡不住烈日的暴晒,一个个蔫了吧唧,长得也瘦弱得很。

眼看着就该进入开花的季节了,屯里的社员们都很焦急,江红军更是一趟一趟地往镇上公社跑。

青梅不放心,让赵三明又出去买了两次粮食,刚拿到的工资也全都搭进去了,她就怕再等一等,钱拿在手上都不好花出去。

这一天,因为青梅昨天才从山里巡了一次古墓回来,今天就在家里休息,并没有去参加劳动。

赵三明跟狗子去了,中午带回来了饭菜。

青梅在家也没闲着,天气热起来了,从山上带回来的野味放不住,赵三明他们回来的时候锅里已经炖好了一锅鸡汤。

对于青梅从山上回来的时候带上的几只野兔野鸡,老支书跟支书他们都睁只眼闭只眼,一来数量不多。

二来,青梅本身就是在山里转了三四天,出来的时候带上几只打了没吃完的野味,也说得过去。

山里的野菜已经有些老了,屯子附近的野菜叶子都被人拔光了。

不过在深山里却还有很多,青梅捡着嫩尖掐回来不少,鸡汤熟了就把野菜下下去烫一烫,烫熟了再捞起来,随便撒点酱油拌一拌就是一道菜了。

鸡汤是狗子跑回来特意放好了各种佐料炖着的,青梅唯一负责的工作就是看火,所以鸡汤味道还不错。

至于青梅一手烹制的拌野菜,em……

“中午有野菜啊?哎呀我最喜欢吃野菜了!青梅,你就吃打回来的这两碗菜,拌野菜就归我了!”

赵三明强颜欢笑迫不及待抢了野菜,把从食堂打回来的栗子粉条炖咸菜干推过去,末了还拉狗子一起,理由都是现成的。

“狗子人还小,多吃点野菜更能长个儿!”

这两个多月的相处,青梅对赵三明跟狗子认同感更甚,对他的容忍度也大了不少。

像这种公开抢食的行为,放在以前绝对是要被绑起来抽的,不过现在青梅则只是看了眼被他推过来的菜,下意识对比了一下两碗菜的分量,还是点头应了。

现在地里干旱,大食堂的菜地也长得不好,时蔬供应不上,都已经开始吃囤积的干货了。

小孩子确实应该多吃新鲜蔬菜,青梅也没多想,埋头继续吃饭。

狗子也没抗议,因为他也觉得好吃的就该都给梅姨,他跟小明叔是爷们儿,随便吃点能填饱肚子的就够了。

“这几天大食堂里做的饭越来越稀了,不少人都说指不定啥时候要断粮了。”

吃饭的空当,赵三明又叨叨起来。

以前赵三明叨叨,是因为想要讨好青梅,所以说的多是各种好吃的。

可现在赵三明叨叨,却是暗搓搓想要拉近彼此的关系,营造出一个家的氛围,所以他在青梅没有察觉的时候就夹带私货,喜欢说些家长里短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