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四(第4/5页)

“嫁妆呢?”瑞丰靠近了晓荷,极亲密的说:“是不是教菊子来住在这儿,好多帮点忙?”

“到时候,我一定去请她来,咱们这样的交情,我决不闹客气!先谢谢你呀!”晓荷说完,轻巧的一转身,正看见蓝东阳进来。他赶紧迎过去:“怎么!消息会传得这么快呢?”东阳自从升了官,架子一天比一天大。他的架子,不过,可不是趾高气扬的那一种,而是把骨骼放松,仿佛随时都可以被风吹散。他懒得走,懒得动,屁股老象在找凳子;及至坐下,他就象瘫在了那里,不愿再起来。偶尔的要走几步路,他的身子就很象刚学迈步的小儿,东倒一下,西倒一下的乱摆。他的脸上可不这么松懈,眼睛老是左右开弓的扯动,牙老咬着,表示自己虽然升了官,而仍然有无限的恨意——恨自己没有一步跳到最高处去,恨天下有那么多的官儿,而不能由他全兼任过来。越恨,他就越觉得自己重要,所以他的嘴能不漱就不漱,能不张开就不张开,表示出不屑于与凡人交谈,而口中的臭气仿佛也很珍贵,不轻于吐出一口来。

他没回答晓荷的质问,而一直扑奔了沙发去,把自己扔在上面。对瑞丰,他根本没理会。他恨瑞丰,因为瑞丰没有给他运动上中学校长。

在沙发上,扯动了半天他的眼睛,他忽然开了口:“是真的?”

“什么是真的?”晓荷笑着问。晓荷是一向注意彼此间的礼貌的,可是他并不因此而讨厌东阳的没规矩。凡是能作官的,在他看,就都可钦佩;所以,即使东阳是条驴,他也得笑脸相迎。

“招弟!”东阳从黄牙板中挤出这两个字。

“那还能是假的吗,我的老弟台!”晓荷哈哈的笑起来。

东阳不再出声,用力的啃手指甲。他恨李空山能得到美丽的招弟,而他自己落了空。他想起一共给招弟买过多少回花生米,哼,那些爱的投资会居然打了“水飘儿”!他的大指的指甲上出了血,他的脸紧缩得象个小干核桃。恨,给了他灵感,他脑中很快的构成了一首诗:“死去吧,你!

白吃了我的花生米,

狗养的!”

诗作成,他默念了两三遍,以便记牢,好写下来寄到报社去。

有了诗,也就是多少有了点稿费,他心中痛快了一点。他忽然的立起来,一声没出的走出去。

“吃了饭再走啊!”晓荷追着喊。

东阳连头也没回。

“这家伙是怎回事?”瑞丰有点怕东阳,直等东阳走出去才开口。

“他?”晓荷微笑着,好象是了解一切人的性格似的说:“要人都得有点怪脾气!”

好事不出门,坏事行千里。不大的工夫,冠家的丑事就传遍了全胡同。对这事,祁老人首先向韵梅发表了意见:“小顺儿的妈,你看怎样,应了我的话没有?小三儿,原先,时常跟她套交情,要不是我横拦着,哼,把她弄到家来,那比二媳妇还要更糟!什么话呢,不听老人言,祸事在眼前,一点也不错!”老人非常自傲这点先见之明,说完了,一劲儿的梳弄胡子,好象是表示胡子便代表智慧与远见。小顺儿的妈却另有见解:“其实,老爷子你倒不必操那个心。不管老三当初怎么往前伸腿,他也不会把她弄到手。她们一家子都是势利眼!”

老人听出韵梅的话中有些真理,可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尊严,不便完全同意,于是只轻描淡写的叹了口气。

小顺儿的妈把自己的意见又向丈夫提出,瑞宣只微微的一皱眉,不愿意说什么。假若他愿开口的话,他必告诉她:“这并不只是冠家的羞耻,而是我们大家出了丑,因为冠家的人是活在我们中间的——我们中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人呢?假若你要只承认冠家的存在是一种事实,你便也承认了日本人的侵略我们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臭肉才会招来苍蝇!反之,你若能看清冠家的存在是我们的一个污点,你才会晓得我们要反抗日本,也要扫除我们内部的污浊。公民们有合理的生活,才会有健康的文化,才会打退侵略者。”他可是没有开口,一来因为怕太太不了解,二来他觉得自己的生活恐怕也不尽合理,要不然他为什么不去参加抗战的工作,而只苟延残喘的在日本旗子下活着呢?

胡同中最热心给冠家作宣传的是小崔,孙七,与长顺。小崔和大赤包有点私仇,所以他不肯轻易放掉这个以宣传为报复的机会。他不象瑞宣那样会思索,而只从事情的表面上取得他的意见:“好吧,你往家里招窑姐儿,你教人家作暗门子,你的女儿也就会偷人!老天爷有眼睛!”

孙七虽然同意小崔的意见,可是他另有注重之点:“告诉你,小崔,这是活报应!你苟着日本人,得了官儿,弄了钱,哼,你的女儿走桃花运!你看着,小崔,凡是给日本人作事,狐假虎威的人,早晚都得遭报!”

长顺对男女的关系还弄不十分清楚,因此他才更注意这件事。他很想把故事中的细节目都打听明白,以便作为反对冠家的资料,一方面也增长些知识。他刨根问底的向小崔与孙七探问,他们都不能满足他。他甚至于问李四大妈,李四大妈似乎还不知道这件事,而郑重的嘱咐他:“年轻轻的,可别给人家造谣言哪!那么俊秀的姑娘,能作出那么不体面的事?不会!就是真有这么回事,咱们的嘴上也得留点德哟!”

李四大妈嘱咐完了,还不放心,偷偷的把事情告诉了长顺的外婆。两位老太婆对于冠家几乎没有任何的批判,而只觉得长顺这个小人儿太“精”了。外婆给了长顺警告。长顺儿表面上不敢反抗外婆,而暗中更加紧的去探问,并且有枝添叶的作宣传。

李四爷听到了这件事,而不肯发表任何意见。他的一对老眼睛看过的事情,好的歹的,善的恶的,太多了;他不便为一件特殊的事显出大惊小怪。在他的经验中,他看见过许多次人世上的动乱,在这些动乱里,好人坏人都一样的被一个无形的大剪子剪掉,或碰巧躲开剪刀,而留下一条命。因此,他知道性命的脆弱,与善恶的不十分分明。在这种情形下,他只求凭着自己的劳力去挣钱吃饭,使心中平安。同时,在可能的范围中,他要作些与别人有益的事,以便死后心中还是平安的。他不为好人遭了恶报而灰心,也不为歹人得了好处而改节。他的老眼睛老盯着一点很远很远的光,那点光会教他死后心里平安。他是地道的中国人,仿佛已经活了几千年或几万年,而还要再活几千年或几万年。他永远吃苦,有时候也作奴隶。忍耐是他最高的智慧,和平是他最有用的武器。他很少批评什么,选择什么,而又无时不在默默的批评,默默的选择。他可以丧掉生命,而永远不放手那点远处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