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小地主的崛起(08)

两个月以后,沈清和收到京南送来的信件。

孩子和嫂子一路有惊无险,孩子们自幼习武,武力值是杠杠的。

倒不用他多担心。

收到这封信的时候,京南已经被攻下。

看来这一世,沈清源要比前世早很多年称帝。

他有一个大管家,在他身后倾尽全力支持他。

京南城,庆功宴上,沈清源高兴的拍掌 ,摸摸儿子和侄子的脑袋哈哈大笑。

“大宝,你是哥哥以后多照顾弟弟们知道吗?”

“爹,知道。我和弟弟们的关系好着呢。”

小名大宝的沈世章,心中嘀咕,哪用您交待,我们哥四个感情好的很。

“好就好,不许欺负弟弟们,特别是四宝,年龄最小,你们三个大些多照顾他。”

四宝沈世仁(沈清和次子)可不干了,自己虽然小,可也是要做将军的人,“大伯 ,我不小了,能上阵杀敌,也能帮您,不需要哥哥们多照顾。”

“哟,你还不愿意。”沈清源好笑的很,他知道小侄子是什么意思。

“没有不愿意,只是,只是我能保护好自己不出事。”四宝觉得跟大伯说不通。脑袋一摆,夸下海口。

“那不成,你再厉害也得让哥哥们照顾,谁让你最小。”

这事没得商量,他可不想和弟失去一个儿子。

“好叭,我爹说必须都听大伯的。人小好烦,得听话。”小四宝郁闷不已。

主帅高兴成那样,下面的一些将军们也高兴,代表不会被主帅削。

庆功宴结束,沈清源回到临时居住的宅子住院 ,夫人肯定还没睡,还在等他。

从来京南以后,他还没有与夫人好好说过话,一直在忙。

夜晚,运动过后 ,夫妻俩躺在床上说着家里的这些年的事情。

关氏记忆好,一件件一桩桩的挑重点说,不需要她为小叔子表功。

枕边人自然能感受到家里这些年被小叔子照顾的很好。

两个儿子的学习和习武,都是小叔子张罗的。被送回去的四个女儿学刺绣学琴棋书画也是小叔子张罗的。

家里老人生病,特别是公公生病,她作为儿媳肯定不方便贴身侍疾,都是小叔子一个人守着。

妹夫早些年也跟着相公出来,三家的大事小情需要男人出面的都是小叔子一人去跑。

“和弟是个好人,这些年咱家真亏了他。没有他在后面准备军饷粮草衣被,我哪里会有今天。

他从不与莱城以外的将军多见面,我也知道为什么。

他太聪明,而且重情义,我也不知道以后怎么回报他。”

沈清源也把一切都看的很通透,堂弟为啥不和他一起建功立业,逐鹿天下。还不是为了以后他万一有幸成就大业,也许心底的野心疑心会滋长到天际。

会不会怀疑亲人,他自己也都不知道。

弟弟这样也是为了以后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更加的纯净。

还有一点就是和弟没有啥野心,不管是普通的举人老爷还是以后的权贵皇亲,他都不会太在意。

时间过得真快,快到一眨眼的功夫,大燕朝已经成立。

除了沈清和带着四位老人还有几位侄女妹妹外甥女外甥住在莱城,其余的都已经住进京城。

为了稳固政权,沈清源必须快速的登基称帝。

等不及去接家人一起参加大典,一来一回照顾到家里的老人,至少得要四五个月。

四五个月,他能稳定一切。

接人的三千军士,刚到莱城的时候,沈清源已经登基为帝。

第一个亲王府已经赐下,和亲王,世袭罔替。

就是四宝也被封为世袭罔替的王爷。

至于新帝的亲儿子大宝被封为太子,三宝被封为贤王。

老三知道自己以后安安稳稳的做个亲王就好。

只是无论贤王还是太子都暂时带着家眷居住在宫中。

一家人都必须在宫中齐齐整整的居住一段时间。

大长公主还在进京的路上,一车好几位公主。

反正大哥已经登基,该封的已经封完,沈清和也不急,慢悠悠的带着家人晃悠着进京,算是旅游。

接他们的方将军带着和亲王府的图,沈清和加班加点的弄出来一份怎么修缮的图纸,还有各种方法,让府中的下人快马加鞭的赶去京城 ,先修缮府邸。

等他们到的时候,小部分的院子肯定已经修缮好。

一路上游山玩水,慢悠悠的,老人们也舒服,孩子们也欢喜。

抵达永城时,沈清和带着老人和孩子们还住了七天。

周边好玩的好吃的都玩了一个遍,三府的下人们早就运着家当抵达京城。

关氏已经是正宫皇后,她安排自家的下人给两个儿子。

总不能让他们进宫吧,都是拖家带口的,男人进宫做太监,多不合适。

沈清源坐在御书房,看完手中的信件,哭笑不得。和弟还是那样,任性的很。

居然带着一群家人游山玩水,也不想着快点进京,全家团聚。

几个女儿已经到了婚嫁的年龄,大的都十八了,小的也有十四岁。

他也好些年没有见过她们,长什么样都不记得了。

放下手中的信件,起身去皇后宫中,也让皇后看看这封信。

帝后夫妻怎么想的,沈清和不知道,他带着已经成婚的外甥还有侄女正在品尝美食。

抵达京城已是初秋。

住进和亲王府的和亲王,一点架子也没有,一天到晚琢磨吃的琢磨好玩的。

要么就是带孙子,几个孙子孙女都是他亲自带。

时常没事去皇宫蹭一天饭,找皇帝说说话,然后没啥事了。

沈清和活到五十八岁,送走父母,才闭眼离开。

为此皇帝伤心许久,不久之后皇帝宣布退位,把皇位交棒给太子。

*

影后前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位年约三十过一点的帅气男人,拉着行李箱,走在石板路上。

边走还边念一首古诗,左右环顾。这里的风景真美,典型的老式木板屋,一栋栋的映入眼帘。

脚下踩踏的是印有千年岁月痕迹的青石板路,前方不远处就是宽阔奔腾的沅水河。

连通两岸的是一座古朴的古石桥,他慢慢的走,慢慢的拍照,一直到走上石桥,在桥头的功德碑前,静静伫立许久。

神色激动,仔细查看着,用手中的专业相机拍下功德碑上所有的名字。

转过身,再静静的回望自己走过的古街,这条古街这座古石桥和他的家族有着很深的渊源。

他的不急,着实让一直跟随在他身后的工作人员急得不行。

工作人员们:大佬就是任性。

过气大佬也是大佬,他们还真不敢轻易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