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一直到晚上,经过奔波,他才抵达实验基地。

“沈处长,给您留了晚饭。”天已经黑了,可周围灯火通明,有人焦急的在路口等待着他。

“老杨,谢谢了。”

挑的两□□袋东西,沈清和走了二十多里路。

“谢啥,先进屋,给您留了水留了饭,先休息休息。”

“好嘞,还真有些饿了。”

两人走进后勤的临时宿舍,有两间房是给来出差的人住的。

房子也是今年才盖好的,还挺新。

沈清和草草的洗把脸,洗洗手,然后狼吞虎咽的吃起饭来,吃的也是黑面馍馍,剌嗓子的馍馍。

吃几口然后喝口温热的茶水,偶尔抬头望望外边的夜色,除了灯光就是黑夜。或者是看不见的黄土尘。

第一个晚上,他着实有些累,简单交代这边的后勤人员一些事,就早早的睡了。

西北基地地处荒凉地带,接壤地带有草原有黄土地也有森林。

这整片区域已经划给了七所实验基地。

地方大的不可思议,目前他们也只是占据极小的一块地方。未来一定是会很大很大。

一天的时间,沈清和开着那辆他维修好的旧吉普,跑了几个地方,他到处协商,调拨了一些物资,这些都不是粮食。粮食是直接从北都城划拨过来的,不占本地的指标。

他协商的都是与吃无关的物资,他还有一定的采购权。连粮食都可以自行采购一部分。

只是现在西林县应该没有粮食给他采购。

到处都缺吃少喝,沈清和不会采购粮食,他想到的是打猎,他已经有好多世不再亲手打猎,如今看来要重操旧业,说不定还能为七所还有其他两处地方送一部分肉过去,大家都补补身体。

草原有狼,森林有猎物,趁着铺天盖地的大雪来临之前。他想打到足够多的猎物。

之前不在此地打猎是还没有到那份上,日子还过得去。

在外跑了两三天,沈清和总算是忙完。

回到基地,沈清和累了一天顾不上休息,他找到老杨,还有小严,小吴他们几位。

“处长,有什么事?”

老杨掐灭烟,他知道处长不抽烟也不太喜欢闻烟味。

“是这样的,我想打两口深井,咱这里有设备,我小时候在老家跟一位老人学过怎么看,前两年也一直研究咱基地周围的土质。

昨天回来的早,我去过你们开垦的菜园,发现不远处适合打井,我想试试。”

“打井,可咱这里试过多次都没有打出来水。”

“我再试试,如果真能打出来,以后就不用浪费汽油,从外面运水。”

“我去协调机器。”老杨叼着掐灭的烟走了出去。

打井有多少好处,这里的人都知道,砖与石盖都有,早就准备好。

协调好机器,其实不是专业打井的,不过可以用。

第二天早上,所有人都起的很早,睡觉前都听说了沈处长说再试试打深井的事情。

都早早起来到菜园子不远处围着,想知道看中的是那块地方。

沈清和走过来,一群人纷纷打招呼,“沈处长早。”

“早,大家早。”

“沈处长真的能打出水来嘛?

着急问的是常年驻守在这儿的女同志,她们最关心这个问题。

“也许可能吧,我可不敢承诺。不过我希望能打出水来。”

他永远都是笑口常开,乐呵呵的样子。

“能打出水来是最好不过的事情,在基地吃穿住我们这些女同志都能跟男同志一样,可有一样还是希望能有所改善的。”

说话的是一位中年女科学家,因为她常年不能照顾家庭,丈夫已经和她离婚。

孩子归她,娘家父母帮她带孩子,她每月休息两天,都是回去看孩子送钱送粮。不过从调来西北以后,都是改为寄。

来了半年,她还是有不习惯的地方,洗澡极其不方便。就是洗脸洗手也要节约又要节约,用水问题是个大问题。

“郭同志,但愿能如您所愿。能打出水来。”

沈清和一眼望去,六位女科学家都眼巴巴的望着他,每一次打井都是满怀希望,可从来没有打出来过。

这边离营地有点距离,大家都没有想到这儿,不过这点距离不是很远,五百米不到,只是周围是几块大菜园。

没有人往哪儿去想,试也没有试到那儿去。

“期待着。”

闲聊完,所有的人回到各自的岗位,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嗡嗡嗡”的响声,一直环绕在菜园子这边。

“出水了,出水了。”下午打井的人,一声吼,远处工作的人全围了过来。

“真出水了?不会吧?”两年多来,第一次打出水来。大家都异常的兴奋,有一位在户外刚调试完仪器的女同志,听到“出水了”三个字,一路小跑而去。

“哪儿呢?哪儿呢?”

伸长脖子恨不得第一时间看到水。

比看到肉更让她高兴,吃肉绝对没有用水让她高兴。

“小鄢同志,地下出水了,出水还比较快。看来地下水还比较丰富。”

“丰富才好,以后咱就不缺水了。”

“不会再缺水,明后天再打两口水井。”

老杨也乐的不行,虽然他年后调回北都,可以后还是有机会轮流来西北基地。

七所后勤处的所有人都要轮流在七所还有三个实验基地来回调动工作。

他这次会在北都的所里工作三年,在开始轮流在三个基地调动,三年后再调回北都七所。

以前不是这样安排的,是调走的人一直要待在原地方,到基地解散或者一直待到老退休。

为了报效国家,所有人不怕吃苦不怕与家人分离,但是处长想了一个轮流制,找所里的领导商量,最后所领导答应了。

处长说这样更人性化,让同志们也不至于几十年难得见一回亲人。

就这样,所有调到基地的同志们工作情绪更加的高涨。

他们为了国家是不怕吃苦不怕受累,可也希望偶尔能照应家里。能一年见几次家人。

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选择爱国,但是不代表他们不爱家。

三天的时间,加班加点,三口深水井全部搞定,科学家多,就是好事,献计献策,三口新式压水井正式出炉。

沈清和只提供一个思路,连压水井的思路都没有提及,他只说想封住井,但是又能打上水。

在食堂吃饭的科学家们听到以后,积极开动脑子,然后群策群力,一晚上的所有脑袋凑到一起,就把一个新式压水井方法弄了出来。

和以往在别的世界看到的压水井有些不一样,很好用。(后话)

打好水井,沈清和就不管了,做压水井也不是立马就能做的。

沈清和找了几位轮休的军人,基地是有军人保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