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梦的材料来源 四 典型案例(第2/3页)

我曾经仔细地观察过自己的一个小外甥:他15个月大的时候,家里添了一个女孩。每次当大人们提到小女孩时,他总会插嘴说:“她太小!她太小!”等到几个月后,他又改变了攻击的策略。他经常提醒大家说,这个女孩没有长牙齿。我认为,在小外甥言语能力的范围内,他正在努力地阻止妹妹受到大人们的关注,防止她抢走家人对自己的爱。

我的一位女病人从4岁开始就经常做这样一个梦:包括她和哥哥姐姐在内的一大群儿童在操场上嬉戏,然后突然间其他人都长出了翅膀,消失在天空中。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希望哥哥姐姐死亡的梦。在孩子的眼里,死亡就像“长了翅膀飞走”一样。可能是受到操场上蝴蝶飞舞的情景启发,她梦见自己的哥哥姐姐飞走了,自己却成为唯一的幸存者。这种梦的例子很多。实际上,在我的病人们做过的“兄弟姐妹死亡”的梦中,多数都带有强烈的敌意。

这种解释确实太骇人听闻了,很多人会反驳说:“您怎么能把天使般纯洁的孩子设想成希望自己的兄弟姐妹死去的恶人?”这些人其实忽略了小孩子关于“死”的概念——他们不会把死亡与尸体、坟墓等恐怖的现象联系起来。在他们的眼里,死亡很可能仅仅意味着“走开”。因此,儿童的这种想法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穷凶极恶。梦里表达的,仅仅是他们的欲望而已。

如果上面的描述已经解释清楚了儿童“兄弟姐妹死亡”的梦,那么,我们该如何解释希望父母死去的欲望呢?父母全身心地爱着自己的孩子,怎么会被孩子憎恨呢?

我注意到,在梦中死去的双亲大多是自己的同性——男孩梦见死者是父亲,女孩则梦见死者是母亲。这种倾向提示我们,童年时期已经有了一种性的偏爱——男孩把自己的父亲看做情敌,女孩则仇视自己的母亲。这与我们接受的道德文化观念完全相反,又像是一种荒诞不经的观点。我的日常观察经验证明,这种对同性父母的敌意是确实存在的。这种关系可以用“俄狄浦斯情结”来解释。

远古的神话故事或民间传说中,总有这样的情节:父亲大权在握而且冷酷无情。由于父亲各方面的专制,男孩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能取而代之。其中,俄狄浦斯的传说描述了最为类似的情形——“俄狄浦斯是底比斯国王拉伊俄斯和王后伊俄卡斯忒的儿子。国王夫妇曾经接到神谕——他们的儿子将会是杀害父亲的凶手,因此他们抛弃了这个刚出生的小王子。俄狄浦斯被人救活,并在另外一个城邦做了国王。某一天,他在底比斯城外遇到了自己的生父,并因为一言不合而动手杀死了他。随后他成为底比斯城的王,并娶了母亲伊俄卡斯忒。这一切都是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随着真相大白,俄狄浦斯最终自毁双目并离家出走。”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是人类命运的悲剧——悲剧的动人之处,可能恰恰源自我们内心的共鸣——人力不能胜天。它也许暗合了我们童年的欲望。

从很小的时候起,儿童就萌发了性冲动。女孩的最初感情指向自己的父亲,男孩则指向自己的母亲。这样,父母就分别成为了男孩和女孩的竞争对手。而且,父母也一般会对自己的子女有所偏爱——父亲溺爱女儿,母亲宠爱儿子。孩子对于父母的偏爱非常敏感,对不喜欢自己的一方表现出反抗。对于他们来说,父母死去(走开)就是一种选择。一位8岁的女孩经常会趁母亲离开饭桌的机会,坐到母亲的位置上说:“我现在就是妈妈了!你还需要蔬菜吗,卡尔(父亲的名字——编译者注)?”这个女孩似乎在坦白地说,“妈妈已经走了,我现在变成了爸爸的妻子了。”女孩用这样的方式满足了自己的欲望。

“俄狄浦斯式”的假设已经在神经症患者的身上得到了证实。根据我的经验,神经症患者的童年时期,父母在其心理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憎恨同性父亲或母亲是最主要的因素,也成为日后致病的重要原因。接下来,我们分析几个真实的案例。

我曾经接待过这样一位奇怪的病人。治疗期间,她的症状表现出了不同的精神状态。她最早表现出一种非常混乱的兴奋,对自己的母亲表现出异常的厌恶,不允许她走近自己。紧接着,她出现了一种神志清醒但相当冷漠的状态。这种状态下,她做了大量与母亲去世有关的梦——有时梦见自己参加一位老妇人的葬礼;有时梦见自己与姐姐一起身穿丧服坐在桌子旁边。我的解释是:在她病情的第一阶段,“第一种力量”突破了“第二种力量”的稽查,导致她潜意识里对母亲的敌意明显地表现出来。当病情好转后,这种敌意就只能够在梦中表现出来。

另一位患有强迫性神经症的病人出现了另外的情形。他因为害怕自己会杀害别人而不敢上街。他每天都在设想证据,以便证明自己在城内可能发生的凶杀案中是无辜的。我的分析发现,这种强迫观念来自于他企图杀害父亲的冲动。当父亲病重去世后,他出现了强迫性自责,这种自责也转移到了陌生人的身上。实际上,这种冲动在他7岁的时候就已经表现了出来。这两个例子都能够很好地证明了“俄狄浦斯情结”的存在。

最后,附带说明这类“亲人死亡”的梦的两个特点。第一,这种被压抑的欲望竟然避开了稽查作用,原封不动地进入了梦中。这是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我认为,有两种可能性促成了这种情况的发生——欲望本身太荒诞不经了,以至于稽查机制“做梦也想不到”,从而对它毫无防范;这种欲望与白天残留下来的经验结合,变成了替亲人忧虑的形式,从而很好地隐藏了自己。第二,这类梦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带有痛苦的情绪体验。只有当稽查作用部分(或完全)失灵的时候,焦虑梦就产生了;同样,因躯体刺激引发的焦虑感,势必大大加强稽查作用。因此可以推断,稽查作用恪尽职守,是为了防止焦虑或其他形式的痛苦情绪的发生。

(三)飞翔或者跌落的梦

精神分析的过程中,很多癔症患者报告了诸如“在空中飞翔”或者“从高处跌下来”的梦。很多学者们认为,这些梦是由于躯体刺激(如触觉或肺部运动)引起的。但通过分析这些梦的材料,我有理由断定:躯体刺激只是梦的一部分内容,而不是梦的来源,这些梦实际上来源于童年经验的重复。

生活中,长辈们通常会这样逗弄孩子:高举着小孩做俯冲动作,让孩子从自己的腿上滑下来,或者让他们身体悬空地“飞翔”;孩子们也会乐此不疲地配合。孩子们还热衷于玩荡秋千、滑滑梯、坐跷跷板之类的游戏。这些运动类游戏让孩子第一次领略到了失重、害怕和眩晕。当他们成年后,很可能把这些嬉笑蹦跳的动作带入梦中,那些依附于这些体验的感情则转变为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