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2/2页)

事实也是如此。

乌喇那拉夫人此次前来,为的是她的几个孙儿孙女,但真正让她下定决心到雍亲王府走一趟的,还是府上几个儿媳的哭求。

都说富不过三代,这话在乌喇那拉家也是成立的。

虽说原主父亲官至二品,然则几个儿子没一个成器的,孙儿资质更是堪忧,让人十分忧心乌喇那拉家的未来。若非如今还有一个皇子福晋顶着,恐怕乌喇那拉家如今在京城都快站不住脚了。

但就算这样,乌喇那拉一家也不愿原主难做,从未打过皇子福晋家人的旗号在外作恶。乌喇那拉一家算是极好的娘家人了。

原主的几个嫂嫂倒是有几分不满,觉得明明有个皇子福晋的小姑子,却沾不了光,太让人生气。

但在之前弄出银镜,宝珠想法子给乌喇那拉家送了银子后,几个嫂嫂也都安分下来,对她这个位高权重的小姑子没了半分怨念——

那可是一门钱生钱的好买卖,只要方子不让人知道,那几乎是可以用来传家的好生意。她们又不是蠢的,怎会不知宝珠在其中起了多大作用?

所以就算之前托儿所建好之后,几个嫂子想将自己孩子送进托儿所与皇孙们培养感情,也好在宝珠去后拉拔自家一把时,考虑到宝珠处境,他们也都放弃了这样的打算。

可如今学校建好,里面的学生却不止皇孙,还有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格格的娘家人,几个嫂嫂便有些想不通了——

既然那些格格的娘家侄子都能入学,与皇孙们一起读书,他们作为福晋的娘家人,又为何不能将自家孩子送进去?

有了宝珠这个福晋与弘晖这个雍亲王福嫡长子在,他们心里倒不是真的那般迫切地想要入学,毕竟这些皇孙和皇孙女都是庶出,与宝珠立场并不一致,若是相处出真切的感情,于乌喇那拉家反倒不利。

但不患寡而患不均。

宝珠没办法给他们解释,没有让娘家侄子入学,是因为她这个福晋没有适龄的孩子。因为她是福晋,真要想操作的话,她总能将乌喇那拉家的孩子塞进去。

原主的几个嫂嫂会请乌喇那拉夫人前来,也是因为宝珠在此过程中没有提起过他们一句话,事情尘埃落定后也不曾派人到乌喇那拉家说明缘由。

——这就让人不得不多想。

确实是她疏忽了。

宝珠自从穿越到清朝后,与原主的娘家人走动并不频繁,一年也就几次而已,没遇到事儿的时候难免想不到他们。

宝珠扒拉了一下府中的孩子,不等乌喇那拉夫人开口便说道:“如今府上有五个四岁左右的孩子,明年的这个时候就该入学读书了,到时候我会给几个侄儿侄女安排一下,让他们入学读书。”

乌喇那拉夫人一脸羞愧:“是我们拖累了你……”

“母亲这是说的什么话?”宝珠赶紧打断,“此事原就是女儿的疏忽,当初挑选哈哈珠子与塔拉温珠子的时候女儿若是派人上门说一声,几位嫂嫂也不至于跑到母亲那儿哭诉。”

乌喇那拉夫人仍觉得有些对不住自己的女儿,面色不大好。

宝珠也不知道如何劝说乌喇那拉夫人的一腔爱女之心,于是只能搜肠刮肚地想了许多俏皮话说给她听。可惜的是,乌喇那拉夫人脸上虽然因为她的话挂上了笑容,眼底却仍有忧虑。

宝珠在心底叹了口气,想了想,小声说道:“虽然女儿是这般说,但恐怕要不了多久,宫里就会传出好消息了。”

乌喇那拉夫人有些茫然:“好消息?”

宝珠点点头:“母亲应当也听说了,入学当日,皇上曾微服私访来到雍亲王府?”

乌喇那拉夫人点头:“这事儿已然传遍了整个京城,若非没有渠道弄到那许多书,恐怕那些个有钱人早已经动工开始仿着你们府上的学校开始大兴土木了。”

“这便是了,”宝珠笑了笑,“这话女儿本不应说,但见母亲不能释怀,便说出这事儿让母亲好好放心才是。皇上离开之前,曾问四爷讨了学校的图纸,说是另有他用。”

乌喇那拉夫人立刻来了精神:“除了再建一所学校,还有什么用处?”

宝珠抿唇失笑:“确实除了再建一所学校没有其他用处。”

乌喇那拉夫人先是一愣,旋即大喜过望:“女儿,你说的可是真的?”

宝珠摇头:“这只是女儿猜测,如今可说不准。但,十有**。”

否则康熙将图纸要去有什么用?

如今唯一让人忧虑的是,这所学校将会建在什么地方。

因为以康熙的立场,他真不一定愿意拿钱建一所给所有孩子读书的学校,反倒是为自己的后代建学校,他不会有半分犹豫。

——只希望康熙不会将学校建在宫里吧,不然到时候她就必须找胤禛求情,才能想法子将乌喇那拉家的孩子送进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