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请安

四更时分,窸窸窣窣后,景珏翻身下床。

宫女鱼贯而入,伺候他洗漱,又为他换上朝服。

回头望了眼熟睡中的小女子,皇帝哑然失笑,只觉得她红彤彤的脸蛋,活像一个水嫩的苹果。

“莫惊了贵人。”走到门口时,他特地警告了守夜的宫女。

待他合上门,原本酣睡的少女,悄然睁开眼。

琉璃灯盏,萤辉之下,她懒懒打了个哈欠,终于懈下防备,翻身欲睡。

在陌生人身边,如何能真的好眠?

不过,大抵男人都爱这套吧,柔弱少女在身旁睡得安稳,他们便觉得已将这个女人征服。

唔…过些日子倒是要寻些戏折子看了,甚是无聊。

这觉也没睡多久,天刚蒙蒙亮,徐碧琛由梦转醒。

“桃月。”她轻唤一声。

仍是那貌不出众的纤细女子,端着铜盆,到了榻边。

“主子,已经备好了水,奴婢伺候您起身。”

她娇软地半倚床木,由着侍女替她收拾。

桃月捧来一根洁净的柳枝,少女接过,用柳枝蘸了清水,轻轻擦过牙齿。

口腔里充盈着草木清新的味道,徐碧琛又含了口水,在嘴里涮了两下,吐到盆里。

“今日要去皇后宫里问安,贵人瞧瞧,可有心爱的服饰。”

彤云早已带着搭配好的衣衫走到跟前。

徐碧琛随便扫了眼,道:“青春少艾,正是娇艳的年纪,就鹅黄那件吧。”

换了衣衫,梳上发髻,娥眉微扫。

“灼若芙蕖出绿波,主子真真是绝代佳人。”桃月赞叹。

她‘噗’地笑了。

“换了民间糙话,本主就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小丫头,你们还捧着吹着呢。”

彤云不赞成地说:“主子又说胡话,您玉雪可爱是远近闻名的,放眼京中未出阁的姑娘,哪个敢同您争辉?”

说罢,她拉开梳妆桌上的木盒,千挑万选后,从里面摘出一根簪子。

“这根‘连翘寄瑶池’同主子衣衫最为相配,您看如何?”

簪身玉色通透,南珠嵌尾,精致至极。

这是徐碧琛十四岁生辰时,她阿娘寻遍人间巧匠,用天下最珍贵的月牙玉铸簪身,加之‘珠皇’点缀。

便是后宫嫔妃,也没几个有如此精巧的头饰。

她寄安侯府在一干勋贵中算得上是个异类,寻常侯位多是军功取得,比如当今坤极就出身于军功赫赫的宁远侯府。而她的祖先,并非通过上战场封侯。

前朝不仁,太~祖揭竿而起,苦战十余载,终于推翻前齐苛政,建立新朝。

打仗,是需要钱的。钱从何来?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部分来源于徐家。

她徐氏世代经商,早在齐朝初年就已成为江南大贾。《齐书》中所言‘东南根本,仰给衢徐’,说的就是衢州徐家。

如此大功,何说侯位,便是公爵之尊,也是担得起的。

现今徐氏虽然随了大势,致力于培养子孙后代走上仕途,但族内仍有多处分支在全国各处经营,涉及矿冶、制盐、纺织、制瓷等各个领域。

徐碧琛很是喜欢,道:“彤云深知我心。”

又费了些时间装点完毕,她让彤云守在宫里,挑了两个看上去比较内敛的丫鬟,随她去栖凤宫请安。

按理说,她这种六品小虾米,是没有资格在凤仪前晃悠的。不过新妇入宫,受宠的第一天都要去皇后处请安,以表尊敬。

皇后就是皇后,连住的地方都这么远。

披花宫到栖凤宫,途径三个大殿,六道宫门。

徐碧琛脚都快断了,面上却看不出任何不适。等她由宫人领着进入正殿时,一眼瞧见端坐首位的雍容女子。

论容貌,不及珍妃。

可能是宫中诸事繁杂,皇后显得年纪稍大,但这丝毫不妨碍她贵气天成。

在她座下的嫔妃们,尽管争奇斗艳,但都无法抢走属于她的光芒。

“嫔妾失礼来迟,皇后姐姐万福金安。”徐碧琛福身。

她唤皇后一声姐姐,并不算唐突。进宫之前,宁远侯府同寄安侯府走动频繁,两人岁数差得比较远,但也曾有数面之缘。

皇后和善地说:“还未到请安的时辰,是众姐妹今日来早了,你不算迟到的。”

从三品以下本都不用日日请安,但目前后宫空缺,六品以上的嫔妃都聚集于此。

徐碧琛巧笑倩兮道:“琛儿见过各位姐姐。”

伸手不打笑脸人,这里年纪最大的足足长她十来岁,别说叫姐姐,论亲戚关系,有的甚至还是她的姨辈。

宫里女人,最会做戏。

个个都对她笑脸相迎,亲热如一家人,唯独珍妃,美目讥诮地扫她一眼,懒得搭理。

对珍妃的漠视视若无睹,徐碧琛落座末端。

“惜春,给各位主子上茶点。”皇后转头对身边的大宫女说。

惜春应了声,悄悄退出去。

不一会儿,可口的茶点送了过来,摆在椅子旁边的桌上。

“前些日子,本宫同皇上巡游江南时遇到了一位善做甜点的手艺人,心中惦记起珍妃妹妹爱食这些,就将这位师傅带回了宫。”皇后低头抿了口茶,笑道:“妹妹且先尝尝味道,若是觉得尚可,本宫就让他去你的小厨房伺候。”

珍妃娇笑道:“姐姐有心,那妹妹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话是这么说,却并没有要吃的意思。

宫中两个地位最高的女人在明争暗斗,其他妃子哪里敢说话?个个屏住呼吸,垂头不言。

皇后尊贵,珍妃受宠,哪个都惹不起。

徐碧琛起身后还没吃东西,正饿得慌。她从白玉盘里拾起一个团子,送入口中。

清甜至极,是她熟悉的味道。

小姑娘赞叹道:“果真厨艺高超,嫔妾已经好久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青团了。”

她一出声,打破了僵持的氛围。

其他妃子也纷纷开始品尝,赞不绝口。

皇后心情好了些,和她说话的语气更加柔和:“本宫都忘了琛儿是江南人,自然是吃过这食物的。”

“这团儿原是江南一带清明时常吃的甜食,它将艾草汁与糯米粉混合,内里包着豆沙馅儿。不怕姐姐笑话,嫔妾儿时为着吃它,总盼着清明到来。也不知如今它是个什么光景了。”她常年居于王畿,只有每年清明,才会回江南老家一次。

“上次去南方,看到不少人家备着这甜点,想必应该也不限于清明时分,而是日益生活化了。”皇后道。

徐碧琛欣喜地笑。

她们的对话引起了多方注意,皇后身份尊贵,为何独独对这个小贵人这么热切?一口一个妹妹不说,还同她家长里短。

“妹妹莫非出身江南徐家?”联想到她的姓氏,柳嫔试探性地问道。

徐碧琛颔首:“家父徐子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