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小学校长听到了她的好消息。笑了:“好好,明年继续加油。”

这种情况是最好的了,有的人想仗着自己的学历高,就想要抢走这份工作,但是苏茴这身份天然就更被村里人接受,她是他们村的本地媳妇,又是军人遗孀,教的也好,尤其是这半年来,利用报纸,避开了那些敏感的话题,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让他们学到了知识。

苏茴看时候不早了,就提出离开,这时候没几个人会到别人家里吃饭的,大家都不容易,所以都会避开饭点。

……

张保国写的时候,一开始他无从下笔,不知道要写什么,他今年三年级,还没有写过小作文之类的,更别说六百字的重任了,然后,他想到了妈妈说的日记,按照日记的开头,开始写:某月某日,我跟妈妈,还有三个弟弟一起在早上出发,从镇上坐车到了镇上,这是我第一次……

他按照时间线,把发生了什么,经历了什么一一写下来,写下来的时候附上一些感想。

什么是感想?

感想就是:

云吞好好吃。

商场特别大,无所不有。

电影院里面的电影非常好看。

………

他把自己学过的词汇,能用上的都用上,而且细节一一抠出来,比如说那个云吞,一碗有多少个,有没有放葱等等,他改了几本,终于凑足了六百个字,附上结尾回村的,还超了不少。

看着自己的成果,张保国忍不住有些自豪,他可以!

他在写的时候,旁边张卫国也在写,他抓耳挠腮的翻着字典,苦恼的不行,他的开头跟大哥的不一样,他是以之前听到好消息的时候提起的:

妈妈今天从市里回来,跟我们说了一个好消息,说要带我们去市里逛一逛,我非常高兴,期盼那一天的到来……

这一个开头,就好几个字不会写,他要停下来去找字典,然后对照着写上去。

认字跟写字是完全不同的,有的字会认识,却不知道怎么写,也容易漏掉笔画。

他一向能说,四百字的要求,他算了一下,其实不难,他大致数了数,就超过了,但是,这个字该怎么写啊?

早知道在妈妈和哥哥教他认字的时候,就不要偷懒了,现在一个个的找字典,好麻烦啊。

他想要向大哥求救:“大哥……”

张保国奋笔疾书,装作没听见,张卫国哀怨的看了他一会儿,继续埋头苦翻字典,等到张保国好不容易写完了,他还没开口,张保国已经拉住了张安国:“来,你说你要怎么写,你来说,我来写。”

张卫国:“……”

他有点委屈的鼓了鼓嘴巴,继续埋头翻字典。

张安国没有像张保国那样有清晰的思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里说一句:“我们看到了四个轮子的车,它跑得很快。”

然后下一句就“我们到了电影院,电影很好很好看,里面还看到了枪和大炮……”

天马行空。

张保国三年级,也会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写的时候会特意避开,大部分都是自己会写的,到了张安国这里,多了不少需要自己找字典的,写着写着,他发现,三弟写的篇幅比他的还要多。

他写完“我们去吃了红烧肉,肉是一块一块的,很好吃,还想再吃”这一句话,停笔:“你超字数了,够了。”

张安国眨了眨眼睛,没有概念,三百个字,应该很多吧,他说了也不是很久很久啊,写完了?只是:“我还有些没说完,大哥,我还要说,我要都写下来,妈妈说最低三百,没有说最高多少啊。”

“哦,你好聪明哦。”真棒棒。

张保国面无表情的看着他,张安国失望的看着他,张保国沉默三秒,认命的继续拿起笔:“你继续。”

大部分时候三弟是很安静的,但有的时候,他也会很唠叨,这时候,张保国恨不得他一字千金。

张卫国看这样,同情的看着大哥,刚刚的委屈就像被大风吹走的云彩。

大哥,你辛苦了!

他偷偷拉着四弟:“轮到你的时候,你不要说这么多,你看大哥多辛苦啊。”

张定国赞同,拉着他:“那二哥你帮我吧,我也有好多想要说啊。”

张卫国脸上的表情僵住了,看着四弟表示:“我的还没写完呢,我还要很久。”

“真的。”他强调:“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写完!”

他决定,能多慢就多慢,反正卡在那三天时间内写好交给妈妈就可以了,他无师自通的学会了拖延大法。

至于大哥……不好意思了,不是有句话,叫什么什么不死贫道吗。

苏茴从芥子空间里面摘了一篮子的嫩玉米,十根,每个人两根,这晚她不打算做饭,她拿出小麦粉、玉米粉混合,煎饼,加上点葱花、芝麻粒,然后再加上自己喜欢的酱料,薄薄的涂上一层,卷起来送到嘴里,别提有多好吃了。

吃完了香喷喷的煎饼之后再吃香甜的嫩玉米,又是一段美妙的享受。

苏茴把他们几个的感想都收了上来,张保国的是正常的一页纸,正反面都写上,大致就是六七百字,张卫国的五百字左右,而两个小的,张安国那份惊人了,足足写了三页纸,正反面的那一种。这字数都有两千多了。

苏茴有些惊讶的看了看。

张定国的要少一些,但也有七八百。

怪不得一直看着他写写写,张保国这个大哥辛苦了。

苏茴收起来,先是检查错别字,之后检查语法,检查病句,再让他们仔细看看其他兄弟怎么写的。

张保国进步最大,毕竟是写了这么多,张卫国也学到了,最起码以后他认字认真多了,没有那么马虎。

他的错别字太多,抄的手软了。

张安国和张定国听着大哥念他们的,觉得没有大哥的听起来好懂,听到他说按照时间线,他们决定下一次也这样,用妈妈的来说,就是有条理。

张保国有些无奈,他在写他们说的时候也这样说了,他们就是不听,这是自动忽略了吗……

————

今年新来的知青是一男一女。男的叫做柳岩新,女的叫做周小晴,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长得好,都在水平线之上,他们在来到李村的路上相谈甚欢,男的明显对女的产生了一定的好感。

他们两个都是高中毕业,初中毕业就可以用响应上山下乡的政策,不过他们家里人坚持,就多读了两年书,高中毕业了才下乡。

他们家里人才不认同那些人洗脑,认为下乡是大展宏图,家里的长辈,尤其是那些好不容易才从乡下进城的长辈,哪里不知道乡下的模样,下乡容易,以后回来就难了,这么些年,下乡之后能回来的有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