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万事通长出了长鼻子(第2/2页)

将近三点钟的时候,大批观众涌进了宽敞的剧院。本地人、欧洲人、中国人、日本人、男人、女人和小孩子,他们冲进剧院,争先恐后地在狭长的座椅或者舞台对面的包厢中坐下来。门口的乐手已经回到剧院中。当乐队人员全部就位,小锣、铜锣、响板、竖笛、小铜鼓、大铜鼓一起热烈地响了起来。

这场演出的节目和普通马戏团的节目类似,但是必须承认,日本拥有世界一流的杂技演员。有位演员手持一把折扇和一些碎纸片,娴熟地表演了美妙动人的“蝶恋花”;另一位演员从烟斗中喷出一缕芬芳的青烟,在空中迅速写出一个个字,这些字最后连成了一句献给观众的贺词;还有一位表演手上技巧的演员,把几支燃烧的蜡烛轮流抛向空中,然后把每一支从嘴前经过的蜡烛吹灭,然后再陆续将它们点燃,期间动作连贯,毫无失误;还有一位表演陀螺的演员,他使那些陀螺巧妙地不停旋转,令人看了目瞪口呆,在他手下这些旋转得嗡嗡作响的东西似乎有了生命,它们在烟斗杆上、刀刃上,或者是在那些拉在舞台两端细如发丝的钢丝上不停地旋转着,时而围绕着几只大水晶瓶转圈,时而爬上竹梯,时而又跑向四面八方,同时发出不同的响声,汇成和谐的曲调。演员们在一起表演时,他们还让陀螺在空中旋转,然后用木制的球拍击打它们,让它们在空中飞来飞去,而陀螺却一直旋转不停。他们把陀螺装进口袋,但是当他们将它们再次拿出来的时候,陀螺仍在旋转不停,一直转到里面的发条完全松弛,这时候陀螺忽然展开,变成了一朵朵开放的纸花。

在这里,我们不必一一描述马戏团的演员们表演的各种绝技。他们无论是表演上转梯、爬高竿,还是滚大球、滚圆桶等等,每个节目都出神入化,无与伦比。但是,在所有节目中,最引人入胜的还是那些“长鼻子”演员们的表演,他们惊心动魄的绝技在欧洲尚属罕见。

这些“长鼻子”是在天狗神佑护下组成的特殊表演团队。他们装扮得仿佛中世纪的使者,肩头装着一对华丽的翅膀。不过,他们最特殊之处是脸上多出的那根长鼻子,尤其是他们用这根长鼻子进行的表演。这些长鼻子用竹竿制作,长约五六英尺,最长的大约十英尺,有的形状笔直,有的形状弯曲;有的表面光滑,有的则凹凸不平。那些长鼻子演员正是用这些牢牢固定的假鼻子,进行各种绝技表演。首先,有十二三位天狗神门徒仰面朝天躺在舞台上,然后另外一些长鼻子演员则跳上他们那些犹如避雷针一样竖起的长鼻子,在这些鼻子上跳来跳去,表演着许许多多令人难以置信的绝活儿。

演出到了最后阶段,特别献给观众的精彩节目是“叠罗汉”,大约有五十个长鼻子演员来叠“罗汉塔”。但是,尊贵的巴图尔卡先生的艺术家们并不是用肩膀来表演,而是仅用他们的长鼻子来构筑“罗汉塔”!由于扮演“罗汉塔”底层的一位演员最近离开了马戏团,而这项工作只要身体健壮灵敏即可,于是万事通就被选中来替代那位离去的演员。

应该承认,这位可爱的小伙子非常难过,当他穿上一套中世纪服装,肩头装上两只花花绿绿的翅膀,而且脸上又被安上一个6英尺长的鼻子的时候,这一切使他情不自禁回忆起青年时代度过的那些艰难岁月!可是无论如何,这个长鼻子如今是他的生计,因此他只能无可奈何地戴上它。

万事通走上舞台,和其他那些充当“罗汉塔”底层的演员们站在一起。他们仰面朝天躺在地上,一个个长鼻子竖立在空中。随后,扮演第二层的演员走过来,躺在他们的长鼻子上,然后第三层演员躺在第二层的长鼻子上,第四层演员同样如此。不一会儿,一座由长鼻子搭建的人塔几乎已经和舞台顶部的帷幕平齐了。

这时,台下掌声四起,台上的乐队也奏起雷鸣般的音乐。这时,“罗汉塔”突然晃动起来,顿时失去了平衡,原来底层一只长鼻子擅离职守,于是整座“罗汉塔”犹如一座纸搭的古堡轰然倒塌。

这全都是万事通造成的,完全是他的过错!他擅自离开了自己的岗位,没有扇动自己的翅膀就飞过舞台上的栏杆,爬上了舞台右侧的包厢,一头扑倒在一位观众脚下,大叫着:

“哦,我的主人,我的主人啊!”

“是你?”

“是的,是我!”

“好了,让我们赶快上船吧,我的小伙子!”

福格先生和陪伴他的爱欧达夫人、万事通穿过回廊冲出了剧院。但是,他们看到尊贵的巴图尔卡先生怒气冲冲地迎面走来,他为表演失败要求“赔偿”。当菲利斯·福格先生将一叠钞票放在他手上的时候,他的怒火立即平息了。

六点半,就在轮船即将开动的时候,福格先生和爱欧达夫人登上了美国客轮,他们身后跟着万事通。直到此刻,两只翅膀还在万事通背后,他脸上那只6英尺长的鼻子还没有来得及除去。

————————————————————

(1) 天狗神,日本民间敬拜的神灵,相貌恐怖,鼻子很长。

(2) 巴纳姆(1810-1891),美国人,1871年创办了著名的巴纳姆马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