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 完结章

锦川本来还以为他要说的是什么重要事情,才会让下人都留在屋外,结果好不容易开口了,居然是商量要给学生的回礼,不由无语了许久。

余舟等了会儿,没等到他的回答,搭在锦川腹部的手就不老实地挠了两下。

锦川小幅度地挣了挣,撇了撇嘴道:“这有什么好商量的,无非就是那几样呗。”

“是没几样,”余舟道,“但每人一点,加起来分量就多了。”

锦川垂眸,看着在自己腰腹除摩挲的那只手,“《论语》你自己去书肆买,芹菜跟香葱我几个月前就让人种下了,现在长得正茂盛,别跟我说你不知道这事?”

说起来还挺巧的,他们家现在的香葱,还是当初余舟拜文先生做老师时,文先生送的回礼,之后被锦川种在院子中的小菜圃里,四季葱一年四季都在长,即便是下雪也不会冻坏。而且就是他们去府城那一年,虽然长势不如往年,但也没有枯死。

所以建宅子的时候,锦川就让人留了下来,移植到新的菜园子里。

如今余舟做了先生,再拿来当做送给学生们的回礼,到有种薪火相传的感觉。

不过余舟这会儿的心思显然不在这里,甚至连商量回礼都没怎么放在心上,他坦然承认,“我就是想跟你单独待会儿。”

锦川其实也想,闻言便也没再说话,安静地享受着二人世界。

只是他心里终究是记挂着旁边屋里的两个孩子,不过片刻,就忍不住又问:“你说我们小曦儿,作为一个哥儿,怎么就这么闹腾。”

“他还是个婴儿,闹腾点也没什么,”余舟无所谓地道,“再说了,哥儿怎么了,谁规定哥儿就必须规规矩矩、安安静静的。”

锦川本来只是随口一说小儿子不好带的事,没想到自家夫君居然会上升到哥儿跟守规矩的问题,便转过身想反驳几句。只是两人目光才对上,看到余舟眼里的温柔跟宠溺,他已经到嘴边的话便咽了回去,轻笑了下说:“你都这样说了,那就任他吧,反正以后不管如何,都有我们看着。”

还有就是,小曦儿现在虽然闹腾,但也不是他一个人在照顾,除了下人,余舟也是一有时间就会带着两个孩子,好让他能更好的休息。

夫夫二人又说了些别的,还没过多久,旁边房间里就传来了小曦儿的哭声,以及晨晨着急哄弟弟的声音。这一个多月来形成的习惯,让他们条件反射地就起身过去查探。

两个房间之间不过几步路就能到,而且守在门边的下人速度比他们更快,只是他们过去的时候,就看到下人都离着小床几步远,只有晨晨坐在床上,轻轻地拍着弟弟,嘴里还念叨着什么。

余舟跟锦川不由皱了皱眉。

下人听到脚步声,连忙低声解释,“大少爷说他要自己哄弟弟,不让我们靠近。”

晨晨听到后,也抬起头,飞快地看了双亲一眼道:“我马上就把弟弟哄好了。”

像是要验证他的话一样,不过是余舟跟锦川从门边走到小床附近的功夫,小曦儿原本震天的嚎哭声已经变成了低低的抽噎,两人又在旁边站了一会儿,哭声就彻底停了下来。

小曦儿转着一双水润润的大眼睛,盯着哥哥,嘴巴扁两下,又吧唧一下。

余舟跟锦川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都没想到,晨晨居然真的这么快就把小儿子给哄好了,还是在小曦儿刚睡醒,明显饿了的情况。

晨晨见弟弟不哭了,就抬头看着余舟跟锦川,露出一个求表扬的笑容,“父亲、爹爹,你们看,弟弟笑了。”

“晨晨真棒,”余舟真心地表扬,接着伸手把小儿子从小床上抱了出来,“弟弟饿了,我们先喂他吃些东西。”

晨晨这会儿正是成就感爆棚的时候,闻言跟着从小床上起身,由着锦川给他穿好棉衣,但目光一直落在弟弟身上就没离开过,等下人端来米糊糊,就自告奋勇道:“可不可以由我来喂弟弟?”

余舟失笑,把碗递给锦川端着,自己则抱着小儿子换了个方便晨晨喂食的姿势,笑着说:“可以,不过你喂之前,得自己感受下米糊糊的温度,不能烫着弟弟。”

“我会的!”晨晨小心的拿起碗里的勺子,舀了小半勺,学着父亲跟爹爹平时的样子,放在唇边感受了一下,觉得不烫了,就喂到弟弟的嘴边。

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刚才晨晨轻易把大哭的小曦儿哄好就算了,这会儿晨晨喂他吃东西,小曦儿同样相当配合,让旁边的双亲都不知道要说什么才好。

最后小曦儿吃饱喝足,还朝晨晨露出一个奶萌奶萌的笑容。

有了这次经验,余舟跟锦川知道大儿子能够哄好小儿子,偶尔两人想要独处的时候,就把小曦儿丢给晨晨,再让下人在旁边看着,这样既不怕孩子哭,也不怕孩子有危险。

日子匆匆,很快就到了书院开堂授课的时间。

余舟早早地就赶去书院跟贺云旗他们汇合,晨晨知道他是要去书院,这天也早早起床,非要跟着一起去,余舟便带上他一起。

跟原先计划的不同,后面临近开堂授课的日子,定下去书院授课的先生又多了一个,是余舟他们的老熟人——文先生。

这是文先生主动提出来的,虽然他之前就说过,如今年纪大了,除了村里那两个还在教的孩子外,以后都不收学生了。

只是后来看着余舟他们一点一点地把书院建好,尤其是听了他们的计划后,心里便油然而生一股斗志,觉得虽然教太深奥了的学问会费神,年纪大了容易精力不济,但可以收一批未曾启蒙的学生,教大家识字。

这个想法跟余舟的某些计划不谋而合。

他很早以前就跟贺云旗还有陶姜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们三个人每个人的优势各不相同,分别教学生的话,肯定有不能顾及到的部分,但如果三个人分别把自己最擅长的部分传授给书院的学生,学生们只要学个七八成,就肯定会很出色。

而且一旦有人全都学会的话,必定是人中豪杰。

只是这样的先例别的书院不多,而且真实施起来,所需的先生相应的也要多一些,只能等后面再慢慢调整。

余舟一路上都在想书院的事情,免不了忽略了同行的晨晨。

晨晨一直盯着父亲,等了许久,见父亲连看都不看自己,不由有些着急,忍不住扯了扯余舟的衣袖问:“父亲,等会儿别人拜你做先生的时候,我在旁边要怎么做?”

“你在旁边玩……”余舟对上晨晨期待的目光,说到一半的话便停住,改口道,“等会儿你帮我把大家送的拜师礼收起来放在一处。”

“好。”晨晨记下任务,又开始问提出一些别的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