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被易子而食的少女(十六)

在这个新家,度过获得自由之后的第一个夜晚后。

姐妹俩终于不再过度兴奋,以至于丢三落四的,开始认真考虑起两人的生活来。

当然粮食米面这些,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去粮店买粮食的路上,姐妹俩再次开始记忆起周围的环境,在嫁人之前姐妹俩估计都要住在这里了。

在姐妹俩在张家当丫鬟的这六年里,原本波及小半个北方的饥荒早已结束,粮价也恢复了正常。

姐妹俩置办了,足够两人吃用三个月的,粮食油盐各色调料。

在其中有不少精米细面的情况下,也才不到三两银子。

随后又置办了一些衣服布料,杯盘碗筷之类生活必需品。

因为来回还算有段路程,这些东西买完,这一天又过去了。

就这,姐妹俩一开始打算的,去官府户籍上,改掉原本当丫鬟时的名字的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做。

至于买地,那就更不用说了,只有先处理好其他事情。

根据剩下的银两,才能决定应该买多少亩地,才能既不影响现在的生活,又能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

……

“姐,我已经打听过了,如果想要在城南买地,一亩良田需要差不多十两银子。”

其实这还是受到了,六年前那场大面积饥荒的影响,人们安顿下来以后,都忍不住想要多购地。

如果以后还有这等天灾**,就算地里出产不高,只要地的数量足够,总能养活一家人。

要是搁在七年前,饥荒还没有来临之前,一亩地大概也就是五六两银子。

李舒窈打听土地级别的时候,一开始就没考虑过,中田下田的可能。

古代这悲剧的粮食出产数量,就连上好的良田,都做不到在去掉各色赋税的情况下,一亩地养活一个人。

加上这些土地,买来以后肯定不是姐妹俩自己耕种,而是需要租出去。

既然自己姐妹俩暂时还有点儿银钱,买得起良田,那就全部买成良田,别人也愿意来租。

“考虑到你以后可能存在的养家压力,在扣除赋税的情况下。”

“假设每年年景都是不好不坏,保证一家三口衣食无忧,需要大约六到十亩地。”

“因为咱们的土地,都是要被租出去让别人种的,因此至少需要十亩地,能够更多最好。”

李舒窈自己不在乎商人地位低,准备以后嫁给一个小商人,过安乐的富太太生活。

她好歹也是在张家,放过二等丫鬟出来的,配一个规模不大的小商人,还是比较匹配的。

到时候只要能保证她衣食无忧,丈夫是不是常年经营生意不回家,或者是有了受宠的妾室,都完全无所谓。

反正这个时代的法理,都在支持正妻的权威。

小妾如果不做妖,她也乐得自在,一个人养儿子多舒服。

真的敢作妖,玩儿那些宅斗手段,对付她这个正妻。

大不了直接卖出去,反正她自己有嫡子傍身,也不怕被休。

但是李舒锦还是受到了,士农工商等级的影响,加上读书人能够做官。

以前聊天的时候,话语中对读书人多有向往。

对于自家姐姐对未来的打算,李舒窈虽然觉得,这可能会让她很辛苦。

而且总担心她的未来丈夫,会向前世的里写的一样负心薄幸,将来为了攀附权贵就休妻另娶。

可是这是她对未来的设想,作为妹妹,只需要削弱这些不好的事情发生的可能,而不是摧毁她的幻想。

为此,她曾经详细计算过一番。

她们两个丫鬟出身的女子,就算曾经是在张家当值,那些家资丰厚的士子。

估计也看不起她们,如果是当小妾还好,正妻的可能性不高。

那么如果李舒锦想嫁一个读书人,那么一开始的期待就不要太高。

只能找那种家境贫寒出身不高,没有什么糟心亲戚,知恩图报的老实人。

还要事先确定好,对方的学习天赋不是特别高,容貌也只是普通俊秀的学生。

这不是李舒窈太看低自家姐姐,或者是把读书人的地位看的太高,而是这个情况,就是最合适的。

家境贫寒出身不高为人老实,代表对方不会心里嫌弃,自家姐姐曾经做过丫鬟。

没有比较麻烦的糟心亲戚,姐姐嫁过去之后,不需要为了亲戚关系烦心,不用养活一大家子。

学习天赋不高,那么最终成就估计会止步于秀才或是举人,不会因为才华惊人,得到某个上司的赏识,想许配他一个女儿。

同时样貌只是清秀,就不用担心他魅力惊人,被哪个大家小姐一见倾心非君不嫁。

而且能够混出一个知恩图报的名声来,就代表他虽然性格可能有些问题,但忘恩负义的可能性不高。

种种可能都考虑到,排除一切不安定因素。

就算这个书生,当官之后受到了诱惑,有了些别的花花心思。

顶多也就是纳两个美妾,玩儿一把红袖添香,不至于做出休妻另娶的事情来。

这些事情,在李舒锦一开始表示,将来想要嫁一个书生的时候,李舒窈就已经给她分析过一遍。

她对此也极为认同,反正她只是崇拜喜欢会读书的人,想要让下一代能够有些读书天赋罢了。

对相貌要求不高,只要看起来不丑,不至于影响下一代就行。

至于纳妾什么的,李舒锦在这些事情上,看的比李舒窈还要通透一些。

她喜欢书生,除了能够保证下一代有读书天赋之外,不就是因为书生地位高,将来能做官吗?

朝堂上那些官老爷,没有姨娘小妾才是少数,她在决定要嫁读书人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现在听到李舒窈的分析,她听的极为认真。

既然想嫁给一个家境贫寒的读书人,那么就算只是因为,她对读书人的喜好。

将来肯定也是要,支持丈夫读书的,养家糊口的事情,肯定要她自己来。

能够有些地产,保证一家人衣食无忧,减轻自己养家的压力,李舒锦自然是要认真听的。

“至少需要十亩地吗?反正生活必需品已经买好了,我手下只要留下十两左右应付以后的情况就行,剩下的全部可以用来买地。”

当了几年丫鬟,李舒锦也学会了小额数算,心里头默默算了一下账,松了一口气。

嫁妆什么的,她还有不少从张家带出来的,主子赏赐的首饰,不用额外准备。

去除生活中需要预留出来的花用,剩下的也足够她买个十三四亩地。

加上她当丫鬟这几年,也学了一手不错的绣活,能卖绣品赚钱,养活一家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那我买个六七亩,和你买在一起,凑成二十亩地,往外租的时候也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