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3/7页)

世代当师爷的李家祖辈,学会了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破绽,李平水天生地也仿佛有着这种遗传,对那个翁采茶的革命引路人吴坤的行动也就特别关注。今天的会议,他第一次看到吴坤,就坐在他斜对面。李平水自己就是一个相当帅的小伙子,但他看了吴坤,还是不得不承认吴坤的风采当得上英姿飒爽、风华正茂,他立刻明白了翁采茶如此讨厌他这个丈夫的重要原因。这个漂亮的敌人一看就不好对付,但李平水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他给对付下来。

真是说到曹操曹操就到,他突然就看到吴坤朝他们这个方向走过来,便问得茶,要不要一起走开。得茶想了想,说:“你先走一步,我看他是又要找我动心机了,且看他如何表演吧。”

吴坤笑容满面地朝得茶走来,好像他们从来也没有怒目而视、血流五步的千钧一发之际。他显然已经伸出手来要和得茶言和,见得茶没有那反应,也不在乎,手就顺势往空中画了个抛物线,指着湖光山色说:“真是名不虚传的好地方,什么叫人间天堂,我今天才叫真正明白了。”看得出来,他这话是由衷赞叹,并非没话找话。他从囚禁中出来,感觉与没有失去过自由的人显然不同,现在他更热爱生活了。他现在也更不在乎别人对他怎么看了,关了两个月,他悟出了更深的东西,他也更有了洞察力。刚才会上那些决策者们的动作,在他看来,不过是一场政治游戏,他笑笑,对得茶说:“让他们闹去吧,跟我们无关。”

他这话显然是针对他们两派都没有介人那天冲击军队仓库的事件而言的。这话让得茶厌恶,因为这里面没有丝毫的正义与道理,只有权力和阴谋。仿佛他们这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人一下子又退回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仿佛他们不过是各路诸侯,正在进行一场大混战。

他的这种心理活动吴坤是知道的,他过去很在乎得茶怎么想,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他站在湖边,看水波如绿,暖风如酒,杨柳如发,青山如眉,双手使劲地拍了拍汉白玉制成的栏杆,不禁吟道:“……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稼轩的《水龙吟》,还记得吗?”

尽管杭得茶对与吴坤对话已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他此刻的表现还是让得茶惊异,虽然他在念词,但他这个样子实在有点接近于小丑。

“我知道你怎么在心里评价我,你在说,这个人怎么会变得那么厚颜无耻,在经历了这一切后,怎么还会那么轻松地与我对话。可我还是要一意孤行,而且我还是要感谢你的。我要感谢你两条,一条是我被审查时你没有再落井下石,当时只要你一句话,我就彻底完蛋。第二条是你没有下令冲出去保护仓库,你没动所以我也没动,那天我们手里有机关枪,你要一动,我们双方就是一场血战,事情就彻底闹大了。当时我已经控制不住自己了,你却有这个自制力,这是你的高明之处。我对你不断有新的认识,看来你也并不是不能搞政治的人。”

“我想一个人呆一会儿。”

“我和你的想法恰恰相反,可能是一个人呆的时间太长了,我现在特别想和人呆在一起。”

“那你就去找你同道吧,我就告辞了。”

“等一等,”吴坤突然声音低沉了下来,他的脸色也刹那间变得难看了,他没有再看着得茶,却问他,“……你知道白夜什么时候生……”

他的问话把得茶的心也拎起来了,他痛苦地抓住了栏杆,摇摇头,说:“你真是一个卑鄙的家伙。”

这话不但没有让吴坤火冒三丈,他反而还似乎有所解脱,他说:“对不起,我也想孩子不会是你的,可凭什么证实,那孩子是我的呢?你知道她在北方和什么样的亡命之徒鬼混在一起——”

得茶真想给他狠狠的一掌,但他还是克制住了,掉头就走,此时的吴坤就像甩不掉的牛皮糖一样刺在他身后,走过梦香阁,走过半隐庐,走过花竹安乐斋,一边不停地咦叨:“你知道接下去的议题是什么,啊?是治安,是抓现行反革命!你以为这事情跟你无关吗?你想抽身已晚,你回去问问,你们家那个布朗先生,是怎么会到赵争争的总部开车的,他明明姓杭,怎么又会突然姓罗的?”

得茶一下子站住了,回过头来:“你说什么,什么姓杭姓罗?”

吴坤就乘机拉住了得茶的胳膊,一边重新往湖边走,一边说:“我跟你说,我们俩的话还没有谈完嘛,你着什么急呢。回到学校,手下一大批人,我们又得针尖对麦芒,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机会,在国家领导人享受的地方享受一下,你怎么就不能和我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呢,我不是跟你说了,我是感谢你的,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嘛——”

得茶没工夫听吴坤沙咦,打断他的话又问:“你跟我说清楚了,布朗的事情,跟治安有什么关系?”

他们重新走回到了湖边,吴坤笑笑说:“他们这些中学生毛孩子,也就只能当当马前卒,太缺乏头脑了。有人撞了赵争争,抢了传单。有人又救了赵争争,正是你那个表叔,赵争争傻瓜一个,还把他留下来开车。我仔细看了攻击我的传单内容,满口混蛋,幼稚得很。但写到我们家祖上的不少事情,倒是有鼻子有眼。杭州城里谁对我们吴家知根知底呢?非杭家莫属也。”

杭得茶像听天方夜谭一样地听着吴坤说这些,他已经很久没有回家,家里发生的事情,他真是一点也不知道。

“你别以为我会怀疑你在幕后操纵,不,从传单的文笔和思想来看,显然这不是你的思路。再说,我也不会真正在乎这些小玩意,它们掀不起大浪。问题在于,杭州城最近连续不断发现了一些政治传单,从一开始对出身论的讨论发展到对中央文革的攻击,甚至还有对文革本身的质疑——你说,这不是太幼稚了吗?”

杭得茶越往下听,心里那可怕的阴影就越深。

“从传单的纸张,写文章人的口气,印刷传单的器具来看,都和写我的传单如出一辙,你说,这事情应不应该告诉你啊?”

杭得茶面色苍白,镜片后的眼睛眯了起来,远远地望着湖对面的汪庄。从杨真先生失踪以后,他就一次次地想抽身退出这混乱的派系战场,一次又一次,总有事由让他退不下来。今天他又一次下了决心,这决心又被重大的事件拦腰打断。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他说。

“在这件事情上,我准备向你学习。你当初没有对我落井下石,并非你对我有什么恻隐之心,你只是实事求是罢了。这一次我也一样,我也实事求是。而且我比你做得更好,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对任何一个人说起过我刚才对你说的那番话。有许多时候,我并不像你想像得那么卑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