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平安州&心虚事(第3/4页)

虽然贾母从未说过,可是看着其他贵勋世家陆续还了国库的银子,贾母的心里其实也有些发虚。可是,平安州的事爆发后,贾母突然就不担心了:新皇以及朝中大臣的注意力都放在了那两场战争上,还哪里有心思要银子呢?更何况,贵勋世家虽然现在没了往日的风光,可是他们祖辈的心腹下属很多都在军中担任重要位置,新皇若是真逼着贵勋世家还国库欠银的话,难道就不怕再出一个平安州吗?

贾政动了动嘴唇,突然有一种将他给平安州节度使写信的事情告诉给贾母的冲动。可是,最终他还是没有将事情说出口:事关重大,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而且,贾母的话也令贾政想起了另外一件事。

“母亲,”贾政叹了一口气:“刚刚户部那边又来了文书,催儿子还祖上欠下的国库的银子。”荣国府欠国库的银子高达百余万两,户部也算是讲理,给荣国府留出了筹措银子的时间。奈何贾政对户部的体贴并不领情,他根本没有还银子的打算:除非是迫不得已的时候,贾政才会弃银子来保命。

只要一想到国库的欠银的事,贾政的心里便控制不住的埋怨贾源以及贾代善:如果当年他们没从国库借银子享受,他如今怎么会被户部这般逼迫?凭什么这笔他既没花掉也没见过的银子偏偏要他来还?更何况,当初贾赦分家的时候带走了府里大部分的财物,他哪里还有银子还国库——虽然贾政不掌管荣国府的公中,可对于府里银子的状况,他多少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想到当初荣国府分家的时候,贾赦无耻的带走了府中大部分财物的事,贾政的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这笔银子明明应该是由贾赦来还才对——贾赦是贾代善的嫡长子,继承了府里百分之七十以上的财物,他不还国库的欠银谁还?

就在贾政的心里盘算着怎么让贾赦吐出银子来还国库的欠银的时候,贾母悻悻的说道:“这事说起来,都怪陈瑞文那些个小崽子。若是当初他们能坚持下去的话,我们现在怎么会如此的被动?”

其实,正如贾母所料的,大部分贵勋世家的银子都是入不敷出的,他们也和荣国府一样,艰难的维持着自家的状况,并不想归还国库的欠银。只不过,与贾政不同的是,其他人从小就是被当成继承人培养起来的,纵然没什么大出息,可轻重还是懂得的。他们知道在新皇已经发话的情况下,若他们还是不还国库欠银的话,肯定会给家族带来无尽的灾祸。因此,最终,他们还是东拼西凑的一点一点的归还着国库的欠银。

而第一个还的,自然就是齐国公的孙子、也是新皇的心腹陈瑞文了。有了陈瑞文牵头,其他贵勋世家也开始渐渐的还了国库的欠银。就连贾母的娘家史家,都归还了国库的欠银。只有荣国府等少数几个贵勋世家,还在顽固的觉得新皇只不过是虚张声势,即使不还银子,最后也不会有什么事:这银子都已经欠了几十年了,一直都没什么事,因此,这次也是一样的。

“母亲,”贾政一脸诚挚的看着贾母,抿着嘴唇道:“儿子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大哥才是父亲的长子,这银子……”短短的时间,贾政已经想明白了,若是想让贾赦拿出银子来,必须得由贾母开口。

听到贾政的话,贾母突然想到了上次贾赦顶着满脸鲜血离开荣庆堂的画面,不禁遍体生寒,内心升起一种无端的恐惧,也很怕再看到贾赦。

“母亲?”看着贾母微微的发怔的样子,贾政不由自主的喊了贾母一声,想让贾母出面去找贾赦。

贾母看了贾政一眼,闭上眼睛,轻轻的叹了口气:“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你也知道,这段日子,我这身子也不舒服,你自己去找赦儿说这件事吧。”贾母可是不敢再招惹贾赦了:万一下次贾赦头破血流的倒在荣庆堂里,那么京城里恐怕就到处都是她不慈的流言了。

听到贾母推脱的话,贾政暗暗的皱了皱眉:贾母怎么会偏向贾赦的一边呢?难道她是看着贾琏升职了,所以又想将荣国府传给贾赦了?

贾母并没有看到贾政不满的表情,而是闭着眼睛说道:“政儿你现在也是这荣国府的主子了,很多事情要学会自己拿主意。放心,母亲会支持你的。”

听到贾母的话,贾政的心里微微的起了一丝诡异的感觉。只不过,他并没有多说别的,只是在侍奉了贾母的汤药后,就离开了荣庆堂:他自然不会去找贾赦要银子了——如果他去的话,贾赦还不一定怎么嘲笑他呢!唯今之计,他就只能祈祷二皇子赶紧攻破京城、得到那个位置了。只可惜,他的身上现在只有一个空头将军的职位了,否则的话,他还可以暗中帮一帮二皇子。要不然,他去探探贾敏的口风:卫诚去了平安州,贾敏多少应该会知道一点吧?

倒是贾宝玉,听到贾母和贾政一直在说着银子的事,暗暗的皱起了眉头:好好的,为什么非要沾染那些金银俗物啊?再想到最近一段时间,史湘云总是劝他好好读书以博取功名,薛宝琴则劝他跟着薛蝌学做生意的事,贾宝玉的心里真的很烦:还是林黛玉最好,从来都不会沾染这些金银俗物,也从不理会那些经济仕途……

想到林黛玉,贾宝玉舔了舔嘴唇,晃了晃贾母的胳膊:“老祖宗,我可不可以去外面转一转呀?”

“宝玉呀,”贾母拉着贾宝玉的手,温柔的道:“外面最近不太平,你还是多在家里陪陪老祖宗吧,也陪陪云丫头和宝琴。她们现在可都是你的妻子了,你平日里要多陪陪她们,争取早日让老祖宗抱上曾孙。”

听着贾母的话,贾宝玉扁了扁嘴,却是没有接话:他一直把史湘云和薛宝琴当成妹妹的,从来都没想过要到娶她们为妻,更从未想过会与她们两个有孩子。虽然袭人的事令贾宝玉的内心感到深深的遗憾。可是,他却从来没想过会与史湘云或者是薛宝琴有孩子的事。

曾孙的话题令屋子里的贾宝玉觉得尴尬,同时也令门口过来陪贾母的另外三个人的心里十分的不舒服。

李纨听到贾母提起要抱曾孙的事,浑身紧绷,指甲都嵌进了自己的肉里:贾兰也是贾母的曾孙,可贾母何曾把他当成过曾孙?恐怕贾母连贾兰长什么样都忘记了吧?可是,她却心心念念着贾宝玉的孩子,这令李纨怎么可能接受得了。

另一方面,史湘云和薛宝琴听到这话,心里也只有苦笑:成亲至今,贾宝玉对她们虽然爱护有加,可是却还没有与她们同床过,如果她们能生下孩子,那就真的成了笑话。

贾母倒是没察觉到贾宝玉的尴尬,依然拉着贾宝玉的手,唠唠叨叨的幻想着贾宝玉有了孩子会怎么样,并许下诺言,等到贾宝玉的孩子出生,就交给她来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