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出征(第2/2页)

他坐在御座上恍惚犹疑片刻,无可奈何之下只得点头应了。

随后又是一番议论,最后定下再从河南府调兵十万,往刑州方向驰援,尽力阻挡住叛军朝长安进发的脚步。

待朝会散后,裴济往兵部将重要事务处理毕后,便匆匆告假回府,要将消息告诉裴琰。

燕国公府中,裴琰一早便已起来,正从屋中取了已多年未用过的长枪,在院里一招一式地挥动着。

屋门敞着,大长公主坐在门边,一边指挥着婢女给他收拾行囊,一边提心吊胆地看着他,生怕他用力太猛,承受不住。

二人一见儿子回来,忙同时将目光投去。

裴济先行礼,随后肃然道:“陛下允了。”

裴琰如释重负一般长叹一声,手中握着的长枪一端重重触击到地上,发出一声响。

原本还有些微担心,生怕陛下因先前的事不愿让他出征,如今事情定下,再不必担心。

他将目光转向门边的大长公主,见她目中闪过一丝失落,不禁无奈地笑了笑,过去拍拍她的肩,低声说起话来。

裴济在旁看了片刻,随即默默转身去了书房,提笔写了两样东西。

一是给皇甫靖的信,令他不论叛军动向如何,都要死守蒲津渡,二则是给裴琰的。

他先前一次往突厥与阿史那多毕对阵后,便与张简一同仔细分析过此人的来历、性情与行军作战的喜好,如今父亲既要去,他便将这些都一一理清列下,好让父亲知己知彼。

第二样写起来颇费神,他在舆图上几度观察、推演,才终于在傍晚时分终于写完四张纸,亲手交给裴琰。

因情况紧急,裴琰明日一早便要离开,因此父子两个一番促膝长谈后,便一同往裴老夫人处告别,与叔伯兄弟们吃了餐简朴的践行宴。

老夫人未料到这样的年岁还要送儿子上战场,百感交集之下,破例饮了一杯酒,拉着裴琰谆谆嘱咐了许多。

……

第二日一早,裴济没往父母处请安,而是直接跟着其他叔伯兄弟一道站在大门处,等着送父亲离开。

他犹记得年幼时,父亲还在河东任职,母亲有时留在长安不便跟着同去,便要含着泪亲自替父亲穿戴,服侍洗漱,那时候,谁也不该去打扰。

到天将将亮,坊门要开时,裴琰一身戎装,与大长公主两个并肩过来。

裴济仔细看了看,果然见母亲眼底还有未消的红血丝。

裴琰拍拍妻子的手,随即肃着脸上前,同几位兄弟与小辈道别,到儿子面前时,略一停顿,沉声道:“三郎,记住为父的话,守好陛下。”

裴济对上父亲凝重而满含深意的眼神,绷直身子静了静,道:“儿子明白。”

裴琰拍拍他的肩,这才满意点头,转身离开。

上马前,他又转过身来,冲大长公主笑了笑:“臣要走了,请公主保重。”

大长公主没说话,捏着衣角庄重地立在阶上,直望着他的身影渐渐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