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报喜(第2/2页)

不过,对于周捕头和他的师爷老丈人就此放弃了本县的差事,去那几百里外,人生地不熟的太仓,连蔓儿觉得有些奇怪。

“都说做生不如做熟,”这个问题,连蔓儿还曾问过吴玉贵和吴家兴,“他们怎么就愿意?”

“当然是因为那边许下了好处啊。”吴玉贵当时笑着答,“这冯师爷在这边,只是好几个师爷中的一位,周捕头,其实就是个班头。到了那边,作为你大伯的亲信,这冯师爷就是师爷里的第一把交椅了,周捕头,应该是奔着总捕头的位置去的。”

那次赵文才从太仓回来,也没空着手,依旧是大包小包的东西。而且,还有传言,赵文才的儿子要去太仓,说是赵秀娥帮着在衙门里给找了个好事由。

赵家跟太仓那边走的这么近,三郎成亲,看来他们肯定会去。

说完了三郎的事,吴王氏看着张氏,就有些欲言又止。

“是不是还有啥别的事?”张氏就问,“不管是啥,你尽管说。咱们两家人,还有啥事是不能说的。”

“这倒是,”吴王氏笑了笑,“就是这个事,也是听说,不知道真假。”

“说说呗,咱就当唠闲嗑。你放心,我心里都有数,咱哪说哪了。”张氏就道。

“那我就说了,……那个英子,是不是去太仓了?”吴王氏没说是什么事,反而先问张氏。

“对,就我们回来的那天。要说,这个丫头也听能够儿的。”张氏道。

“可不,”吴王氏撇了撇嘴,“我听说啊,这个英子,让你们老太太做主,给了县丞大老爷了。”

“啥?”张氏正喝水,听了这话,惊的差一点呛住,“这是……把他大伯娘给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