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册 第14章(第2/5页)

“若臣与弟弟一日不能取得功名,一日不敢说出这其中内情。”吴双低声道,“皇上,臣实在怕有人再放一把火。”

昭文帝命三司重审当年青云胡同大火一案,当然,同时也要重新认证冯继远的身份。

冯继远只一句话便将如今的兴国侯一脉打入尘埃,冯继远用沙哑的声音道:“如今兴国侯府祠堂,‘锦程继远’的御赐额匾上面放有一个锦匣,取下即知。”

有许多事,是吴家兄弟也不知道的。

昭文帝还见了冯继远一面,冯继远亲自对昭文帝道出其中内情:“当年,臣被弓箭手所逼,带着吴双吴玉躲进火海中,救我们的不是别人,正是祖父。只是,臣容貌尽毁,双腿也受了伤,即便再回兴国侯府,也再不能袭爵。祖父担心我们再为人所害,便安排我们离开帝都。离开前,祖父曾言,他会将所有事情写成奏章,放于祠堂额匾之上。若我们有运道再回帝都,自可申冤。若是不幸死在外面,也是我们的命。祖父就是这样的人,他虽然恨二叔所做的一切,却要顾忌当年已经身为皇上侧妃的小姑姑。他救我性命,但又不能给我一个公道。”冯继远叹道,“冯家的事,大致就是如此。”

冯继远已经毁面残疾,昭文帝本欲将兴国侯之爵让于吴双承袭,吴双却是推辞了,道:“想一想,臣父一世的波折坎坷皆因爵位之事而起。皇上为臣父申冤,使得臣父冤屈得以真相大白,臣父子三人感激不尽。臣自有才学为皇上效力,不愿意袭侯爵之位。便是日后儿孙,有本事便出将入相,若才能平庸,安安分分地做一介草民亦是福气。何况,臣的生母并非父亲明媒正娶之人,说来,臣与二弟都是庶出。臣实不愿袭此爵位,望皇上成全。”

吴双执意推辞,昭文帝倒也没亏了他们,将先兴国侯下大狱问斩之后,把兴国侯的田地财产都赏给了冯继远。能教出这样文武双全的儿子来,可想而知,冯继远当年是何等的惊才绝艳之人。吴双整理后,奉父命俱捐给了国库。

这种品性德行,昭文帝直接点了吴双为侍读学士,依旧是正五品,却是御前服侍,清贵得很。

一时间,吴家兄弟的名声比之先前更加响亮。

吴家峰回路转,虽然没有袭爵,却是得了帝心。何况,吴家兄弟的才干,是大家公认的。

相比于先时高门大户只愿出个庶女投资的情况,如今哪怕嫡女,也有许多不错的人家愿意下嫁联姻。虽然依旧是无爵无家底的两兄弟,但相对于之前,两兄弟有了武安侯夫人这个姑祖母,有了宁安侯夫人这个表姑,和宋家亦是表亲。这又关系着多少姻亲故旧。

未婚的吴家兄弟顿时成了帝都香饽饽中的香饽饽。

武安侯夫人与宋嘉言道:“唉,阿双阿玉的母亲,说来也是个苦命人。他们母亲出身山东吴家,外祖父是先帝时的礼部尚书,被称为文襄公的吴明起吴大人。你舅舅的父亲,与吴尚书的嫡长子是连襟儿,他们娶的是山东孔家姐妹。后来,姐妹两个同时有了身孕,因两家交好,便约定,若是一男一女,就指腹为婚。你舅舅与吴家姑娘原本要成亲的时候,吴尚书因牵连到废太子案,被夺官去职,最终死在狱中,一家子发卖为奴。发生这样的事,兴国侯府与吴家素有交情,何况你舅舅与吴姑娘是自幼青梅竹马长大的,感情很好。将吴家人赎买出来后,仍是一家子奴籍,好在也安置了。我并不晓得,原来继远在外面为吴姑娘置了宅院……就是他们兄弟,我以前也未曾见到过。若不是你舅舅瞒着我,他们兄弟一来帝都我肯定能认出来的。其实,今上登基后,大赦天下时就赦免了吴家。我跟你舅舅说了,吴姑娘跟了他一场,为他生育了两个儿子,也该正式给吴姑娘一个名分。这样,阿双阿玉出去走动,身份上也好听。”

宋嘉言剥着开心果吃,道:“是啊,虽然他们很有才学,不过,名声也很重要。尤其阿双哥,他正经科举出身,清流中人,读书人最看重这个。”

武安侯夫人点了点头。

“外祖母,舅舅还好吗?”宋嘉言道,“我父亲想去见一见舅舅,又不知现在去合不合适。”

武安侯夫人叹道:“继远的相貌被毁,他不愿见人。”

宋嘉言哦了一声,道:“舅舅虽不愿见人,过得开心些才好。”

武安侯夫人瞅着宋嘉言一笑:“我正想给他们兄弟说上两房媳妇,这样,他们府里有个主持中馈的人,上能孝顺你舅舅,下能照顾你两位表哥。”

宋嘉言道:“现在可是好时机,我听说帝都里想嫁给他们的闺秀,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呢。外祖母放个风声出去,不知多少人来您这儿介绍自个儿闺女呢。”

武安侯夫人笑悠悠地问:“那你觉着,他们兄弟如何?”

宋嘉言瞪大眼睛:“这怎么成?”

“怎么不成呢?”武安侯夫人一五一十地说给宋嘉言听,“如今他们兄弟虽然官儿小些,不过,谁做官不是自七八品的小官儿往上熬呢?只要有本事,以后前程肯定是妥妥的。再者说了,你也不是那种目光短浅的孩子,而且,你们是表兄妹,我听说,你们打梅林的时候就认得了?阿双说还常烧饭给你吃呢。”

“真是个碎嘴的,什么都拿出来说。我又不是免费去吃,也送了他们好些东西的。”

武安侯夫人笑得不成了,问:“你都送他们什么了?”

“他们无非就会去山上打几只猎物,采些山菇野菜的,我每次去吃饭,都会带许多庵里的蔬菜和点心给他们吃。”宋嘉言道。

武安侯夫人微微地笑着:“你现在还小呢,又是个姑娘家,我一直想着你的亲事,不论贫富,得找一户知道珍惜你,对你好的人家儿才好。原本,我属意行远,你大姨母素来疼你,给你大姨母做媳妇,谁也委屈不了你。不过,瞧着你父亲的意思,并不愿意你嫁入侯门公府。如今他们兄弟,我看阿双就很好,虽说大了几岁,他其实对你很有几分心意。而且,你进门儿就当家,没有婆婆给你立规矩,就是你表舅,也不是脾气不好的。你是我的亲外孙女,我再疼他们兄弟也越不过你去,实在是看着他们兄弟人品难得,这才跟你提一声,你好好考虑考虑。”

宋嘉言苦着脸道:“我听说,有血缘关系的人成亲,生出的小孩儿比较笨。”

武安侯夫人目瞪口呆,问她:“你听谁说的?”

“书上看的。”

“胡说八道,没有这样的事。天底下表兄表妹成亲的多得是,就是我跟你外祖父,我们就是表兄妹,你大姨母跟你母亲都聪明伶俐得很。还有阿双他们兄弟,你表舅与吴姑娘也是表兄妹,阿双他们还是状元呢。知道你是大姑娘啦,说这个难免害羞。先跟你透个气儿,等什么时候我问问你父亲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