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第3/3页)

果然,香兰现在在后宫中居然已经颇为炙手可热,吸引了不少注意力呢。

周宝璐跟萧弘澄说:“听说最近贵妃娘娘与晋王妃走的挺近的。”

萧弘澄眯了眯眼,笑道:“很有趣,晋王在宗室里最算不得要紧人物,可晋王在父皇和慎王叔爷跟前都算是说得上话的,你可记得,德宗爷十一位皇子,除了先帝登基,慎王叔爷还在,其他九位,共有七位伯爷叔爷封王,但世子平级袭王位的,只有晋王一位了!”

这亲戚关系太遥远,周宝璐哪里搞得清楚。

萧弘澄就给她解释:“当年先帝爷登基后,晋王奉生母苍太妃出宫,因苍太妃原为贵州苗族土司的公主,晋王自请去了贵州,晋王忠心耿耿,一生镇守贵州等地,对稳定西南颇有功绩,先帝爷念其功勋,恩旨晋王世子平级袭王位。”

萧弘澄笑道:“但是有一点,如今的晋王,年近四十,只有一个儿子,却于去年,打猎的时候不慎落下山崖没了。如今宗室里,盯着晋王那个世子位的人不少。这一代的晋王也如同他的父亲一样,镇守贵州,颇为得力,若是亲生子,那平级袭王几无悬念,就算过继一个儿子,再不济,也有个国公位呢!”

周宝璐便道:“可是就算要过继,那也定然过继宗室子弟,总不至于过继卫家人,啊,我明白了,贵妃娘娘若是能在过继这件事上施恩,新的晋王世子自然感恩图报了,这便是宗室的人手了。”

宗室的人,镇守西南,正与四川连成一气,周宝璐一想,便觉得贵妃选的这个突破点确实不错。

势力和力量便是这样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贵妃之位,能量不可小觑。

萧弘澄笑道:“也算是殚精竭虑了,大约是文大人的谋略了,听说文家老大很是个人物,颇有点算无遗策的名声呢!”

周宝璐登时不服气起来:“什么人物什么人物?叫安哥儿和他比比看,哼,定然是给安哥儿提鞋都不配!”

周宝璐最以陈颐安为荣,她记得江南之役前夜,年仅十四岁的陈颐安与舅舅的问答,简直已经到了多智近妖的地步了。

萧弘澄哈哈大笑:“对对对,谁也比不上陈颐安,文家不过算计些小节罢了,陈颐安如今在户部,做的实在有声有色,开放边境贸易已经颇见眉目了,这两三年定然能成,只可惜他年纪小,不然一个户部侍郎是稳当的。”

周宝璐果然眉开眼笑,她知道这件事不是那么简单,陈颐安不仅要铺陈开放边境贸易的事,更要替太子、爷防着文家在其中得力,绝不能让边境贸易的开放成为文家的一道财源,萧弘澄的意思很明确,横竖太子、党已经在江南得利,并不缺银子这边境贸易的开放,首要是遏制文家,太子、党不一定非要在这里获利,完全收归国库也可以,只要没落入文家的手里就足够了。

萧弘澄多精明一人啊,收归国库,不过是替他存着,登基以后使!

横竖都是自己的!用不着现在非要捏住。

说到晋王这个话题,萧弘澄敲了敲桌子:“我安排人盯着晋王那边,尽量不要叫她们成事才好。”

对贵妃一党,萧弘澄的手段非常的明确,那就是坚壁清野,贵妃如何得圣宠,如何生儿子无所谓,但要不惜一切,哪怕自己也有点损失,也要遏制贵妃势力的增强,萧弘澄现在已经是太子,有自己的班底、势力、财源,就算与贵妃同样的损失,萧弘澄损失得起,贵妃却损失不起。

周宝璐提醒他:“还有禧妃娘娘呢。”

萧弘澄便道:“上一回敬国公夫人之事,已经叫禧妃娘娘大伤元气,他们家接连出事,可见其势力单薄,而父皇的处置更可见圣心,这些日子来,有些人已经悄悄的改弦更张了,不过敬国公和禧妃娘娘的舅父似乎都还不肯罢休。”

禧妃的舅父韩大人为兵部左侍郎,也是颇有实权的要害人物。

在萧弘澄说这句话的时候,衡玉宫中,禧妃娘娘咬牙切齿的说:“我绝不会放过她的!”

禧妃娘娘的妹妹,因通、奸被休逐回了娘家,又被送到了老家的家庙里悔过,在听说了母亲出事之后,神思恍惚,于第二日深夜上吊自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