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 第六章 有女同车(第4/4页)

熙平道:“又或者是臣妾哪里见罪于大将军而不自知,所以朱总管才丧了命。”说着又哭。

皇帝道:“既如此,朕便即刻命陈大人去大将军府捉拿张武,好生查问,定不教朱总管含冤莫白。”

熙平欠身道:“多谢陛下。”我和朱云忙叩首谢恩。

皇帝微笑道:“这不过是小事,皇姐何至于连爵位都不要,要去济慈宫做宫女。”

熙平道:“汴城尹陈大人都不敢开罪的人,臣妾又能怎样?连自己府里的人都庇护不了,这长公主做来还有什么意趣?不过是惹人耻笑罢了。”

皇帝摇头道:“歪理!”又向我道,“玉机,你父亲受此不白之冤,你为何不早对朕说?”

我暗自冷笑,面上恭敬:“臣女谢陛下关怀。臣女以为,殿下既已报官,此事便属汴城府衙管。既然府衙已有人证物证,又何须陛下费心?因此不敢惊扰陛下。”

皇帝道:“罢了,待此事过了,朕自有处分。”

一时众人齐呼万岁,行礼谢恩,皇帝的脸上也露出了志得意满的笑容。仿佛不止我在等待着熙平的求见,他亦是。皇帝对朱云道:“小小年纪,查起案子来竟有些郑司刑的样子了。且殿前应对,丝毫不乱。”说着露出一丝温柔的笑意,“当年你姐姐在益园中与朕谈论‘无为而治’的时候,也才只十二岁。你很像你姐姐。”

朱云躬身道:“小人如何能与二姐相较?陛下谬赞,小人何以克当?”

皇帝道:“你都读了些什么书?拜何人为师?”

朱云道:“小人只读过《论语》与《孟子》。因资质愚钝,至今未拜得名师。”

皇帝道:“既如此,你可愿意去太学,跟着朝中的名儒念书么?”

朱云伏地道:“小人谢陛下恩典。只是家父刚刚过世,小人决意结庐守墓,侍奉母亲。”

皇帝赞许道:“你和你姐姐都是孝子。但你知道何为最大的孝么?”

朱云道:“‘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20]。”

皇帝道:“不错。自古忠臣必求于孝子之家。待三年丧满,你就进太学念书,朕封你做个郎官。来日你功成名就,方慰你父亲在天之灵。”

朱云忙谢恩。皇帝向我道:“朱大人,朕准你辞官丁忧,但三年之后你必得回宫来做这个书佐女官。待汴城尹查明你父亲被害的真相,朕就下旨。你想躲懒,是不成了。”

我叹息道:“臣女谬荷圣恩,愧不敢当。”

转眼到了晚膳时分,皇帝命熙平与朱云退了下去。我正要告退,忽听皇帝道:“没想到你这样快便拿到了真凭实据,果然是后宫神断,没有教朕失望。”

我垂眸道:“此全是小弟朱云的能为,与臣女无干。”

皇帝微微一笑,从书案上走了下来,正欲说话,一瞥眼见到《诗经》上被洇湿的一点,不觉一怔。他了然的笑意中顿时多了几分邈远的柔情,举起书道:“你以为,朕真的不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