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4 节(第2/2页)



  遇到这种情况,楚天总是会很快回一封信,说没回信只是因为忙,我怎么会生你气呢?是不是你们女孩比较爱生气,所以怀疑我们男人也爱生气呀?不管你说什么,我都不会生气的,因为我不生任何人的气。

  她看了他的信,就放心了,觉得自己那些担心真是多余。但下次他没及时回信,她又会这样猜。

  她很担心自己,因为她发现自己对楚天和JASON都很在意,一天看不见JASON,她会心情郁闷,寝食不安;一天不去看楚天,她也会心情郁闷,寝食不安。她想,也许命运在用这种方法让我理解“那个男人”?让我亲身体会到,同时真诚地爱两个人,是可能的?但是同时爱两个人对不对呢?应该是不对的,所以有很沉重的思想负担,老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女孩。

  她决定跟楚天谈谈这件事,她不好探讨自己,因为那样一来,就把JASON和楚天都扯出来,她只把自己父母的故事大致写了一下,特别是秀珍那一段,然后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你觉得一个人可以同时爱两个人吗,IMEAN,真诚的爱?”

  楚天回了一个比较长的“耳边语”:

  “你说的这个‘可以’,再我看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可能’,另一种是‘允许’或‘应该’。

  先说‘可能’。一个人究竟可不可能同时爱两个人,而且都是真爱?我想是可能的。从你所讲的你父母的故事来看,我相信你父亲对你妈妈和秀珍的爱都是真诚的。我猜你可能也真诚地爱着两个人,所以才会问这个问题。

  一个人同时爱上两个人,有可能是因为这两个人是互补的,一个人身上有的东西另一个人身上没有,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爱上了A身上的这一点,B身上的那一点。;另一个解释是,在很多情况下,一个人爱的是一类人,只要是那一类的,他都有可能爱上,究竟爱上了这一类人中的哪一个,就看时机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缘分。如果一个人同时发现两个人都具有他喜欢的那类特点,他就有可能两个都爱,无法取舍。

  再说‘应该’。一个人应该不应该同时爱两个人呢?其实感情是不太听从应该不应该的指挥的。理智告诉人不应该的事,感情却使人特别想去做它。所以如果你在心里爱着两个人,不必感到羞愧或内疚,存在于你心底的感情,是没有谁能够判它任何罪的。

  最后就是如何对待这两份情的问题了。你父母的故事告诉我,一个人“可能”爱上两个人,并不等于两份情都能付诸实践。一个人的行为受到社会、道德、法律的制约,不可能想怎样就怎样。所以当个人的感情与这些约束相冲突的时候,往往是个人的感情成为牺牲品。不管这个牺牲对当事人来说合理不合理,人道不人道,我们都应该想到那些会被我们的行为波及到的人,比如孩子。

  你妈妈是一个富有大智慧的人,当她发现你父亲有了珍时,她非常勇敢地离开了他,这是最明智的举动,所以说她是有她的原则的,她不能容忍不忠和背叛。但她没有化爱情为仇恨,去否定自己的过去或者去憎恨你的父亲,她尽力去理解你父亲,相信这是由于他人性的弱点造成的,他没有认真地考虑他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造成什么影响,他的爱不明智。

  人们在一份真诚的爱慕和崇拜面前,很难做到完全不动心。你父亲动了心,而且付诸实施,所以他不得不承担这种动心带来的后果。你妈妈理解他但不原谅他,所以我觉得她很聪明很勇敢。不原谅,是因为自己有自己做人的原则,既然他已经有了外遇,她就不会再接受他;理解他,是为了不纠缠于一个木已成舟的事实,以便过好自己的生活。她没有象一般的离婚妇女那样教会自己的孩子痛恨那个父亲,她自己担当起父亲母亲的双重责任,把你培养成了一个出色的女孩。你应该为你妈妈感到骄傲。

  对于你的父亲,如果你把他当一个普通的男人,而不是当父亲和楷模来看待,你可能也会理解他。理解你父亲是为了不让自己的生活因他的过失而毁掉,因为怀着一腔怨愤是很难过好自己的生活的。

  当然,理解不是原谅:)”

  她看了他的来信,觉得自己第一次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理解但不原谅”,他说得真好,妈妈正是这么做的,我也应该这么做。

  她想问他一个私人的问题,虽然有点过分,但她忍不住还是发给了他:

  “如果你处在我父亲的境地,你会怎么办?不愿答或者不方便答就算了:)”

  他很快回了她一信:

  “应该感谢你的故事,使我很深刻很生动地看到我们个人的决定是怎样深远地影响着我们周围的人,尤其是我们的孩子。所以如果我处在他那样的境地,我会用你的故事告诫自己,不要重蹈你父亲的覆辙,因为那只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