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新新的道观(第2/2页)

当天晚上,门派高层汇聚一堂。

申屠满坐在中间的位置,神色复杂。

掌门人说:“相信你们也得到消息了,以后这里不会有人来。我的意见是现在马上搬迁,搬到大华那边去生活。如果有不愿意的就留下来吧!房子和地都留给你们。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商队过来,有什么想买的就找他们。”

听到这样的话后,众人面面相觑。

申屠满甚至有些想不明白,掌门人为何要这么做?

或许是感受到了大家的疑问,掌门人神色悲哀地说。

“我刚才说的话你们没有听见吗?这里不会有人来了。没有别人,只有我们,日日夜夜都带着这样的地方,你们受得了,我可受不了。”

掌门人还是个年轻人,未过三十的年轻人。

这样的人,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使他当上了掌门人,那都说明他并不是一个甘于平凡的人。

说实话,强迫这样的人一辈子都待在人烟稀少的地方,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人们感受到了掌门人的悲愤,心里也有些不太舒坦。

虽然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商队过来,可是大华的商队也不是什么都卖呀!

一般情况下,大华会卖细麻布和卫生纸。如果有可能的话,也会卖其他的各类商品。

只是,木梳子,绢花,针线,食物,刀剑……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一概不卖。

申屠满自己就有这样的体验,比如自己的小女儿一直想要一些新首饰,可是这里早已经买不到了。所以懂事的小女儿什么也没说,只能在有花开的时候摘几朵花放在脑袋上,就当是有了新首饰了。

申屠满表示,这样听话的女儿,自己却连她小小的要求都办不到,实在是愧疚。

转过头来,他又摸了摸自己有些残破的发冠,无声的叹气。

何止是小女儿想要新首饰,他也想啊!

别误会,这不是为了爱美,只是纯粹的为了形象而已。

几天后,这个门派的人收拾了一下东西,同样跟着离开了。

因为现在的日子实在是难过,不离开是不行了。

过年的前几天,道士们来到了大华。

这一个个人看着那高楼大厦,纷纷睁大了眼睛。

商会的人对此哑然失笑,带着他们去租了几个店铺,几个房间。都是同一个楼层的,来回较为方便。

方丈不解的问:“不能买下来吗?”

负责租房的人回答:“不能。”

方丈疑惑的问:“为什么?”

负责租房的人回答:“因为大华所有的一切属于主公。”

方丈张了张嘴巴,到底是什么也没说。

只是那么多个店铺租下来,价格稍微有些小贵。

看来他们不能坐以待毙,要好好的发展几个客户才行。

有了一个安居之所后,这群人开始布置东西。

首先是买床买被褥什么的,让那么多人可以好好休息。

旁边的店铺的主人似乎看他们忙忙碌碌的,便过来说了几句话。

不仅仅如此,还给他们介绍了一个人,说是可以布置房子的。据大众的反馈,效果相当好。

方丈人生地不熟的,试探者应了下来,不过为了以防万一,使让几个年轻人跟着那个被介绍的人跑。

说实话,那个被介绍的人真的有这个能耐,办事非常牢靠。不过一天的时间下来,房子就布置好了。

方丈过去检查的时候,都惊呆了。

那些床、柜子什么的虽然不怎么好看,可是质量还是有保证的。

最重要的是便宜,也不需要另外定做。

说实话,现在的卧室可以用来直接休息了。

于是方丈满意的付了一个个账单,送走了那个被介绍的人。

这段时间里,方丈也没有闲着。他和其他人正在安排那一个个店铺,准备改造成道观的模样。

虽然不见得百分之百还原,可是也算是不错的了。

吃了两天饭店,方丈的钱包受不住了。他连忙请来了隔壁商店的主人,小心翼翼的询问了一番。

那人笑道:“道长是想要买菜吗?这个简单。我们先去买几个手机回来,然后在手机上面直接订购。前天晚上定的,保证第二天早晨天没亮就给你送过来。”

方丈听得一愣一愣的,完全不明白那人说的是什么。

那人也不多做解释,而是选择带着一部分的道长进入了手机店中,请他们体验了一番。

手机的功能自不用说,那一个个的相当神奇。

于是道长们全都愣住了,迫不及待的买下了手机。

回去的路上,他们玩的津津有味。

毕竟这是从来都没有遇到过的东西,不好好体验一番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方丈还感叹了一句。

“来了大华,老夫才知道,天下之大啊!”

隔壁店铺的主人说:“这算什么,您不知道的还多着呢!”

一路上说说笑笑,玩玩闹闹的,大家好不开心。

只是人们到了店铺之后,说什么也开心不起来了。

店铺的主人结结巴巴的说:“你们看见那些穿黑衣服的了吗?他们是教官,维持秩序的。”

说完这句话后,他咽了咽口水。

“各位教官怎么来了?这些还是新人,刚刚过来没多久。如果犯了什么错,还请各位多担待担待。”

为首的教官看了他一眼,说:“我们知道。”

那人松了一口气,又对着白头发的方丈说。

“您好好的听教官的话,千万不要阳奉阴违。即使不高兴,你也要做,这是大华的规矩,不能违背。”

方丈看得出来,身边的这人是有些害怕那些教官的,却又不太害怕。

这种感觉非常矛盾,让人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老夫知道了,多谢小友。”

说完这句话后,方丈走到了教官们的面前,拱手行礼。

教官们自然没受这一礼,还非常礼貌的请人坐下。

“您年纪不小了,按理来说是要进养老院享福的。不过您既然愿意在这里过日子,留在这里便是,我们也不强求。不过有一点我希望您和其他的道长能够明白,那就是未满十五岁的孩子必须进入学校学习。还有,每天早上和每天傍晚的功课,所有人都不能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