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悬魂梯(第4/4页)

我却觉得这种办法绝不可行,大金牙所说的,是个更蠢笨的办法,台阶的高低落差也极有奥妙,凭感觉走绝对不行,这座悬魂梯的规模我们还不清楚,天晓得鬼知道它的长度有多长,而且我们在悬魂梯上折腾了这么长的时间,上上下下也不知有多少来回了,闭着眼睛往下走,猴年马月能走出去?

但是他娘的怎么就没办法了呢?想到恼火处,忍不住用拳一砸旁边的石壁,猛然间想到,对了,这种悬魂梯只是用来对付单打独斗的盗墓贼,我们这有三个人,无法利用长度,可以利用宽度啊。

我把想到的办法对大金牙和胖子说了,他二人连连点头,这倒真是个办法,由于这台阶宽度有十几米,一个人在中间,只顾着找地上的月牙标记,难免看不到两侧的石壁,不知不觉就被那标记引得偏离方向,进入岔路,如果紧贴着一侧的墙壁走,也不是事,那样也会被8字形的路径卷进去,更加没有方向感了。

但是如果三个人都点了蜡烛,横向一字排开,中间保持一定的可视安全距离,每走下一阶就互相联络一下,这么慢慢走下去,见到岔路就把整条台阶都做上记号,用上几个小时,哪里还有走不出去之理。

于是我们三人依计而行,用纸笔画了张草图,把每一层台阶都标在图中,如果遇到岔路,就做明标记。果然向下走了没有多远,就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岔路,我们便在整条台阶上做下明显的大记号,在图中记录清楚,然后继续前行。如此不断走走停停,记录的地图越来越大,果然纵横交错,像是个巨大的蝴蝶翅膀形状。

这道悬魂梯是利用了天然的山洞巧妙设计,其实并不算大,如果是大队人马,悬魂梯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但是只有一两个人,无法顾及悬魂梯的宽度,就很容易深陷其中,除非身上带有足够的照明设备,每一层石阶都点一排蜡烛,否则只想着找台阶上的月牙形标记,那就是有死无生了,另外石阶的用料十分坚硬,没有锋利的工具很难在上面另行制作记号。

石阶虽然是灰色的,但是明显被涂抹了一种秘料,竟然可以起到吸收光线的作用。想到中国古代人的聪慧才智,实在叫人叹为观止,不服不行。

其实这种秘方、秘料之类的东西,在中国古代有很多,只不过都被皇室贵族垄断,不是用在修桥铺路这种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事情上,而是都用在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或者用来设计拱卫皇室的陵墓,在那个时候,持有这些秘密从来就只是少数人的特权。

从规模上推断,在我们把地图绘制了三分之二左右,脚下终于再也没有台阶了,我们已经回到了冥殿之中,那只人面石椁仍然静静地立在冥殿的东南角落。

我看了看表,我们足足在悬魂梯上折腾了四个半小时,现在已经是下午三点左右了,从早上九点吃了最后一顿饭,就再也没吃什么东西,肚子饿得溜瘪。本以为进了盗洞,在冥殿中摸了明器便走,谁能想到起了这许多波折,还遇到了一座西周时期的幽灵冢。

这件事充分暴露了我们的盲目乐观主义情绪,以后万万不能再做这种没有万全准备的事了。虽说善打无准备之仗,是我军的优良传统,但是在倒斗这行当里,明显不太适合用这一套。打仗凭借的是勇气与智慧,而倒斗发丘,更重要的是清醒的头脑、丰富的经验、完美的技术、精良的装备、充分的准备,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冥殿的地面正中的墓砖被启开堆在一旁,那里正是我们进来的盗洞,盗洞下已经变成了西周古墓底层通往陪葬坑的墓道。

冥殿四周是一片漆黑,我出于习惯,在冥殿东南角点燃了一支蜡烛,不过这已经是我们带进古墓的最后一支了。蜡烛细小的火苗笔直地在燃烧,给鬼气森森的古墓地下宫殿带来了一片细小的光亮,光亮虽小,却能让人觉得心中踏实了许多。

三人望着地上的蜡烛,长出了一口气,劫后余生,心中得意已极,不由得相对大笑。我跟大金牙胖子说道:“怎么样,到最后还得看俺老胡的本事吧,这种小地方,哪里困得住咱们。”

胖子说道:“我和老金的功劳那也是大大的,没我们俩你自己一个人,走得下来吗你?这才哪到哪,你就开始自我膨胀了。”

我对胖子说道:“我就是棵常春藤,你们俩都是藤上的瓜,瓜儿缠着藤,藤儿牵着瓜,藤儿越粗瓜越大。”

大金牙笑道:“胡爷,这干公社那时候的曲儿,你都翻出来了。”

我哈哈大笑,然而笑着笑着,却突然感觉到少了点什么,笑不下去了。

一直牵着的两只大白鹅跑哪去了?我刚才急着离开悬魂梯,匆忙中没有留意,就问胖子:“不是让你牵着它们俩吗?怎么没了?是不是忘在悬魂梯上了?”

胖子指天发誓:“绝对绝对牵回到冥殿这里来了,刚才一高兴,就松手了。他妈的这一转眼的工夫,跑哪去了?应该不会跑太远,咱们快分头找找,跑远了可就不好捉了。”

两只跑没了的大白鹅,如果是在冥殿中,就已经极不好找了,要是跑到规模宏大楼阁壮丽的前殿,那就更没处找了。我们人少,而且没有大型照明设备,摸着黑上哪找去。

没有鹅就无法摆脱幽灵冢的围困,这冥殿那么大,能跑到哪去呢?我们刚要四下里寻找,忽听人面石椁中传来一阵古怪的声响,这声音在空荡寂静的地宫中,格外地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