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第2/2页)

元春一笑,提笔给元春一道册封懿旨,任命探春为西北女太学祭酒。

至于经费啊,自筹。

十七掌管西北,给自己个老婆圈出一座山做为书院,应该没问题。

有了这倒懿旨,探春就可以找那些豪门权贵募捐,修建学校是造福民间的好事,应该有人响应。

然后,元春也给水清一道懿旨,依然任命水清为云贵川女子太学祭酒。

御前女官司言是张家的孙女,笑道:“娘娘这是受到十三爷的启发了,统统都是空头虚衔啊,经费自筹,筹集不到怎么办呢?”

元春把手一摊:“那就真的成了虚衔了,筹集到了,她们就名垂青史了。”

腊月初十,前往江南安抚学子的平王安王,十五十六十八进京了。

元春答应他们回京之后有回报,上折子替他们请功,包括翰林院的许绩,再有他手下的诸位京都俊杰,一起封赐。

许绩可是十分狡猾,元春让他自己拉队伍,他拉的第五不是功勋就是宗室。

元春对这一批人不吝封赐,参加宣讲新政之人,统统赐封六品的官职,入了礼部与督察院就职。

这一批胆子大,嘴巴利索,礼部与督察院适合他们。

许绩本事翰林院的庶吉士,没有品级,提前一年赐封正六品侍读,名正言顺的成了水泽的御前侍读。

宝玉不愿做官,吵吵着要做黛玉的笔帖式。

贾政摁住他的脑袋接下旨意,成了国子监的司业。

贾琮却派遣宝玉去支援女太学的建立,让他不必到国子监点卯。

宝玉这个侯爷拿着双份的俸禄,成了老婆的私人智囊-师爷。

腊月十五,各地总督进京,贾代善贾瑚贾珠都回了京都。

十七与贾琏却留在西北。

贾代善在最后一次朝会上提出辞呈,乞骸骨,他言称自己年纪老迈,醇亲王历练有成,又有冯唐卫堃贾琏辅佐,完全可以担当大任。

此言一出,百官静默。

有御史正在蠢蠢欲动,上奏西北战事结束,理当撤回黑骑军。没想到贾代善自己个先提出来了。

几位老炮仗憋的满脸通红,心中郁闷,贾代善这个老狐狸难道能掐会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