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3/4页)

-

贾珠的父母虽然让人一言难尽,但他的才学还是很不错的。

李祭酒说他下场十有八九能考中秀才,他回到金陵后,便果真考了一个秀才的功名回来。

据说他也下场考了举人,只是积累不够,没能得中举人。

但即使只是秀才,也足够让荣国府上下高兴的了。

贾珠刚回到京城,贾母便大摆筵席,将荣国府的亲朋好友全都请到府上庆祝。

贾珠似乎对这样的场景不太习惯,只在宴席上露了个面,便回了院子。

有人问贾政,他便高兴地说道:“珠儿三年后想要下场考举人,却苦恼于积累不够,所以一心苦读,希望能多看点书。”

这话一出,顿时引来无数宾客的惊叹。

贾政觉得面上有光,宴会后又去贾珠的屋子对其勉励了一番,希望他能再接再厉,争取三年后一举考中拿下举人功名。

贾珠顿觉压力山大,却又不敢拒绝,只能加倍地努力读书。

贾珠回来,最高兴的莫过于王夫人。

因为贾珠不但考了一个秀才回来,同时还带回来了王夫人远嫁到金陵薛家的妹妹的消息。

听说,就在贾珠出了考场当天,薛姨妈生了一个女儿。

王夫人最信神佛,听后只觉巧合,立时对这个刚出生的外甥女生出了几分喜爱。

贾珠考中秀才,对荣国府二房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便是贾母对二房愈发看重,不但荣国府的资源开始向二房倾斜,就连荣国府的管家权,贾母也移交了一部分给王夫人——

虽然王夫人能插手的地方有限,做的活儿也和原著中王熙凤做的那些差不多,跟像是给贾母打下手,但这对王夫人来说已经是天大的好事。

毕竟,王夫人以前可是丁点儿管家权都插不上手的。

贾母一直将管家权捏在手上,只有贾赦原配还在世的时候,移交过一段时间给这个长房长媳。

如今贾母既然愿意将管家权交给王夫人,本身就是一种讯号——

贾母放弃长房,开始培养二房了。

这叫王夫人如何不高兴?如何不兴奋?

贾珠考中秀才带来的好处还不止这一点:就在贾珠回到京城后,国子监祭酒李守中的夫人,便在参加宴会的时候传递出讯号,说是李祭酒同意了贾珠与他独女李纨的婚事。

王夫人虽然对李纨这个儿媳不太满意——

可能是因为贾敏,也可能是因为她天生就对这种擅长舞文弄墨的才女就不大喜欢。

儿媳妇到底与小姑子不同,见到贾敏的时候,王氏只会觉得自卑嫉妒,但见到儿媳妇,王氏却立刻想到了她身为国子监祭酒的父亲,想到了儿子未来的前程。

更何况,贾母对李纨这个孙媳妇那是相当满意。

哪怕是为了讨好贾母,王夫人也不可能拒绝这门婚事,更不会说出这婚事的半点儿不好来。

所以王氏对李纨的态度,至少面儿上还是非常热情的。

贾珠的婚事定下了,只比贾珠小两岁的元春的婚事,也有了着落——

因为贾珠考上秀才,也因为贾珠的婚事,许多清流大臣也向元春投来了橄榄枝。

贾母精挑细选之后,最后在其中三家犹豫不决。

想着女婿也是科举出身,女儿平日的交际对象也大多是文臣家眷,应当对这些好儿郎家里的情况更了解,贾母便特意让人给贾敏递来口信,请贾敏帮忙参详一二。

王夫人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手指甲都掐进了肉里。

可惜贾母连个眼神都没给王氏,直接拉着贾敏就开始打听这三户人家的好坏。

贾敏虽然不想与二房接触,但到底事关侄女儿的终身大事,她也没有隐瞒,直接将自己知道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全都告诉了贾母。

“母亲选的三家,父辈的官职相差不大,没什么可挑的。”

“只是这三个郎君的差别却有些大,赵家长子虽然也在他家族学读书,但不务正业,气走了好些个老师,以后想必没什么好前程。不过赵家家风不错,有四十无子方可纳妾的规矩。”

“李家郎君读书不错,听说三年后要下场,打算从童生一路考到举人。其父兄也都擅长读书,以后进入朝堂也不至于没个臂膀。只是家风不太好,父辈兄弟房中妾室全都不少于五人,还闹出过宠妾灭妻的丑闻。”

“钱家勋贵转型,人脉有些单薄,且这位郎君天赋有限,一辈子怕也只能考个举人。据说表姐表妹好些个都在府上住着,与他关系也好。唯一的好处,大概就是富贵了。”

贾敏一个一个地,将三位人选的优劣都说了个清楚,没有半点藏私。

贾母相信女儿,低头分析其中优劣,半晌后冷不丁问了一句:“敏儿觉得哪一位郎君更适合元春?”

贾敏吓了一跳,转头看向旁边气得不行的王氏,笑道:“母亲说笑了,这问题可不能问我,您该叫元春过来,问问她是什么看法。实在不行,二嫂不也在这儿呢?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二嫂的意见可比女儿重要多了。”

虽然厌恶王氏,但她不至于在元春的婚事上让王氏没脸。

贾母看了王氏一眼,忍不住揉了下眉心,叹气后直接叫来鸳鸯:“你去将元春叫来,就说我有事找她。若她问起缘由,你可透露一二,让她做好准备。”

贾敏自知自己已经不适合再待在这儿,立刻起身告辞。

贾母也不多留,忙让身边丫鬟送贾敏出府。

贾敏回家没几天,便听说元春的婚事已经定了下来——

贾敏原本以为元春的婚事人选不是赵家长子,便是李家儿郎,谁能想到荣国府最后定下的却是最不可能的钱家。

听到消息的时候,她都惊了。

林柳不懂其中弯弯绕,不免觉得疑惑,毕竟在她眼里,这三个成婚人选那是一个赛一个的不堪,若是让她选择,她只怕一个也看不上。

贾敏解释道:“母亲挑选出这三人,能看出是真的在为二房考虑。赵家听起来条件不怎么好,对元春来说却极好。”

赵家四十无子才能纳妾,元春若是嫁进去,只要生个孩子,以后的日子可就顺心了。

“若说赵家是为元春准备的最好人选,那李家则是为贾珠准备的优质帮手。若贾李两家联姻,贾珠以后进入朝堂的帮手也多了几个。”

“唯有钱家,就像是他们的姓氏一样,就只剩下钱这一个好处。”贾敏皱眉,“这一听,就不想是母亲的选择,只怕最后做决定的是王氏。”

毕竟王氏爱财又短视,她在嫁人之前就已经知道了。

就是可惜了元春,也可惜母亲的一片用心。

林柳虽然仍不觉得这三个人选优秀,但正如贾敏所言,这三个联姻人选当中,钱家这位绝对是最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