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蟹黄汤包(第2/3页)

正聊着,大娘从热气腾腾的灶间出来,热情地招呼,“我都准备了,中午留家吃饭,没啥好东西,都是家跟前的吃食,吃好保证不了,保准能吃饱。”

甄珍不装假,笑着道:“您太谦虚了,闻这香味,肯定好吃,我不会客气的。”

节气还没走到霜降,农家小院的丝瓜、苦瓜藤子颜色浓绿,宝库抱着咕嘟从猪圈一直逛到鸡圈,看什么都稀罕,模样太可爱,孙大叔跟不要钱似的,给小孩摘了一大篮子丝瓜、苦瓜,还送了几个风干的丝瓜囊,“拿回去洗碗,老好用了。”

饭很快上桌。大叔儿子、女儿都参加工作了,老两口经济条件还不错,火炕上铺着干净的炕革,墙壁雪白,家具虽然陈旧,但都擦拭得干干净净。

偌大的炕桌摆了满满一大桌子菜,出门早,宝库肚子饿得咕咕叫,望着桌子上的饭菜直流口水。

农家菜量大实惠,地里现摘的秋豆角,跟土豆、茄子、排骨、大辣椒、洋柿子一起做了个大乱炖,盛了冒尖的一大盆。

现在早晚两头冷,植物经历低温,甜度上来,秋豆角有豆子味,茄子鲜甜,洋柿子也酸酸甜甜,跟排骨肉烩在一起,滋味绝了。做了一辈子饭的大娘,懂得用最朴实的食物,炖一盆最美味的菜。

泡了菜汤在米饭上,宝库跟咕嘟两个光吃大乱炖就把肚子撑圆了。吃饱了直接在热乎乎的炕上摊平了。

“好舒服(喵喵)。”两小只憨憨傻傻的样子把大妈和大叔逗得喷饭。

时间充足,大人们吃得慢,辽河三角洲水质好,河里的鲜鲤鱼没有土腥味,大娘先用油把鱼煎香,用自己酿的大酱焖,是最简单的农家炖鱼,甄珍吃了口,觉得一点不比自己做的味道差。

小河虾炒韭菜、丝瓜炒鸡蛋、冒油的咸鸭蛋对半切。

大叔给甄珍和小陈一人分了一只河蟹,“今天潮水晚,市场没有新鲜的海蟹,我让你大娘蒸了河蟹。我们当地人都不怎么吃这玩意,我倒觉得味道不错,你们尝尝。”

黄、渤海盛产梭子蟹,饮食习惯慢慢养成,当地人确实不怎么习惯吃河蟹。

金秋起,蟹脚痒,农历九月的河蟹顶盖肥,膏似凝脂,蟹黄饱满,蟹肉细腻鲜美,清蒸辽河蟹,依然能把人吃醉。

桌上还有一道当地菜肴勾起甄珍的兴趣,蒲笋干烧肉。

蒲笋是湿地的特产,春天吃嫩蒲笋炒肉片,吃不完的铺在苇席子上晒上一天,干笋有韧劲,拿来烧肉,两者是绝配。

小陈抬头见甄珍眼珠转了转,勾唇笑了,某姑娘又看上人家的好东西了。

果然下一秒就听甄珍声音和煦地开口,“大叔,你们这的河蟹多吗?”

“说多不多,说少不少,河蟹卖不上价,没人专门养这个,稻子地里的,还有河里的都是自然繁殖的。”

“您村里有没有人开货车?我想收购一批。”河蟹存活时间长,清蒸的可能大部分顾客不认,但加工成另外的食物,就另当别论了。

大叔一听甄珍要收购,立即点头,“有,当然有。全村蟹子加在一起估计能捞两货车,要是不够,我可以再从别的村收购一批。你等着,我这就让人捞去。”

河蟹换的钱,留着给村里订个报纸,买些农业书籍,能换好多东西回来。怪不得早晨听见喜鹊叫,今天迎了个财神进家,大叔放下筷子,立即去找人捞蟹子。

大娘笑老伴,“说风就是雨,别管他,咱们吃咱们的,小陈多吃点肉,甄珍你也吃。”

甄珍没放过大娘,“您家里的蒲笋干多吗,我还想收购蒲笋干。”北方没有竹笋,蒲笋干很好地代替了竹笋,无论做鱼,还是面馆都用的上。

这下轮到大娘不淡定了,“多的是,家里还有三麻袋呢,我们这家家都晒,你要是要得多,每家都能匀一部分出来,我们自己吃的东西,收拾得干净,你放心吃。”

本来只采购大米的,被甄珍搞成了农副产品采购一条龙。大叔的侄子就是开货车的,让他整理各家的货量,甄珍当场付了定金。接到货后,立即把剩余的货款付清。

耽误的时间有点长,到了小陈满心期待的下一个目的地红海滩,太阳已经偏斜。

纤弱的碱蓬草随海水荡漾,颜色已经由艳红转为深紫,海河相接,目光所及之处,是浩瀚无边的红色海洋。

宝库再一次体会了宏大的意义,跟咕嘟两个眨着大眼睛,半天没回过神。

等回过神,小孩留诗一首,“大海啊,全是草!”

“喵喵!”好诗!

小陈转头看向跟他并肩而立的姑娘,“让我猜猜,你脑袋里是不是正在转着收购碱蓬草的主意?”

甄珍睨他一眼,“你当我傻啊,现在的碱蓬草都结籽了,还怎么吃?要收购也得开春嫩的时候来收。”

果然还要收。

小矮个宝库指着远方的地平线,兴奋地叫道,“有大鸟!”

红顶、白羽,黑颈的大鸟,在日光下如剪影一般展翅飞行,是喜欢吃碱蓬草草籽的丹顶鹤。

小陈抱起宝库不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拔苗助长,“丹顶鹤是忠贞不渝的鸟,选定了伴侣,一生一世,不离不弃。”

小孩挠了挠脸,怏怏地哦了一声。

面对一望无际的红,甄珍的心也跟着火热,看了一眼身旁高大的男人,道出久藏心中的理想,“所谓美食,三分厨艺,七分食材。现在好食材越来越难寻觅,我之所以急着挣钱,就是想有自己的食品生产基地。像孙大叔他们村子,将来有了钱,我想跟村里合作,搞无公害水产养殖,还有农作物种植。再有钱,我还要承包一大片海,养海参,养鱼。跟食物的原产地合作,搞保护和推广,好食材要让更多的人知道。”

“你这是要成就一个美食帝国?”小陈星眸含笑。

甄珍坚定地点了点头。

陈警官决定吃软饭,把头靠向甄珍肩膀,“求包养。”

有奋斗目标的人要争分夺秒,游玩了一个白天,甄珍晚上回去,把冰柜里所有的猪皮找了出来,跟鸡汤一起熬煮,煮熟搅碎,调味继续炖煮,静置一晚,凝成猪皮冻待用。

第二天一早,一货车辽河三角洲的河蟹按时运抵省城。

“哎呦,甄珍你买这玩意干嘛,毛须须的,没肉,壳还硬,哪有大飞蟹吃着过瘾。”有个给甄珍处理食材的大姐被河蟹麻得浑身起鸡皮疙瘩。

“大姐,等我做好了,你再尝尝。”甄珍把写着当天菜单的小黑板放在门外,今天除了鱼,多了一样美味,蟹黄汤包。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时候让省城人领略南派的精致面点了。

挑了一笼螃蟹,上锅煮熟,拆蟹肉、蟹黄,用葱姜和猪油入锅一起炒制,和面,擀皮,添馅料和猪皮冻,甄珍双手灵活地给面皮上了三十三道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