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十郡(第2/2页)

刘季是真心想和项羽决一死战的,一来缩头乌龟一样被人追堵一年之久,心中实在憋气,二来,潜藏的自卑心理触底反弹,他很想和项羽来一次真正的决战,证明自己完全可以和项羽一决雌雄。

刘季就此事与群臣商议,就在会议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郎中提出了反对意见。

“大王想和楚王决一死战,楚王亦是此心,如此两军决战于汉军不利。”

这个意见是很明智的,狭路相逢勇者胜,论作战勇猛,无人能出项羽所率领的楚军左右。

这里也得承认,刘季虽说总有在关键时候有人帮忙提点的“好运”,但这个“好运”能成功发挥作用也与刘季虚心纳谏分不开。

这一点项羽就远远及不上他,项羽任人唯亲、偏听偏信,而且还常常听计不坚。

这一次刘季的虚心再次帮了他的大忙,他并没有因为这个郎中平平无名而轻视他的意见,反而问了他的姓名,这才问计道:“那依郑忠看来,我们该如何应战?”

郎中郑忠回道:“现在楚军士气正旺,一心想着剿灭汉军便可归乡还家,我们不宜与他们正面作战,反而应该高垒深堑,坚壁不出,消耗楚军的士气,磨掉楚军的锐气,待楚军心浮气躁之时,再与之作战。”

刘季听罢大点其头,立马改变了战略部署,除了坚壁不出外,刘季还增派了两万兵马在楚地后方开展游击、劫走粮草、侵扰百姓。

楚军再次陷入前线想战而不能战,而后方又有敌人侵扰乌烟瘴气,乃至于首尾难顾的局面。

项庄提议向周宁借兵,项羽摇头,坚决拒绝道:“先生那处还有匈奴之祸,如今周地的边防线你们也知道,太长了,我不能助先生驱逐匈奴也就罢了,哪里有脸面再去要先生的兵。”

项庄等人见此便只能作罢,然后楚军的处境却是一日日的艰难起来。

先是减粮,后世断炊,还有刘季最拿手的煽动百姓、利用舆论施压。

楚军前线不断有将士收到家人的来信,信中不是说哪里被攻破了,就是说家里被抢了,或是家中所在的城池被围了。

将士们得到家中消息,更是心急如焚、归心似箭,于是又一个个的到项羽面前劝说撺掇,彭城战事的三分紧急,硬生生被他们说成十分。

项羽思来想去,到底是后方更重要,而且此时的楚军已经无心作战,于是就率兵回返,只是此时的项羽不知道,在他一次次毫无收益好处的战争中,胜利的天平已悄然倾向了刘季。

项羽与刘季作战,没有任何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败仗,但究其得失,又次次都是败仗,最后项羽胜名,刘季得实。

时候也差不多了,周宁对吕雉道:“姐姐可以出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