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万字更新吼(第2/3页)

老三和老四自是责无旁贷:“汗阿玛放心,儿子定尽心尽力,儿子有信心。”

皇上对他们的态度表示满意,脸上却是带出来一丝丝怀念。

“八旗子弟……进了关,不大适应。关内的人也不大适应,当年就定下了这么个规矩,铁庄稼养着八旗子弟,不与民争利。可是人总要活动活动的,活着,动着,不活不动的,不成样子。”

“朕这些年来也有在思考,八旗的出路在哪里?要他们经商,不说他们有没有那个脑袋,就是他们的身份,估计会引发旗和民更大的矛盾,只能读书习武……”

皇上说着说着,其实也愁得慌。

“可一直用国库养着,也不是事儿。而且越养着,越是反而越发地助长他们的懒惰习气。人丁繁衍,万一哪天国库养不起,如果拖欠几个月不发闹起来,更是大事儿……”

皇上念念叨叨的,几个皇子都不敢吱声。

老八犹豫半响说了一句:“要不,九弟要出海做生意,带着他们?和西洋人做生意,不是‘与民争利’?”

其他几个兄弟都心动,皇上看老八一眼,没搭理他。

老八:“……”摸摸鼻子不敢再说话。

皇上接着道:“上三旗包衣,也是一群非常特殊的群体。读书习武,上战场进庙堂,还和皇家绑在一块儿,每个人一出生就有内务府钱粮供应,也是国库养着。

说起来,他们是皇家人最亲近的一群人。汉家人说他们是皇家的忠实奴才,也对,也不对。”

“按照八旗制度,各旗包衣隶属他们的旗主,上三旗包衣直属皇家……朕这些日子就琢磨,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一切?老八你说。”

老八:“……”咽咽唾沫,只能硬着头皮解释。

“上三旗,原来是上两旗。太~祖皇帝时期,是两白旗。太宗皇帝时期,是两黄旗。先皇时期,两白旗和两黄旗争斗,旗内旗丁变化,最终形成两黄旗和正白旗的上三旗。”

“上三旗包衣,隶属上三旗,也是内务府包衣,和其他各旗包衣一样,有满汉蒙朝鲜各族人组成……负责皇家宗室人的护卫、随侍、庄头、宫人丫鬟等等多种差使……”

老八说着说着,只庆幸他母妃娘家的人还算“安分守己”。

“八旗包衣,对比八旗旗丁有‘内八旗’之称,遇有战事参战……儿子认为,大清入关后旗丁们都学了中原文化,中原的规矩制度……和八旗旗主制度冲突……上三旗包衣的地位,也变得……尴尬。”

“包衣只是‘booi’,类似西洋领主封地的百姓,都是正经户籍之民,旗丁无权杀害,也无权私自买卖、交换、或赠送包衣。可儿子听说,包衣们都……不喜欢这个称呼。”

皇上安静地听着,听到最后还笑了出来。

“你额涅,是一个好人,就认为包衣们都和她一样。人~心不足啊。”

!!!

老八脑袋一低不敢吱声。

老四和老十四:“……”

老三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脑袋一缩充隐形人。

皇上也没去管他们,直接领着他们来到乾清宫。加上太子、十三阿哥,父子七个一起商议怎么清查内务府包衣的事儿。

虽然皇家一般认命皇家宗室的人做内务府总管,可也有例外。比如之前皇上特别安排太子奶嬷嬷的丈夫做总管。

更何况,内务府负责皇家的衣、食、住、行等各种事务,另有七司三院主管皇室财务、库贮、警卫扈从、山泽采捕、礼仪、皇庄租税、工程、刑罚、畜牧、马匹……

再有三织造处、御茶膳房、升平署、御药房、养心殿造办处、武英殿修书处、咸安宫官学等三十多个附属机构。

皇上品一口茶慢悠悠的语气:“要清查内务府包衣,难。要查出来关键人物,还不能引发混乱。老二你先说说。”

太子:“回汗阿玛,儿子认为,当先重点理出来线索。任何一种制度都不是完美,时间久了就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年来,有宗室败落,有包衣越升越高,其中的问题日益突出。”

“按规矩,包衣的附属臣仆身份只是针对他的旗主,除旗主以外包衣的其他社会关系却与其他平民一样。不应该有其他社会歧视,甚至有些包衣出任高官拥有很高社会地位……

儿子的理解,这一方面是中原君臣制度的冲击,八旗包衣首先属于皇家,再属于旗主,包衣都有一种要求‘平等’的愿望,期待和旗丁一样的地位。

另一方面,八旗旗丁或时运不济,或十分落魄。按规矩,包衣即使做了高官,见到旗主仍以仆人自居,向落魄的旗主行礼,替旗主操办家中各种事物……激化矛盾。”

皇上听着点头,看向老三。

老三躲无可躲,一咬牙:“汗阿玛,儿子认同太子二哥的看法。儿子还有一点补充。这些年来,汗阿玛对某些包衣家荣宠。四弟和十四弟的母家乌雅家,儿子理解,是因为乌雅家的威武将军。”

“可汗阿玛给阿灵阿指婚乌雅家的女子,还给平郡王指婚曹家的女子……儿子不明白,汗阿玛为何不直接给乌雅家和曹家抬旗。”

!!!

一伙儿兄弟都偷瞄,狠瞪老三,都觉得老三这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皇上微微愣怔,却也没有生气。

皇上语气平常:“老四,你来说说。”

老四:“……”

老四心里默念三哥害死人不偿命,硬着头皮“转移话题”:“回汗阿玛,儿子认为,皇家宗室的人,有一点需要注意。”

“以前有皇帝说‘何不食肉糜’,都当笑话听。可是皇家宗室的人一代一代地越发脱离民间,脱离实事,受下面人蒙蔽儿不自知,自身也没有服众的能力,没有威望……”

皇上端起茶盏轻抿一口,对他们的回答都挺满意,也没说自己的意见,只接着问:“老八,你说说。”

老八:“……”

老八在心里默念三哥害死人不偿命,硬挤也挤不出来一个笑儿:“儿子认为,哥哥们说的都对,都是时间久了的必然,人之常情——可不管如何,出了格,犯了刑法,就要严惩……”

*

老十三直接耍赖说他“不知道”,老十四生气三哥挂带母家乌雅家,也说不出来什么,皇上都是好脾气地笑笑。

皇上和几位皇子一起商议,如何彻查内务府的事情,或者说,有没有根本解决办法,如果没有,该怎么办。不管谁有什么样的小心思,到底是一致同意最后的决定。

毓庆宫里,太子妃从慈安宫回来,缓一缓情绪,吩咐贴身大宫女道:“出宫一趟,去平郡王府找到平郡王福晋……本宫打算在南下之前和她询问一些事儿,请她明儿来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