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第2/3页)

明苏的心骤然间跳得剧烈,她想说我不在意这个,可话到嘴边,她忽然想到,她今夜不该在此,她不该来见皇后,不该任由皇后拨乱她心绪,她该一心一意,想着阿宓才是。

颈间还挂着那枚小貔貅,阿宓如今还不知在何处,这貔貅又是如何自她身上流落出来的,可她却在此地,听皇后说这些近乎暧昧的话语。

明苏的脸色霎时冷了下来,她淡淡地说了句:“娘娘见不见儿臣,都是娘娘的事。儿臣冒昧打扰,便先告退。”

说罢,不等皇后出声,便立即转身走了。

郑宓听惯了她的冷言冷语,虽刺心,但也知怨不得明苏,她看着她的身形没入夜色之中,忽然觉得,明苏今日如困兽一般,仿佛有什么心事。

明苏回了贞观殿,倒头便睡,可惜却是一夜无眠。

她不住地想起皇后,想起她凑近她,在她耳边说话时的气息,她似乎也饮酒了,气息温热,带着酒的香甜。

她想到皇后对她说,“那我便再无颜见你了。”

想到皇后劝她,让她谨慎一些,别招了皇帝疑心。

想到她说的每句话。

明苏握紧了小貔貅,半梦半醒间,害怕得直接从床上坐了起来。

她心中明明只有阿宓,她清楚,她对阿宓的心意从未消减,可皇后为何频频入她思绪。

明苏很慌,她怕极了自己是个薄情人,又忍不住想,会不会是阿宓早就看透了她不是一个好人,故而迟迟不归。

天还未亮,明苏便起了,她头疼得厉害,却也顾不上,赶着出了宫。

昨日与三皇子见面,为的是弄明白小貔貅究竟是他送来的,还是五皇子送来的,若是五皇子,那便多半是出自程池生之手。

她径直与三皇子道他府上出了一内应,又将送来小貔貅之人的相貌描述了一番。那人果真是三皇子身边较为得用之人。

问到这里,明苏已肯定了大半,东西是自程池生之手流出。

小貔貅为何会在他手中。明苏不敢想。

三皇子反复问她如何发现那人是内应。他这人粗莽,神色间做不得假,明苏不敢深想,也不敢接着去查,与三皇子说了许久,都不知自己究竟说了些什么。

倒是三皇子道:“明寅如此行事,便是挑唆你我相争更烈,他好坐收渔利。”

又问,“这貔貅究竟是什么来头,你怎如此上心,像是对待什么珍宝一般。”

长长的一句话,仅珍宝二字听进去了。明苏想,这是我给阿宓的信物,比我的命都要紧。

一回到府中,三皇子恰好命人将那内应送了来。那内应来时,已是遍体鳞伤,显然已遭三皇子拷问过一番了。

明苏命人接着拷打,那人招供,貔貅是他在江南小城中自一女子手中所得。

假的。

明苏接着拷问,那人却怎么都不改口了。

再打,人就死了。

明苏心里也有了数,得撬开程池生的口,方能知晓阿宓在何处。

程池生如今任了虎威将军,手下有些亲兵,每回出入府邸,皆带足了侍卫,要将他消无声息地捉住,必是不行。

大张旗鼓地拿下,只怕还未来得及问什么话,皇帝便会将她召入宫去问话了。

明苏当真坐如困兽,她寻思当如何是好,在房中来回踱步,踱了许多,地砖都要被她磨穿了,明苏忽然想起。

五年前,程池生迎她回宫之时,身边有几名心腹围绕。

那几人几乎与他寸步不离,身手也极矫健,必然是他委以重任之人。他们兴许也知晓些内情。

明苏将府中几名侍卫首领叫到跟前,对他们一番吩咐,又命玄过主理此事,这几日就不必跟着她了。

此时已是腊月,再过七八日便是除夕了。

京中已有年味,许多心急的人家,已在门口贴起了对联。

明苏只盼此次能问出郑宓的下落,但那几人也颇难寻,玄过领着人,将程府盯得密不透风,也未见过那几人的踪迹。

三皇子那头因出了内应之事,急着排查府内,一查之下,又寻出好几名内应。

他气恼之下,也顾不上与明苏死磕,转头对上了五皇子。

顾入川保下了,连带的保下了几分功劳,明苏使一使劲,将他调入京师。

这边是一帆风顺,但玄过那头仍无消息。

明苏像是被困在了牢笼之中,做什么都不安。她想起戏本写了,还未令戏班来演,便入了宫,将戏班主事唤到身前,命他将戏本重新研读,那两名戏子也要换,要寻更好看的来。

主事不知殿下是怎么了,临过年的,又来折腾他,却也不敢违拗,只一味应是。

主事一走,连带着戏本也跟着走了。明苏的心一空,又有些后悔,想四次还是太多了,该再减一回的。

或是二回也不要紧。

又或只要阿宓回来,不必她开口,她还如从前那般对她好,保护她,喜欢她,围着她转。明苏烦躁极了。

她命人将主事唤回来,重新吩咐一番。

主事排了那么多年戏,自然明白殿下对阿宓这个角色极为看重,唯恐她又想出什么歪念头来为难他,便笑着奉承道:“旁的不说,阿宓当真是寻不出一丝不好。殿下看,她性情温柔,为人又和善,心肠还好,最要紧的是长相极柔美。”

他这样夸阿宓,明苏沉了多日的容色,竟当真被他逗笑了,道:“她的好处还有许多,夸不完的。”

主事道:“极是极是,臣必得寻一唱演皆佳,容貌极美的来演她。”

“不错……”明苏的笑意越发深了,只要是有人夸阿宓,她便高兴,正要再说,玄过进来了。

他一入殿,纳头便跪,抬手呈上一供状。

明苏唇畔还残留着笑意,接过供状一看,又抬头看了看玄过,似乎没明白这供状所写是何意。

“我只让你拿人,没让你审他们。”明苏笑着道,又低头看了那供状好几眼,目光直直地落在“郑宓已死”四字上。

玄过不敢答话,伏在地上,将头对着地,不敢抬起。

明苏点点头,又看了看窗外,窗外白雪皑皑,白得刺目,像极了那个初春。

她渐渐地回过神来,缓缓地又点了点头,声音缥缈:“好,好,死了……”

她嘴里念叨着,供状自她手中滑落,她扶着桌子,欲站起来,玄过抬头,担忧地看着她,眼中满是泪:“殿下节哀。”

明苏全没听进去,她只依稀想起那个春夜,黎城的小客舍中,郑宓终于接纳了她,她欣喜若狂,连忙取下小貔貅当做信物,恳求她唤她一声明苏。

她唤了吗?

为何她没有听到。

她永远听不到了。

“也好,也好,反正,反正……”她口中念叨着,站直了身,想说,反正你早就不要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