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第一批销售人员的成功, 给了边州中草药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极大的鼓励和信心,也让第二批正在接受教育的学院充满了斗志。

中草药管理局的老局长兴冲冲的来找苏青玉汇报这些好消息。

苏青玉听了心里也高兴。

之前她有信心是一回事,可看到成果也实在让人欣喜。

“市里最近也要拍宣传片, 你们多配合一些。另外质量监督要做好。不能销售员们在前面冲,咱们在后面使劲儿拖后腿。千万不能坏了我们边州中草药的名声。”

“苏市长, 您放心,我们肯定严格把关!”

老局长一脸严肃的保证道, 这事儿他比谁都要重视。

中草药管理局毕竟是边州新成立的, 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他才有机会提上来。要是中草药这事儿没做好,让草药局取消了, 那局里同志是都不答应的。

他笑着问道, “市长, 宣传片什么时候拍啊?”

“今天下午队伍就要过来,最迟明天拍。”

“行,我回去就让大家准备好,要拍什么,我们就安排什么。保准拍的好好的。”

苏青玉点点头。

这次来拍摄的还是上次在花岗拍摄宣传片的队伍。

这次熟门熟路的,苏青玉也就联系他们了。

因为当初在花岗拍摄的宣传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全国其他地方也有很多城市也找他们这个团队拍。一下子就在业内火了起来了。

这次听说苏青玉找他们拍宣传片, 立马就给安排上了。带着队伍跑过来了。

苏青玉倒是也给他们面子, 如今当了市长了, 依然还是亲自接了他们。

带队的付导演见到苏青玉了, 笑的一脸热情, “苏市长,我才知道您在这边来了。您能想到我们,我可真高兴。”

苏青玉笑道, “上次你们拍的片子好,我这次当然还是得请你们。你们来拍,我放心。”

付导演就道,“这次肯定让苏市长更满意。我们这两年也没闲着,也是到处拍片子了。”

苏青玉点头,“我在电视上看到了,把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都原原本本的展现出来了。这年头交通不便,能以这种方式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你们可是办了很有意义的事情呀。”

“都是各地的领导信任我们。这次我们保证也把边州更好展现出来。”

苏青玉笑了起来,“好,那我就提前感谢你们了。”

临近中午,苏青玉就和他们一起吃了顿饭,然后将自己的要求讲了讲。

一听是要拍药材,付导演就心里感慨,这苏市长可真是走到哪里,都要办点事。

上次什么养殖区,酒厂的,这次又搞药材种植。

桩桩件件都是实业。

听说是要销售这些药材的,导演立马表示一定会努力的拍。不拍好,他们这些人就不离开边州了。

苏青玉就把他们交给了中草药管理局的老局长,让他们负责拍摄期间的配合工作。

比如在哪些药田,在哪个药材加工厂。

如今虽然整个边州都在种植药材,但是其他两个县都是刚开始的,还没长成形呢,所以这拍摄地点还是在青山县。

拍摄的一行人就坐车直达青山。

如今的青山可和以前不一样了。

以前青山县城人少,做生意的少,到处都很萧条。

现在则不一样了。来逛街的人很多,新开了很多商店。

付导演好奇道,“这县城挺热闹啊。”

“哈哈哈,那是现在,以前可不这样。”老局长道,“以前这里什么都没,也是今年才建起来的。大家口袋里都有钱了嘛,都舍得花了。”

他把当初苏青玉亲自来启动边州项目,到如今边州老百姓家家户户都种药材,每亩年赚几百块的事儿大说特说一番,说的拍摄团队一个个眉头直跳。

感觉这比电视里演的还要夸张啊。

苏市长可真是一个神奇的人。

青山县知道有团队要来拍摄宣传片,整个政府从上到下都乐坏了,极为热情的招待他们。

县长更是亲自配合他们上山看药田。

如今是青山县种植药材的第二年,也是老百姓自己开始种植的第一年。许多药材还在地里没长成。所以村子里并没有大变样。但是和村子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那一片片收拾的极为齐整的药田了。

药材都长的极好。可见都是精心收拾了的。

再看看老百姓脸上的神情,也和以往苏青玉他们第一次来的时候看到的麻木的,没有追求的样子截然不同。

他们大部分人都是带着笑容的,在药田里劳作的时候,脸上的神情中自然而然的有着对未来收获的期待。

“好素材啊。”付导演不禁感慨道。

“贫穷的过去,充满希望的现在,富饶的未来,都同时的展现在一个镜头下面。这样才能对人的视觉和思想进行冲击。这个宣传片,很好拍。”

他顿时十分有信心。

实在是边州如今这个时期刚刚好。

如果是再晚点,大家都富裕了,可能拍的还没现在这种效果了。

少了过去的对比,就算视频里面再怎么说,别人也想象不出一个富裕的地方过去能有多穷。

自然也不会明白,这里的人对药材是多么的重视。

只有重视,用心,才有可能栽培出好的药材啊。

青山这边拍摄宣传片的时候,苏青玉则去其他两个县里看教育情况了。

和青山县之前一样,这两个县里也是通过做手工来吸引这些孩子来这边住读。

虽然苏青玉没和之前那样亲自看着,但是连副市长也是一个对教育很重视的人。

之前青山项目,连副市长也是亲自对接过的,所以知道怎么做。

在他的亲自指导下,这两个县里的教育工作也开展的很不错。

只是两个市里的情况都不算好,哪怕市里拨款,也给与不了太多支持,所以在条件方面也不算好。

不过这个标准也是和那些条件好的市比,和曾经的乡村小学比,就好太多了。

只是连副市长还是心疼未来要来上学的学生们。觉得连个正经的课桌都没有。虽然肯定是要建设新学校的,但是至少还要等一年多才能开学。

苏青玉倒是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况。

以前在花岗的时候,大队的学校不够的,也借过农村的老房子来当教室。

“困难只是暂时的,以后环境会好的。而且有了这样的对比,孩子们也许更会明白好生活来之不易,会更珍惜,也会更努力。我建议把这些经历都拍下来,记录一下。以后当记录片给未来的学生们看。”

连副市长笑道,“苏市长,你总能把不好的情况说的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