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92章 国无事,则钱无事(第2/2页)

这个“求”便是阁臣增补的事。另外,还有一桩事,叶向高也很是头疼,那就是科道弹劾李成梁勾结建州造反的事。

两件事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细心敏锐的叶向高却从中瞅出一丝隐线,一丝对东林极其危险的信号。

矿监税使是十多年前的旧政,当时东林党还未上台,因而归咎不到东林头上。但眼下当政的是他东林党,所以若是处置不当,令得皇帝不能再忍下去,势难说会不会归咎于他这独辅叶向高。

叶向高自忖他若下台,李三才又未能入阁,东林党这十年蒸蒸日上的势头肯定会遭到打击。若是入阁之人为三党之人,那恐怕又是如沈一贯当政时的东林人人自危的白色恐怖了。

而李成梁这件事,牵扯的又是他东林党对边事的政策。历来,东林党都不主张将国力和精力过于用在边事上面,对边事以求稳求妥求无事为主,一反早些年动不动就调动大军发动战争的国策。能拉拢的就绝不往外退,能安抚的就绝不逼反,能用钱解决的就绝不用刀解决,能用官位摆平的就绝不用所谓大义压人。

之所以如此,却是三大征以来,国库的确为此耗尽历年库藏。国家无钱,若有边事,大军一动,就是万千钱粮。钱粮从何而来?

以当今天子的精明性格,断然不会开征什么农税以弥补国库不足,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矿监税使在全国各地折腾嚣张了。

真要动了大军,皇帝的眼睛会盯在何处,东林上下心知肚明。还不是与民争利么。

他们代表的就是民之利,自是不能容皇帝与民争利。但有些话又不好放到台面上讲,总不能对皇帝说你穷一点不要紧,只要我们富就行。国退民进,不是什么体面事。

因而,如黄老般的无为之治,最是适合东林需求。国家无事,自是不需多少钱粮运转。皇帝老实呆在宫里,自是没地方折腾。朝廷大小事务,都由臣子们替你解决,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叶向高是贫民子弟出身,但不表示他这位独辅就是穷人了。自他考中科举那一天,他就不再是贫民了。自他为东林魁首那日起,他代表的也不仅仅是他叶向高,而是身后的数万东林党人了。

没有东林党的鼎力支持,没有顾宪成、李三才他们的大力帮助,也不会有今日的福清相公。

所以,于公于私,叶向高都不能让李成梁失势。李成梁在一日,辽东就平安一日。辽东平安一日,国家就无事一日。国家无事,自是不必有什么钱粮。

矿监税使折腾的再厉害,相对于大军出动而言,总是九牛一毛。这账,叶向高算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