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第2/2页)

若是有,那也亡国之君妥妥的。

“昨日船只已然到港,明个儿朕便会着令工部,加紧进行仿造。”说到这里,天成帝将目光转移至沈煊。

“沈卿素来颇有奇思,朕便允你工部行走,尽快工部完成此事。”

“臣领旨。”沈煊急忙领旨谢恩,正好他也对嘉明帝时期战船的建造水平与工艺颇为好奇,借此机会正好观摩一番。

而后天成帝又将目光移至黄义。“朕有意从众勋贵中则一将领,统筹海军之事,不知黄卿以为如何?”

按理说,已经有过一次海上战役的黄义才是最佳人选,然而对方身上另有重则,便只好退而求其次。

归根结底,还是要以京城为重,更别提还有几位王爷虎视眈眈。

至于为何是勋贵,沈煊心中猜测,陛下怕是想要冲那群老牌勋贵手中军权下手了。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只有先动起来,才能搅和得了一摊死水。

黄将军不知道有没有看出其中深意,认真思索了一会儿方才道:

“勋贵当中,臣到识得一人,姓徐名浩。此人与臣一般出身,为荣宁伯徐家旁支。且素来颇谙水性,勇武谋略都不弱于臣。”

“只是那位素来颇为刚直,不喜交际奉承,更是与家中关系不睦,这才籍籍无名至今。”

“哦,是吗?若此人当真如爱卿所言,便给他个机会倒也无妨。”

徐家啊,倒是个不错的切口。天成帝心中已有三分满意。剩下七分,便要看对方担不担得起这番重任。

见陛下这般神色,沈煊不由肯定了心中猜测,他想到翰林院中同为勋贵出身的郭子义。想来对方能花心思培养子弟读书,必然是存了该换门庭的心思。

郭家身为开国功臣之一,自古一家当中,文武难能同居高位,想来只要郭兄仕途有望,届时那位郭侯爷自然懂得取舍。

郭家,定然也是个不错的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