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2/3页)

承光帝尝了后,又尝了芒果和苹果,这两种单从外观来看寓意就极好。

苹果这名也取得好,平平安安。个子圆圆的,红艳艳,看上去饱满诱人,吃起来又脆又甜。

至于芒果,在以黄为尊的大虞,单是颜色就叫人惊艳,更别提果肉细嫩多汁,蜜甜清香。

这两种水果可为皇家贡品。

这些大虞所没有的水果,除了苹果外,其他都是需要气候比较热的地方才能种植,若他日有了种子,可以让司农试试看。

品尝完水果,承光帝对海外世界的兴趣更加浓厚了。

他开始跟安爸探讨海上世界。

安爸就把海上航行的各种危险数给承光帝听,“海上有龙卷风,有海啸等,比陆地危险得多了。起雾时最容易迷失方向,有时候碰上狂风巨浪打过来,连人带船淹没。倒霉的还会遇到烧杀掠夺的海盗。”

承光帝叹息,“难怪史书上记载出海的人十不存一。逍遥岛想来是能人居多,方能立足于海上。”

“我逍遥岛不出世,岛上也设有重重迷雾,轻易进出不得,也不接受外来人入岛,若不是我女儿贪玩阴差阳错跑到大虞来,并且……”安爸瞪向魏景和,闭上眼,气得不想看他的样子。

承光帝早就听说魏景和的夫人开始就是因为家里人不同意他们在一块才被迫分开的,若是这样就说得通了。

承光帝同情地看了魏景和一眼。

魏景和:……岳父大人比他还能忽悠。

“像方才吃的那些水果都是海上飘到逍遥岛附近的,应是哪里翻船这些东西飘到岛附近,有岛民拾起来就种出几棵,一般都是收上来再分发给有功之人享用。”

承光帝还以为刚才那些水果在逍遥岛上种有不少,原来也是那么稀罕。既然是从其他地方飘来的,若能出海,未必寻不到。

安爸又说,“我逍遥岛偶尔也会派人出来采买,像红薯土豆玉米这些就是当年捡到了种了些,想着拿到大虞换东西。”

承光帝就想到土豆和玉米是魏景和从顺义县被抄家的那富商那里得到的,红薯是逃难路上捡到的,应该是换了红薯的人觉得上当受骗就给扔了,恰好被魏景和捡到。

这就说得通了,要不怎么说他有福运呢。

既然是不接受外人踏足的岛,承光帝自然也不会强求,只要对大虞不构成威胁,可以当楚梁这小国一样存在。他只想知道出海的可能性,如何出海。

魏景和就坐在旁边听他的岳父大人跟承光帝相谈甚欢,真该让安觅来瞧瞧,到底谁才是最会忽悠的那一个。

最后,承光帝还留两人用了午膳,表示和逍遥岛岛主相谈甚欢,又督促魏景和尽早将那什么六分仪做出来。

魏景和知道承光帝只怕不久就要派人组建出海的军队了,这个跟他们组建的小队不同,朝廷要出海,哪怕有了方向,要组建完善起码也得要一年,而他们组建的年后就从南边海域出发了。

承光帝独自接待逍遥岛岛主,还留二人一块共用午膳的消息传出来,关注这事的人不免又高看了魏家一眼。

在他们看来这逍遥岛独立在大虞之外,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国,而魏夫人就是一国公主。啧,这魏景和真是福运逆天。

……

没多久,魏家就建了祠堂,从魏老头开始自成一族,也就是说以后魏老头就是这一支的祖宗,崭新的族谱写上子孙的名字,在安觅的提议下,魏老头也同意魏家女子一律上族谱,从此,魏氏大族由此展开。

公堂那事后,都知道魏景和仅剩的族人出来作证将他置于死地,今日独立成族,倒没有人说什么。经了那场事,也是真的怕了,连爱弹劾魏景和的杨御史都歇了。

之后就是分家。

虽然魏家二老让安爸安妈参与,但安爸安妈知道分寸,一早就躲去新家那边了,这事哪能掺和。

其实也没什么可分的,家里的银钱只分庄子的出产和原来车子积木那些合作所得,像玻璃铺子这些,都默认是安觅的。

银钱和庄子的出产,魏景和就没要,只要了庄子,如今庄子上太多东西,给魏老大也不妥。

就算什么都不给魏老大,魏老大也毫无怨言,光是安觅给出的红薯粉制作方子就够他折腾了。

就这样,两兄弟分了家,魏家二老秉着跟长子养老的风俗规矩,还住在魏老大那边,顺便照看两丫头。

因为就隔一道墙,除了不一块吃饭,倒跟以前没多大区别。

平安也知道要分开两家住了,还会抱着他奶安慰,说他会经常过来陪奶,或者奶过来玩。

魏老太直说要不是就在隔壁,她才舍不得放她的乖孙走。

安觅怕两丫头多想,以为分家了就生疏了,也开口让她们有空就过来玩,就同以前一般。

二丫从这边学会好吃的就可以回家做给爷奶吃,搞得二丫那点伤感都没了,恨不得赶紧搬好,好去学做好吃的。

安外婆会做的东西可多了。

大丫比较腼腆,最近由魏清婉教那双面绣,天知道那双面绣,安觅当初也是看得头昏眼花,照她娘给的图画了好久绣法图,剩下的全靠魏清婉自个悟,好在她也悟出来了。

这次搬家,也没有开暖房宴,怕耽搁魏景和,打算等魏景和高中后再一块办。

……

朝廷做出来的水泥优先拿去筑堤修坝,建造城墙后,才轮到做马路。

很快,大家就看到京城主街的砖被撬起来,然后官差用布围起来,谁也不敢轻易靠近,只知道里面叮叮当当的,一夜后又恢复平静,还有官兵往里洒水。

这是种了东西吗?

终于,在元宵节当日,被布围起来的京城主街道出现了一条崭新平滑的路,上面还规划出两条线,中间车马行驶,两边行人行走,孩子们骑着小车在上面跑得更流畅了。

看到这条路,所有人目瞪口呆,直呼夜里被神仙施了仙法。

元霄后,朝廷开始征瑶役,做的便是修路,往城外延伸而去的是一条修往顺义县的官道。

看到这条路,百姓们还是第一次服瑶役服得心甘情愿的。

与此同时,承光帝一开印就将玉米和土豆这两样高产农作物昭告天下,还有修路的水泥,新出的竹纸。

一开年就有这么好的消息,整个大虞都沸腾了,不光承光帝被百姓称赞为明君,魏景和这个名字也再一次烙进大虞子民的心里。

承光帝也没将安觅意外造出竹纸的功劳给抹掉,安觅这个名字再一次被天下学子所知。

分了家后,魏景和开始全心备考。

魏老大的红薯粉厂有安爸这个生意老手指点,还有安二哥在生产工具上做了小改进,元宵节一过很快就开起来了。应安觅要求,除了力气活需要男人,其他的都招女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