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2/4页)

赵曼虽然也馋这一顿,让她爸看清这女人丑恶的嘴脸不美么,她装作很高兴的样子:“是啊,我姨节省,咱们就回家吃吧,反正食堂我也好多年没吃了,不用去外面浪费钱。”

赵传炯的眼睛落在方曼丽身上那件红色格子的布拉吉上面,她省?一个夏天布拉吉都置办了好几身,说是今年长胖了去年的衣裳穿不上身了,其实就是看着出了新的,旧的就不爱穿了。

方曼丽笑容一僵。

她看着赵曼似笑非笑的脸,虽说身上的衣服都是补丁,穿着也土气,但那双明亮的眼睛格外的动人,细长的脖颈随了她妈,纤细悠长。

再婚家庭,大家都有点私心,当年老赵心里有愧,在家里看见女儿都会想起她那个妈,于是她做了点工作,把小妮子送到几百里之外的老家去了。

插队的生活有多苦,老赵后来才知道,为此她还受了不少窝囊气,以至于在给孩子们安排工作这方面都不是很尽心。

现在正是在工厂扩招的当口,家里的指标有限,老大两口子现在在学校教书,有份正经工作,老二媳妇现在还在家呆着带孩子呢,她跑回来到底是什么意思谁还能不懂?

这小丫头片子年纪不大,心眼可是足着呢。

当年她为了跟老赵在一起,用了一些不太光明的手段,那个女人从此以后在人世间像是蒸发了一样,她也很想跟老赵这个女儿搞好关系,但是每次只要她有点小心思,老赵家这个女儿就能神不知鬼不觉的刺回来,本来老赵跟她在这里生活的好好的,老二媳妇进厂也是一准的事,但是她回来了,老赵的心还不得偏到哪里去了。

这些年老赵看上去是偏向几个儿子们的,但是私底下不知道攒了多少好东西想要寄到乡下去,要不是她半道拦下来,家里能让他搬走小半。

原以为这死丫头会跟其他人一样,在乡下地方嫁了,事实上她也交代了方秀丽,早早的给她安排一桩亲事,虽说国家法定婚龄是十八,但是乡下地方的十六七岁结婚的海了去了。

就这样还不满足,她还有本事跑回来。

是了,老赵本来对给老二媳妇找工作这事不大上心,八成是他自己找了关系把死丫头给弄回来的。

想到这里她就寒了心,以前家里没有她,大家热热闹闹是一家人,住的挤一点生活辛苦一点也能捱,现在无端端的多了一口人吃饭,而且还没有地方住

“爸——”

“不用管,咱们还是出去吃吧,你先回去收拾一间屋子出来,曼曼回来了肯定要住家里的。”赵传炯说着这话还觉得不够,狠狠的瞪了一眼方曼丽。

说完拉着赵曼转身就往外走。

——————

这年头最让人憋气的不是被人怼,而是被人暗搓搓的拿刀子剐啊。

憋了一肚子的闷气,方曼丽连晚饭都没吃,气冲冲的回到了家。

进门就灌了一杯凉水,她这心里啊就跟喝了凉水一样堵得慌。

因为胖,又怕热,家里唯一一台电风扇就是给她用的,她往客厅沙发上坐着,开了风扇对着自己吹,吹了半天火气还是消不去。

随着年龄一年年的增长,她的危机感也日益增强,本身她就比赵传炯年纪大,又保养的不得力,因此看上去比男人起码大了十岁,再过几年看上去不得是两代人了。

她没有文化水平,要不是靠着老赵现在还在做勤杂工,可老赵呢,现在是副厂长,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他呢。

小三上位的人,也会担心别人用同样的手段上来,于是方曼丽一颗心全在老赵身上挂着,只要他身边没有别的亲人,她就还是他最亲的人不是?

家里就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还是当年单位给分的,一间他们夫妻两个同住,一间给了老大两口子,一间是老二两口子的,剩下三儿子回来就只能睡客厅,现哪有地方给他闺女住啊,想到这里她觉得电风扇都吹不凉快她的燥热了。

“妈,您这是怎么了?”大儿媳妇于红芳听到动静,从房间里面探出头来,家里一向都是婆婆做主,她跟丈夫每月上缴粮票,吃喝用度都是公婆的,对婆婆基本的面子情还是做的挺好。

“哎,这事整的,红芳你出来帮我把阳台收拾一下,我记得你房间是不是有个竹席,拿出来给我用几天。”等过几天就想办法撵死丫头走。

最气的就是人家出去花钱买快活了,她还要在家给她收拾屋子!

这么多年下来,方曼丽已经完全不拿自

己当外人看待了。

“您要找竹席做什么,那竹席已经破了,您要用咱们去外面再买一床。”见阳台要开铺,于红芳猜想家里是来了客人,该不会是哪个小叔子的对象要来吧。

“不用不用,根本不用买,在地上开个铺就好了,这是你爸的闺女回来了,也不知道要回来住多久。”说到这里方曼丽的火气蹭蹭蹭就上来了,虽说这房子是看在老赵的面子上分到手的,可她从没拿自己当过外人,赵曼没有离家之前,家里的三个卧室她占了个最小的,后来老大结婚,就把那个房间给了老大,再后来老二结婚

家里现在四个孙子辈,如今八十几平米的房子挤满了人。

“啥,爸的闺女?”赵传炯的这个闺女当年是被兄弟几个忽悠去插队的,家里几乎就当做没这个人一样,现在她回来啦,她回来干啥。

这个点回来让人联想到的只有纺织厂招工的事情,于红芳下意识的,“这事儿弟妹他们知不知道?”

————————

这些年家里都是方曼丽当家,赵传炯其实不大管着家里琐碎的事情,但有一条,钱是在他自己手上的。

他一个月的工资是一百二,每月还有三十斤的粮票,半斤油票,过年过节的还有东西发,年底单位效益好,还给骨干们发了奖金,这些票证每个月都没有多的,所以全给了方曼丽,但是钱他一个月就拿了五十块出来。

到底是半路夫妻,谁没点小心思,方曼丽的工资她也从不拿出来,家里都花销老赵的。

所以赵传炯还是有点钱。

赵传炯在单位的声望不错,不少人见到他旁边站着个女孩子,都跑过来打招呼。

知道是他那位在农村插队回城的女儿,眼神顿时就不一样了,除了同情,更多的是好奇。

赵传炯随便找单位的同事借了几两的粮票,本来先打算带女儿到国营饭店,可看了看女儿这一身衣裳,说了一声:“咱先去另外一个地方。”

赵曼“嗯”了一声,跟着父亲的脚步走,却见他去的方向不是印象中国营饭店那边,于是问道:“爸,咱们去哪?”

听女儿这样问,赵传炯垂下眼睛看着她,眼底是属于父亲那柔和的目光:“给你买几身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