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星晓[15] 半导体产业危机!(第2/2页)

陈天鹤带头组织起津市半导体基金会,人脉方面不必说,或许吆喝一声就能集齐八方管理人才。

他资产过百亿、千亿,本人也是块活招牌,如果是陈天鹤出手收购鸿芯,一能安定关联企业的心,二能活络断裂的资金链,三来可以吸引专业人才接管鸿芯做重组处理。

曹书记将理由掰开来细说,试图说服陈天鹤,他以为对外标榜爱国企业、爱国商人的陈天鹤听完理由会仔细考虑并同意。

哪料陈天鹤拒绝:“曹书记,我心有余,力不足。我心力主要耗在腾辉集团,剩下一点精力放在基金会,要是腾出手接管鸿芯,不小心连累基金会的发展不是雪上加霜吗?”

曹书记心一沉,端正的脸如覆寒霜。

陈天鹤这是利用基金会威胁他?

“我管不了鸿芯,您真有心挽救……”陈天鹤沉吟片刻,说道:“我推荐蓝河科技,他们的革芯项目和鸿芯项目一样,技术方面说不定还有重叠的地方。”

“说不定蓝河科技真能力挽狂澜……”陈天鹤笑问:“曹书记,您知道蓝河科技吗?”

他怎么会不知道蓝河科技的革芯项目?

去年鸿芯和革芯明争暗斗,还是他亲自决定放弃革芯,推荐鸿芯项目列入市、省重点在建项目计划,一路开绿灯、落实鼓励优惠政策,以至于蓝河科技的革芯渐渐没了声音。

曹书记用力握紧拳头,深深地吸气、呼气,沉着冷静回应陈天鹤:“我明白陈董的意思了。但是我有一点不懂,想请教陈董。”

陈天鹤从鸿芯的烂摊子里全身而退,还捞到不少钱,此时心情正好,乐意看一场困兽之斗。

“您说。”

曹书记:“我记得陈董前年注资鸿芯十亿美金,现在鸿芯项目停滞,陈董十亿美金打水漂怎么不着急?”

陈天鹤:“我说的注资十亿是指让出土地使用权,正好是鸿芯在建那批次大楼的土地。话说回来,这土地转让合同申请审查还没批下来,算算时间正好年底收回来。曹书记还有大半年的时间可以自由使用那片土地,拿去当鸿芯机器设备的拍卖场地也不错。”

曹书记紧绷的神经猛地断裂,‘啪’一声将话筒砸回座机挂断通话。

秘书听到动静推门:“书记?”

曹书记:“查!去查陈天鹤注资鸿芯的十亿美金用什么方式!”

秘书点头,赶紧转身去查了。

留下曹书记独自在办公室里复盘鸿芯项目从启动到现在爆雷的种种线索,鸿芯爆雷后,他查到鸿芯项目所属的公司在首都注册。

注册资本20亿,但查过后发现这数字随便填的,没有任何证据表明鸿芯项目所属公司真的注资20亿。

成立后不到半个月,立刻招来投资商,营造出声势浩大、势如破竹的凌人气势,成功落地津市,受到上一届市委的青睐。

直到他上任。

曹书记虽一再小心谨慎,可是当陈天鹤摊开注资十亿美金、成立津市半导体基金会发展津市半导体产业链等诱人钩子在他面前,他抱着赌一把的心态还是跳进了挖好的坑。

这么大一个坑!

骗了津市乃至全国各地,包括国外厂商的信任和投资,大张旗鼓的招商引资闹到最后居然是一场骗局?!

曹书记发现鸿芯一无人才二无技术,三无原始资金,却凭着一手高超的画饼技术坑了津市半导体产业,造了千亿美金的芯片大骗局,背后没有高人指点他绝对不相信!

仔细串联所有逻辑线索,曹书记注意到鸿芯和半导体基金会有一个共同的异常。

这异常就是陈天鹤。

当初是陈天鹤注资鸿芯十亿美金促使鸿芯成功落地津市,然而陈天鹤的注资是以让出土地使用权为出价方式。

须知他本身就是以房地产起家,土地对他来说最不值钱。

恰好土地使用权的审批至今没批下来,等鸿芯宣布破产,土地回收,到头来这场千亿骗局里只有陈天鹤分文不失!

曹书记猜出陈天鹤的异常,可惜无能为力,目前最重要还是解决鸿芯项目停滞带来的影响。

他沉下心来,努力平复心态,镇静心神,继续一个又一个电话拨打出去,一次又一次被拒绝,直到华电科老总委婉拒绝后提醒他:“或许,你可以去找蓝河科技。”

蓝河科技?

曹书记懵住,等他回过神来想追问却发现通话已断。

“蓝河科技,革芯项目?”

如果这建议出自陈天鹤,曹书记只会怀疑是否有阴谋,但出自华电科老总的建议,他不得不认真思索是否采纳。

“先接触再说!”

***

华兴被美国商务部制裁,陷入破产危机。鸿芯爆雷,芯片断供,濒临破产。

相关人员和政府为此奔波不停,寻求解决之法,受制美帝蛮横无理的条约,国内微电子产业首次受到来自美国的重大打击,刚发展起来的半导体产业链呈现萎靡状态。

国情严峻,国民愤怒,奈何无法可解,只能忍气吞声,一边接受美国更严格的出口限制,一边迫切加紧研发光刻机的科学工程。

对此,蓝河科技研发部一无所知。

研发部等人沉浸在光源系统研发的技术关键时刻,几个月来连续两班倒,忙得日夜颠倒,根本没空关心外界新闻。

研发团队缺乏人手,同属于高技术人才的陈惊璆被抓进去,偶尔出来处理公司事务,保证公司正常运转之后,便投入到紧张的科研工程中。

他知道美国对华芯片制裁,但蓝河科技没有被波及,因此并无深入追踪事态发展。

4月底,水木大学ic装备团队通过光刻机双工作台验收,这对研发光刻机的盛明安等人来说绝对是个好消息。

双工作台系统验收打破国外双工作台系统核心技术的封锁,意味着距离拥有自主研发的国产光刻机又近了一步。

林成建握着保温杯进茶水间,说起这事:“以前尼康株式会社社长说我们也许能造出复杂的光源系统,但双工作台系统就未必了。现在啪啪打脸,人团队愣是在经费和技术欠缺的情况下攻克了。”

雷客:“人家团队花四年时间研发双工作台,我们花差不多时间研发光源系统,现在进度落后一截,我们必须得后来居上!”

杜颂眼下两大黑眼圈:“我们不差啊。对吧,盛工、小陈总?”

盛明安喝着茶,闻言点头。

陈惊璆靠墙站,看了眼盛明安,回答杜颂:“光源系统复杂程度不比双工作台,大家也是一路摸黑摸索过来,艰难前行至今,我相信今年之前,我们一定能看见光源系统射出的亮眼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