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多了三万人(第2/3页)

祁丹朱轻轻点头,君行之说得对,现在百姓骤然增多,必须快些将这里的情况告诉锦帝,让他派人运送更多的粮食过来才行。

她沉吟片刻,还是有些想不通李奎林这样做的初衷,忍不住问:“你说李奎林为何这样做?如果只是天灾,父皇就算知道受灾人数其实是八万,也不会惩罚他,况且受灾的人多或人少根本就没有关系,他何必将这三万人隐瞒起来?”

君行之眸色微沉,提笔写字道:“阿大在路上跟我说,李奎林去年刚到任的时候,做了一件大事。”

“什么事?”祁丹朱连忙追问。

她心里清楚君行之既然提及此事,那么此事必然跟这次的灾情有关,但此次大旱是真有其事,绝对不是假的。

大旱是天灾,非人力可以控制,此事肯定跟李奎林无关,那么李奎林何必如此惧怕?

君行之一边写字一边沉声道:“李奎林来沂临县上任之前,得知有个贫穷多年的村子因为种植葡萄富裕了起来,父皇还嘉奖了当地官员,给那些官员升了官位,所以他来了沂临县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让百姓们将已经种好的水稻和茶叶全都拔了,改为栽种葡萄。”

“简直是胡闹!”祁丹朱一听之下忍不住怒火冲头,想也不想就道:“种植农耕之事必须要因地制宜,小心谨慎行事,不可莽撞,更何况这农耕还是几万百姓维持生计的本钱,跟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她越想越气道:“李奎林刚到任沂临县,根本对此地的情况一点也不了解,可他不但没有提前衡量清楚沂临县的水土和气候是否适合种植葡萄,还没有先找一块农田试种一年,看看成果,他简直是胡做非为,竟然就这样不管不顾直接让百姓改种了葡萄!”

祁丹朱这位对农耕一窍不通的公主尚且知道要试种过后,才能让百姓们大面积种植,李奎林不可能不知道该怎么做,他之所以这么急切,只是因为他急着立下大功,好快些做出成绩,这样就能被迅速地被调回繁荣的京城去。

君行之声音沉沉道:“李奎林好大喜功,急于冒进,只想做出些成绩,根本就没有考虑过此法失败会有什么后果,百姓们对种植葡萄一窍不通,没有任何经验,更没有人指导他们,本地的气候和水土也根本不适合种植葡萄,所以他这样做的结果,毫无疑问地导致了百姓们血本无归,损失惨重,后来正巧遇到旱灾,将此事暂时隐瞒了过去,但也因此导致灾情更加严重,受灾的百姓远比旱灾造成的多,所以他只能隐瞒受灾百姓的人数,妄想将此事这样瞒过去,免得引起父皇怀疑。”

他下笔顿了顿,唏嘘道:“如果只是遇到大旱,百姓们的状况不至于如此凄惨,这几年沂临县的百姓可谓是苦不堪言,他们先是因为之前蝗虫的事,掏空了家里的存粮,又因为种植葡萄的事,用光了家里的积蓄,雪上加霜。”

祁丹朱愠怒道:“他根本就是错上加错!他第一步已经错了,第二步不赶紧想办法挽回,竟然还一错再错!他不知悔改,从头到尾都弃百姓于不顾,他为了一己之私一直无视百姓的利益和性命,根本从未为百姓考虑过。”

“可见他是一个自私的人。”君行之将最后一个字写完,收了笔道:“现在只能将此事通知父皇,希望送来的粮食能快些到。”

祁丹朱稍稍冷静一些,沉吟片刻道:“李奎林心术如此不正,如果知道我们发现了此事,必定会有所举动,而百姓们得知情况后恐怕也是愤怒难平,明日一早,沂临县恐无安宁,必须要多派一些官兵镇守才行,可我们手里的官兵有限,恐怕难以镇压。”

她抿了抿唇,思考片刻,走到君行之旁边,重新拿起一张纸,提笔写了起来。

她写完之后,将纸吹干,折起来放进信封里,交给君行之道:“行之,派人将这封信送给孟九思。”

君行之微微有些惊讶,“孟大人?”

“嗯。”祁丹朱点了点头道:“前段时间父皇将他派去了宁德镇,宁德镇距离这里一夜时间即可到达,我写信请他派兵过来帮我们,如果一切顺利,明日傍晚他的官兵应该就可以抵达,这已经是离我们最近的兵马了。”

孟九思阴差阳错地成了右翼将军,这一年来他表现优越,在兵营的地位越来越稳,将兵权牢牢握在手里,锦帝本来只想找一个傀儡,没想到如今却越来越无法忽视他的存在,锦帝这次派他去宁德县犒赏当地官兵,就是故意让他离开京城,有意架空他,免得他越来越让人无法掌控。

祁丹朱看着手里的信封,担忧道:“明日如果只靠我们带来的那些官兵,恐怕难以平定内乱。”

谁也不知道明天百姓的反应会是什么样,也不知道李奎林在走投无路之际会做出什么样的事,他们只能尽量做万全准备。

虽然最快的官兵也要明日傍晚才能到达,但总比没有人支援来得好。

君行之将信收下,轻轻点头道:“如果孟大人能派兵前来就太好了,那就可以解决我们的燃眉之急。”

现在受灾的百姓超乎了他们的预计,他们正需要帮手,如果孟九思就在这附近,能派兵前来支援一段时间,那就再好不过。

祁丹朱看他叫了暗探进来将信送出去,稍稍放下心来,扶着旁边的椅子坐下。

她现在站久了会有些累,两腿发酸,她轻轻抚了一下肚子,这孩子最近跟她吃了不少苦。

君行之看着她微白的面色,抬手轻轻抚摸了一下,柔声道:“夜深了,你快睡下吧,明日还要有一场风雨,养足精神才好面对。”

祁丹朱用脸颊轻轻蹭了一下他温热的掌心,抬眸问:“你呢?”

君行之摇头道:“我还得出去,我刚才是快马加鞭提前赶回来的,现在城外的百姓应该马上就要被护送回城了,我得出去安排好他们,你先睡吧。”

他刚才担心祁丹朱会担忧,也为了能快些回来写信上奏朝廷,所以快马加鞭地赶了回来,那些百姓们走的慢,官兵们护送回来,速度会比他慢一些,现在看看时间,他们应该已经快抵达城门了。

等会儿官兵们要挨家挨户将活着的老人和稚儿们都送回去,他必须在场指挥,免得生乱,发生什么危险。

祁丹朱轻轻点头,没有多劝,她知道君行之今夜是没有时间睡觉了,外面发生这么大的事,他这位钦差必然要坐镇。

她抬头看了一眼窗外的茫茫夜色,有些担忧道:“我们可用离开知府府衙?李奎林最晚明早也会知道自己事发了,他恐怕不会甘于伏法,也许会奋起反抗。”

君行之道:“今夜我们先不打草惊蛇,我已经派了官兵守在他门口,明日一早就将他捉拿归案,只是这府里的护卫和沂临县的官兵不知道会不会效忠于他,也许会生出一些事端来,但是你无需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