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女儿》19 有意拍成电影!(第2/2页)

拍成电影意味着什么?他们本来需要去全国各地,一个地方一个地方地演出,才可能把舞剧推向全国。如果没有其他地方剧院的特别支持,这中间的费用不用算就知道是一笔巨大支出。

以目前绵安市文工团的财力来看,绝对不可能支撑他们这么做,《女儿》再好,也很有可能只在省内演出,就这,出了绵安的范围,还得有曾组长他们的推广。

可拍电影就不一样了,一旦有了成片,所有地方都能上映,哪怕是山沟沟里,还能找个晒场放映一出露天电影呢。

《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的传播范围那么广,不就是因为它们被拍成了电影吗?

不算下乡演出,真正能走进剧院去看舞剧的,终归是少数。

“你先别太高兴,他们说是有这个意向,但是还要来实地看过。正好过几天你们不是要去乡镇演吗?他们说到时候过去一起看。”吕副主席道,“听说拍电影需要个什么厂标,你们得够好,才能有这个厂标!”

现在国内拍电影,都需要厂标,每个电影厂能分到的数量有限,也就意味着,每一部电影都需要经过认真评估,才能决定到底拍不拍。

但八一厂愿意来看,就是一份希望!

那可是八一电影厂啊,这个年代多少脍炙人口的电影,都是从八一电影厂出来的!

大家都被这个消息震得有些回不过神,还是沈娇宁问道:“不过,电影厂是怎么知道我们的舞剧的?”

吕副主席打心眼儿里觉得他们运气好:“我问了一下,电影厂有个老牌导演,正发愁今年拍什么电影,现在限制多,他又想拍个不比样板戏差的,正好家里有个远房亲戚看过你们演出,就跟他推荐了一下。”

“推荐了一下,他就决定过来看看了?”

“人家大导演心里怎么想的,我们怎么知道。总之这回下乡演出,你们一定要好好表现,要是能拍电影,你们就红了!对了,妇联主任也来说过了,她是肯定会去看的,横幅都准备好了。”

往日在文工团里几乎边缘化的芭蕾,一下子就成了众目所望。

不但吕副主席,就连平时忙得不见人影的主席,对他们有些意见的主任都时不时过来看他们排练,生怕他们偷懒。

不但如此,还有好几个沈娇宁都不怎么认识的老师也偶尔会来看,据说也算是团里的领导。

不管他们是怎么想的,大家依然按自己的节奏认真练习,丝毫不敢松懈。

在《烈火英雄》下乡演出结束之后,很快就到了《女儿》演出的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