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女儿》25 会议前的谈话(第2/3页)

她觉得顾之晏在她心里重新有了点形象,没那么圣父了。

他们下了火车,走出车站,沈娇宁问:“可是你什么时候找的列车长啊,我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顾之晏停下脚步,看着她笑道:“可能是因为小说太好看了吧,你不是一直在看小说吗?”

沈娇宁有点脸红,她也没有看得这么投入吧。

顾之晏从包里拿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放到她手里:“这本书送给你。你这几天住在哪里?如果我有时间,就过去找你。”

沈娇宁把招待所地址告诉了他,顾之晏快要走了,她追上去两步,说:“我这两天才知道原来火车上卧铺车厢会少很多事,安全很多,不管你跟不跟我同一天回去,总之你别再买硬座的票了。”

他的目光很深邃,如墨一般,总是很郑重,却是那么的纯净:“好,答应你了。”他说完,大步走了,背影挺拔如松,脚步沉稳。

沈娇宁咬唇浅浅笑了一下,真是的,不就是答应买个车票的事儿吗,非说得那么严肃,好像答应了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样。

她往招待所的方向去,走到半路才想起来,一起在火车上呆了好几天,可她居然忘记告诉他自己已经考上部队了。

只好等下次见面再说,他再过段时间也要调回省会的军区,总能碰到。

……

沈娇宁到招待所放了东西,会议要等明天才开始,今天还早,她记挂着母亲给她留下的东西,准备先去找一下沈首长,把东西拿回来。

她走到前台,被喊住了:“沈同志,汪英毅部长刚刚打来电话,说想跟您见一面,我正要上去问您有没有时间。”

汪英毅是主管全国文艺系统的领导,地位很高,一说他的名字,就是普通老百姓也知道。

沈娇宁虽然也幻想过来京市会见到很多领导,但没想到一到地方,就被这样的著名人物点名见面,当然答应了:“有时间,说了去哪里见他吗?”

前台把地点告诉她,沈娇宁点头应了,改了行程,先去见汪英毅,至于要回财产,考虑等会议结束再找时间。

约的是一家烤鸭店,沈娇宁走到约定的地点,见到了传说中的汪英毅同志,心里不由自主地有点紧张,还有点激动,她深吸了两口气,调整好情绪,这才走过去。

对方六十岁上下,戴着一副细边框眼镜,见她到了,和蔼地请她坐下:“这家烤鸭店有些名气,你好不容易来一趟京市,请你尝尝。”

沈娇宁对他笑了一下:“谢谢部长。”

“不要那么拘谨,就是随便吃个饭。”

正好服务员把烤鸭端上来了,应当是认识汪英毅,服务很周到,还给他们卷了一个面饼做示范,卷的那个本来是要给汪英毅的,结果他指了指沈娇宁:“给这位同志吧,女士优先。”

沈娇宁受宠若惊地接过。

他们吃到半程,才说起正事。

“能说说你对现在文艺界的看法吗?”

沈娇宁略一思索,便开口道:“如果说对整个文艺界的看法,那我只能笼统地说,我觉得目前的文艺发展太缓慢了,几乎是停滞状态,我们明明有很多优秀人才,可是我觉得他们都被埋没了,完全没有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汪英毅一愣,似乎是没想到她居然这么大胆,忍不住继续问下去:“那要是具体到你熟悉的领域呢?”

“如果具体到我熟悉的芭蕾领域,我觉得,首先应该放开对芭蕾的偏见。”她说,“古典舞,民族民间舞,都可以正常地表演,但是芭蕾是受限的。在国内,芭蕾已经有五年时间没有再演出过西方剧目了,可是不能否认,确实有很多西方经典的芭蕾舞剧,我们国家以前也排过《巴黎圣母院》、《泪泉》这样的作品,可现在都没有了。”

因为芭蕾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下的产物。

沈娇宁说:“其实芭蕾也只是一个舞种而已。”

“不愧是自己搞舞剧的人,果然胆子很大。”汪英毅笑了,“我个人是很喜欢芭蕾的,最早的时候是排了《和平鸽》、《鱼美人》,到你说的《巴黎圣母院》和《泪泉》,我都看过,芭蕾方面有你这样的人才,我也非常高兴。”

他问道:“不过我有点疑惑,既然你是这么想的,为什么又排了一部完全本土化的舞剧呢?”

“这是两回事。打破现在的阻碍,是发展的基础,但是具体编排什么风格的舞蹈或者舞剧,取决于编舞或者艺术家个人的风格和喜好。我想要讲述那样一个故事,自然就用了那样的舞蹈语汇。”

沈娇宁总结了一下:“总之我认为,艺术需要创新,但芭蕾的创新要加一个破除偏见的前提。”

汪英毅赞赏地点了点头,这位女同志虽然年纪小,但思路很清晰,对艺术的看法也很成熟。

看来她的舞剧能成功不是偶然,而是真的有实力。

他喝了口茶,说得斯条慢理:“你排的那个舞剧,大领导都听说了。也是时间赶得巧,今年元旦的时候,他才说现在的文艺作品太少了,应该多鼓励文艺创新,紧接着到了春节前后,你们那边的曾立轩组长上报说,有位女同志带领地方文工团,大力创新,排出了一部了不得的芭蕾舞剧。”

原来是曾组长上报的,沈娇宁点点头。

“后来电影厂那边又来报批,说要拍你们这部舞剧,大领导不知怎么的,又听说了一次,这还不止,前段时间妇联的年度报告,发现绵安的妇联工作做得特别优秀,一问经验,居然还是因为演你们的舞剧。你说说,我们能不对你好奇吗?”

沈娇宁自己也觉得意外,事情居然这么赶巧,一件事情听一次没什么,一连听了几次就让人在意了。

大概就是这样才有了通知她来京市一起开会。

汪英毅道:“不过我怎么也没想到,这位厉害的女同志居然还这么年轻,真是年少有为。大领导本来是想亲自见见你的,但他最近身体不太好,就让我来了。觉得这里的烤鸭怎么样?”

“很好吃,谢谢您和大领导的款待。”

吃完烤鸭,事情也聊了,汪英毅让沈娇宁回去好好休息,明天准时参加会议。

汪英毅想,艺术在国内沉寂了好几年,现在从大领导,到芭蕾青年人才,都认为应该创新,看来艺术确实到了该大力发展的时候了。

沈娇宁走出烤鸭店,心情有些激动。

她从汪英毅的话里得到了一些信息,领导层面有意要创新发展文学艺术!

明天就要召开会议了,汪英毅特意在这个时候找自己谈话,很可能明天的会议内容就是如何发展文学艺术。

这真是一个好消息,如果会议顺利的话,极有可能马上就可以自由地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