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木兰》8 举国闻名(第2/2页)

***

当沈娇宁走下飞机时,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这个消息,连供销社的售货员、国营饭店的大厨、公交车售票员,这些跟舞蹈根本搭不上边的人,都通过这份报纸认识了她。

给他们国家拿了金牌的人,哪怕他们连瓦尔纳在哪里都不知道,但他们就觉得,这是一件光荣的事!

小学生也知道了,因为他们的老师说,要向沈娇宁同志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为国争光!

沈聪也已经上小学,这天放学回部队,破天荒地没玩他那把小木枪,居然在歪歪扭扭地写作业。

沈鸿煊问他:“你今天又惹什么事了?”

沈聪抿着嘴不说话。

他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今天。

早上,他最讨厌的语文老师拿了一张报纸进来,向他们介绍什么金牌得主,他和以前一样在开小差,直到听到老师说出那个名字。

那是他大姐啊!他跟讨厌语文老师一样讨厌的大姐沈娇宁!

班上跟他一样讨厌语文老师的人有好几个,可今天他们都不跟自己一个队伍了,居然都帮沈娇宁说话,说她是榜样,十个沈聪也比不上他们心目中的榜样。

他后来屈服了,带点炫耀地说沈娇宁其实是他大姐,他就是他们榜样的弟弟。可是竟然没一个人相信他:“沈娇宁要是你姐,那沈首长还是我爸呢!”

沈聪气死了,但他爸现在不允许他在外面说自己的身份,只好放下狠话,他以后一定要当最大的榜样!

他吭哧吭哧写完作业,对他爸说:“我以后要当兵,我也要当榜样!”毕竟他真的一点都不喜欢跳舞,想来想去只有当兵能让他成为榜样。

……

沈娇宁到了总政,还没来得及歇口气,领导就让她去找汪部长,她只好又跑了一趟汪部长办公室。

汪英毅知道她飞机回来累,但他实在抽不出时间去总政。最近大领导身体不太好,事情有点多。

国内的消息到底比瓦尔纳那边慢半拍,他们自己请人写的报道已经发往全国,隔了一天,国际报纸才送过来,汪英毅手里拿到的是最新报道,上面不是从别处找来凑数的照片,而是她真正比赛时和领奖现场的照片。

“怎么穿了旗袍啊?”

前几年,有女性在出国访问时穿了旗袍,回来就受到了批评,结果汪英毅一看她领奖的照片,再漂亮那也是旗袍啊。

沈娇宁道:“这个报纸一般人看不到吧,我知道您不在意这些。”

“我确实不在意这些,而且也觉得穿旗袍很得体,但是我本来想让他们继续刊登你这些照片,加大报道力度,现在这样怎么报道?”

“先发比赛的照片,这不是有好几张吗,跳花木兰他们总不能再说些什么?倘若后续实在要发领奖照片,那就发,他们要追究我穿旗袍就让他们追究。”

汪英毅本来想说让她挂上金牌,重新拍个照片充当领奖照算了,可是看她这样子是不会同意的:“好吧,先发比赛照看看。有好几个文工团想请你过去演讲,五七艺术学校和芭蕾舞团也请了,你去不去?”

她没立刻回答,反而问:“您之前说要让我在总政挂职,准备怎么操作?”

“先把关系调到总政,然后以专家身份派去南方部队。你这次拿了奖,把你升到总政来不过分。”

“好,大概多久能调动完?”

汪英毅有点奇怪地看她一眼:“感觉你挺着急?”

“您又不是不知道我是打了恋爱报告的人,之前为了比赛,整整一年没理人家,再不抓紧回去我对象都要没了。”

汪英毅笑道:“也是,一年没见,确实急着要见面了。调动一周内就能办好。”

“那我一周之后回去,这期间就留在京市,那些喊我去演讲的团体,我挑几个过去。”她没提那盘磁带的事,比赛都结束了,再说也没有什么意义。

事情谈妥,汪英毅便喊来他的助手,让他跟沈娇宁接洽演讲的事。

最后定下了北方部队文工团、全国芭蕾舞团和五七艺术学校三个地方。

她作为国内首枚芭蕾金牌得主,去这些地方的待遇都很高,无数舞蹈演员认真倾听她的演讲。

最前排的大多是教员、领导、专家等上了年纪也已经有些身份的人,后面全是一张张年轻的面孔。

每个舞者心里都有自己想要达到的目标。以前,他们觉得能考进文工团或舞团、艺术学校,这就是他们的追求;后来有了繁花杯,他们又开始跟着老师们跳新的舞剧,在繁花杯得奖就是他们的追求。

可是现在,有个人站在他们面前,告诉他们,还可以把舞蹈跳到国外去,让全世界都认可你的舞蹈。

年轻舞者们感觉面前打开了一扇门,思路忽然开阔起来。是啊,世界不止一个国家,他们以前只把目光放在国内,对国外唯恐避之不及,但是已经有人证明,舞者也可以获得世界级的荣誉!

沈娇宁鼓励他们,舞者前途无限,只要不放弃,舞蹈的路途就永远没有尽头。

殊不知,他们看着和自己差不多大,甚至比自己还小的人说出这些话,内心的震撼无法言喻。

这三个拥有国家顶尖舞蹈水平的团体,数以千计的舞者,听完她的演讲后,对自己的未来如何或许还并不确定,但是他们无比清楚地知道,能听到这场演讲是他们的荣幸,因为台上这个女孩,是一定会被记录进舞蹈史的。

沈娇宁一天一场演讲,讲述了她个人学习舞蹈的一些感悟,芭蕾作品《木兰》的创作心路,以及在瓦尔纳比赛时的感受,一共花了三天时间全部讲完。

第三天在五七艺术学校的演讲结束后,金夫人带着金子墨来跟她打招呼。

金子墨今年九岁,已经是个沉稳的小少年,看沈娇宁的眼神里带着仰慕。

金夫人道:“他非要过来跟你打招呼,说要像你这样走向国际舞台。”

“小子墨,加油呀。”

金子墨很认真地点头:“等我十岁,就去参加繁花杯。”

很多人会觉得这不过是小孩子的戏言,沈娇宁却说:“好,姐姐记住了,那你今年要很努力才行。”

“嗯,我会的!”

沈娇宁走出五七艺术学校,望着它的校名。

这所学校是历史的产物,它的六个系前身是六所艺术学院。明年,这所学校就会被撤销,并恢复原来六所艺术院校的校名。

她轻轻叹息,走在街道上,有种自己不过是历史过客的怅然。

这天晚上,汪部长电话告诉她,大领导听说了她得奖的消息,很高兴,得知她跳的是花木兰,还说了一句,巾帼不让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