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玫瑰与我的祖国》9 她找到程佑了……(第2/2页)

高阳趁机把影片推向国际,赚了一大笔费用,跟舞团分成。

演出门票加上电影票房,南方芭蕾舞团未来二十年的开销都有了。

沈娇宁定的全球巡回演出最后一站是伦敦。

时隔五年再次到这里,伦敦民众对他们的态度跟上一次天翻地覆。不但有伦敦剧院派来的人员接机,还有舞迷自发组织到机场,只为看一眼从东方过来的舞者。

当年沈娇宁一家一家报社地请人来观看演出,如今他们还没演出,报社便争先恐后地进行报道。

从绿裙小精灵,到玫瑰少女,伦敦民众们都还记得她。

五年前在这里的优秀表现,针锋相对下的坚持与反击,当时打下的基础,不但造福了未来舞者,沈娇宁此时自己就深有体会。

在伦敦的演出结束后,电视台和报社再三请求她接受采访:“五年过去了,伦敦人非常关心您,您是大家心中永远的小精灵,就采访一次吧。”

沈娇宁最后同意了电视台、伦敦周报和舞蹈杂志三家的采访,时间有限,只能一起采访。

上一次她来伦敦时,不过十九岁,已经初具舞蹈家气质,现在二十四岁,更为明艳大方,仿佛当年的东方绿宝石历经五年打磨,不再需要折射太阳的光芒,因为她自己就是光源。

电视台来采访的女记者仍是之前那一个,她当时采访完沈娇宁,便开始研究中国文化,还去剑桥进修,现在是整个电视台最了解东方文明的人,采访的机会自然落到了她头上。

不过这回其实用不上多少古代文化知识,因为她这次讲的故事,是和平。

“您觉得这次的舞剧为什么能获得这样的成功?”女记者问她。

舞剧成功的因素,那可实在太多了,不过最重要的是:“我觉得大家都和我一样,向往和平,所以这部舞剧能打动人。”

大家又围绕舞剧问了许多专业性问题,问得差不多,舞蹈杂志的温莎主编突然说:“沈小姐,您的事业非常成功,请问您跟您丈夫的感情还好吗?你们真的是我见过最般配的一对,他对您非常深情,让我十分羡慕。”

其他两位记者都没想到要问她感情问题,也不知道温莎是哪里得来的消息。毕竟沈小姐是艺术家,跟那些靠绯闻出名的人不一样,但温莎既然问了,大家也便好奇地看着她。

艺术家的感情生活,向来很能引起人们的兴趣。

沈娇宁大大方方地把那枚坠小金花的金戒指亮给他们看:“谢谢大家关心,谢谢温莎女士的吉言,我们很好。”她可没忘记温莎在文工团领导面前,突然祝她百年好合,十分惊心动魄。

伦敦周报的记者仿佛被带得八卦起来,忽然问:“是不是当年那位先生,他花了一大笔钱,让我们答应去看你的演出。后来《森灵》太火爆,我们又把钱都退回去了,还给了他一笔感谢费,他让我们抢到了首发!”

沈娇宁当时就知道,伦敦周报那么爽快地答应,一定是顾之晏做了什么,没想到他居然是简单粗暴地给钱。

她微笑着应了:“应该是他。”

“沈小姐,那他一定十分爱您,愿意为了您出那么多钱!”记者道,“祝你们幸福!”

“谢谢。”

采访的最后,电视台记者给沈娇宁送了一幅画。

“沈小姐,您还记得有一位观众,看了《森灵》之后说要重拾梦想吗?他在得知您要再次过来演出时,特意联系了电视台,我才知道他如今已经成为一名画家,这是他专门为您画的,感谢您当年的舞蹈,让他重新拥有了追求梦想的勇气,而您的新舞剧也给他带来了灵感。”

沈娇宁接过画,那是她在《森灵》中穿着绿裙子的形象,她身后是巍峨高山,身前是清澈溪流,大片大片的红玫瑰开满山坡与田野。

“我非常喜欢,请代我谢谢他。”

……

采访结束后,沈娇宁回到伦敦剧院,去兑现诺言。

她跟莱顿与黛芙妮约好,将会在1980年左右邀请他们去自己国家,合作《灰姑娘》。现在正是1980年12月,她在这一年结束之前,对两名伦敦舞者发起了邀请。

在舞团即将结束整整一年半的巡回演出回国之时,一位懒洋洋的英国富豪前来送别。

“沈小姐,你还记得我吗?”蓝眼睛的绅士说,“你是我的幸运女神,自从那回我被老板夸奖之后,连连升职,现在我自己开公司了。”

沈娇宁笑起来:“恭喜你。”虽然他的外貌有了一些变化,但她仍然记得,他是自己当时第一家去的小报记者。他当时对舞剧并无多少兴趣,却还是同意过去观看。

……

终于结束巡回演出,沈娇宁带团回国,第一件事就是回家。

他们新婚两个月,之后就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分别。顾之晏本来以为只要一年,后来又要再延长半年,他实在等不了了,都准备请长假过去看她,然而沈娇宁告诉他,她已经出国了,正满世界地跑……

沈娇宁当然听出了他当时得知自己在国外时的憋闷,匆匆跑回来想给他一个惊喜,推开门,却见他坐在餐厅,面前摊着一张信纸,神色怔忪。

“顾团长,怎么了?”

“元静竹给你寄了一封信。”

“她说什么了?”沈娇宁忙问,“没出什么事吧?”

“她说,她找到程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