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2/3页)

不只是嬴小政,秦王嬴稷也是如此。

就连给嬴小政当老师的范睢与白起,也时不时能品尝到赵馨的厨艺。因为确实好吃,也因为想要讨好赵馨,得到更多的进食机会,范睢与白起可谓是倾其所有,完全不藏私地在教嬴小政。

赵馨投桃报李,之后给二位老师送食物的频率也变得频繁了些。

唯一的问题就是,嬴小政的学习进度瞬间拉快,每天学习的新知识比以前多出了不少。

嬴小政:“……”

算了,有好吃的就行。

拥有过不不忘技能的嬴小政对学习无所畏惧,每天从秦王嬴稷三人汲取完足够的知识后,回到住处仍有余力跟着赵馨学习更系统繁杂的现代科学知识。

赵馨与秦王嬴稷对此早已知情,倒是一如既往。

白起与范睢二人却在发现嬴小政不但将自己传授的知识全部记住并消化了,甚至还有余力学习其他知识后,不由态度愈发郑重起来。

教导了一段时间之后,两人更是不由自主地将嬴小政当做了自己的衣钵传人。

两位均是各自领域一等一的大佬,老天赏饭吃的天纵奇才,但可能两人都忙着自己的事业,所以一直到现在,他们都没有收徒。

如今白送一个天赋异禀,还身份尊贵的徒弟给他们,两人都非常高兴。

虽然在知道嬴小政将自己死对头的本事也学得不错后,难免心情复杂,但这样的情况反倒燃起了两人的好胜心,为了证明嬴小政将自己的本事学得更好,两人几乎是卯足了劲儿在教导嬴小政知识。

对此,秦王嬴稷有话说:“寡人的曾孙,当然还是为王之道学得更好了。”

赵馨:“……”

你们开心就好。

嬴小政陷入了学习的苦海之中,几乎挪不出一点儿空暇时间。

其他五国(赵国已亡)的读书人们却很闲,所以在得到是秦国突然造出了一种可以替代竹简木牍的工具,不但可以在上面书写记录文字,还能保存得更好,且更方便携带的载具时,这些读书人就算对秦国非常有意见,也忍不住关注来自秦国的消息。

等到嬴小政开始跟着白起范睢二人学习的时候,秦国生产出的最顶尖白纸因为产量有限,并不公开售卖,只接受有人用秦国不曾收藏的书籍与之交换的时候,其余五国的读书人都炸了。

白纸还没见到呢,就听见秦国大言不惭地觊觎其他国家的藏书?

出于礼貌,这些读书人毫不意外地开始大骂秦国痴心妄想,甚至放下豪言,绝对不会拿着自家的藏书去与秦国交换白纸。

但……

当其他国家到秦国去做生意的商人们带回来一张白纸,并当着自己邀请来的客人们的面儿,拿着一支毛笔在白纸上留下了一篇狗屁不通的文章时……

文人们:“……”心痛得无法呼吸!

那么漂亮文雅的白纸,却被写上了那么庸俗且无聊的东西,实在是暴殄天物!

虽然一直在骂人,但这些读书人无疑对白纸上了心。

一些与买到了白纸的商人们关系不错的读书人,还特意向对方将已经写过的白纸讨了过来,等认真观察并用笔在上面写字体验之后,这些文人立刻坐不住了。

竹简木牍是真的非常不容易保存,而且还极其不方便携带。

但白纸不同。

只要亲眼见到过白纸的人,知道它到底多薄多大,一张纸可以写多少字,写了字的白纸又多容易随身携带之后,这些读书人便再也坐不住了。

他们直接去问那些买到白纸的商人,用书籍换白纸的细节。

商人倒也不隐瞒,直接将白纸换书的细节都告诉了对方,末了还提了一句:“秦国似乎并不区分书籍的优劣,只要是秦国不曾有的书籍,便都可以换取白纸。早一点儿换,更占便宜,不然等到其他人将那些比较常见,没那么珍贵的书籍换了,你若是再想要白纸,就只能拿出自己私藏的最珍贵的那些书籍交换了。”

那人一听,顿觉有理,回去后立刻带上部分书籍就往秦国去了。

但他没想到是,自己千辛万苦到秦国,最后竟然差点白来一趟——

因为消息传开之后,最先与秦国王室做生意的,便是秦国那些贵族商人们。虽然秦王嬴稷之前收罗了一批书籍,但他们自己也留了一批,如今眼瞧着纸张出现,又见到了白纸的模样,这群人同样坐不住了,干脆舔着脸找到秦王嬴稷,与他做了交换。

上交书籍的时候,自己留存一些珍贵的做传家之物,本也是权贵们与秦王嬴稷之间心照不宣的事情,如今他们将书籍拿出来,秦王嬴稷也不生气,而是如常地做了交换。

第一个提出交换的人本来还有紧张,见秦王嬴稷完全没有追究的意思后,便彻底放心,之后又拿好几本书换了白纸。

第一个没有受罚,便有了第二个与第三个。

于是没多久,整个秦国对白纸感兴趣的人,全都拿出自己珍藏换取了白纸。

虽然秦国权贵每家每户都没多少藏书,但人数摆在那儿,所有人都用书籍换取了足够的白纸后,秦国的藏书数量自然有了非常大的提升。

那位得到商人朋友提醒之后,果断带着自家藏书来到秦国的读书人,便是因为不曾预料到这样的情况,带来的书籍都是相对比较常见,而非真正珍藏的书籍,所以才会差点儿白跑一趟。

但好在他带来的书籍比较多,最后还是成功用两本书换取了白纸。

白纸数目不多,显然是不够的。

他从家里带来这么多的竹简木牍,也不想再原样带回去,于是他干脆与秦国百姓做交易,用那些书换了许多钱,又用钱买了一些品质不怎么好的纸张。

那些纸张颜色昏黄,而且摸起来也不如白纸光滑。

但……

不管怎样也是纸啊,虽然不能用来抄录自己的珍藏,但可以拿来自己用啊。

至于白纸不够?

他买完纸张后,便立刻乘上马车回去将自己珍藏的部分书籍抄录在了白纸上,再将原本的竹简木牍一并送来秦国,又换取了更多的白纸。

因为反应及时,这人倒是没有送出去太多书籍。

但在他后面的那些人,想要换取白纸,拿出来的书籍便越来越珍贵,最后甚至还出现了不少原本已经消失在世人眼前的古籍孤本。

秦国靠着这些白纸,可算是大赚了一笔。

其余五国得知此事,心情那是相当的复杂:秦国武力一向拔尖,只要一对一,他们就没有不被揍的。但他们虽然害怕秦国,却从来不觉得自己不如秦国,为的是什么?还不是秦国虽然兵强马壮,国内却没什么人才?

数数秦国有名的宰相武将,有几个人是秦国本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