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第2/2页)

张苍笑答:“自然是已经告老的官员。”

同门仍旧不解。

张苍解释:“秦人入读这所学校,束脩全免;且学校里面教导的知识,也不局限于做官之道,还有许多墨家、农家、道家等对百姓有益的学派知识。”

这部分就是走的职高、专科的路子了。

当然,若是学这些知识的学生有天赋,也可深造,前途并不比做官差。

免费,更实用的知识。

同门立刻意识到了那些已经辞官的官员,为何愿意在年老时将时间花在教导学生上。

张苍又提了一句:“据说范相国与武安君也会进入学校教学。”

同门:“!!!”

原来如此!

震惊之后,同门不免变得沮丧起来:“若是这样,我就没办法进入学校任职了。”

他叹了口气,思索着何时离开。

咸阳可是秦国最繁荣的城市,消费水平可不低,他若是没个进项,可不敢在咸阳逗留。

张苍看向同门,思索后忍不住开口:“我记得你在术数与天文历法一道也很有天赋,不如留下与我一起研究?”

同门疑惑:“术数与天文历法?”

张苍于是解释了自己这段时间在秦国是在做什么,最后说了句:“你且放心,太后对我们这样的……额,专业人才,非常看重,一应待遇不必官员差,若是有了新发现,还能得到一笔不菲的奖赏。”

同门颇为心动,但想到这次一起过来的其他人,又开始纠结起来。

张苍思索一番,思及自己这段时间在秦国生活得不错,总该报答一番才是。

正好秦国对求贤若渴,若能将同门留下,秦王与太后也会高兴。

毕竟战国也就稷下学宫一个正经的教育场所,大半人才都是从里面出来的。

里面的学子还不局限于学派,自己想学什么知识就可以学什么知识,老师也不会多管——

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他最出名的学生却是法家代表人物。

各国都对里面的人才虎视眈眈,秦国也不例外。

同门点头,同意了张苍的提议。

张苍安顿好所有同门后,立刻入宫求见赵馨。

赵馨正愁着人才储备不够,想要四处招揽呢,正好瞌睡来了送枕头,她当即喜不自禁地将人全都留了下来,且立刻找来范睢,请他帮忙考验一番这群学子本事,再将人安置到合适的位置。

不适合当老师,又不是不能做其他事。

郑国渠修建大半,没多久就要收尾了,以嬴政的性子,想必过不久就要开启战争。

可秦国人打仗行,有才有名的将军也是一打一打地,但有名的后勤人才,几乎没有。

就连范睢,那也是更擅长在战争中出谋划策的。

这也是秦国打下其他国家后,直到秦国灭亡也仍有不少人抵抗的原因,因为没有彻底消化掉那些人口与土地。

稷下学宫这群人,打仗也许不行,搞后勤、安抚民心却是一把好手。

她之前在招聘学校老师的时候,看到这群人的简历就很心动,只是他们一来太年轻,二来大多奉行其他学派,三来基本全是齐楚等国的人。

第一所学校出来的第一批学生,总是特殊的,不能打满了其他国家的烙印,也不能被儒家思想影响太深。

阶级森严的思想,与赵馨人物冲突剧烈。

秦国的阶级已经够分明了,不需要儒家思想来加固。

可战后修养,这群学子却能有奇效。

范睢虽然不太明白赵馨想法,建议她与嬴政商量一番。

赵馨知道他不想在自己为官生涯的最后一顿时间出事儿,于是理解地叫来了嬴政。

嬴政一眼就看出了赵馨的打算。

想到前世自己打完仗,确实在战后这一块儿做得不够好,于是完全直接开口:“不用太着急,先将人留下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