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063广结善缘(第2/3页)

阮文倒是没断了和汪常阳之间的来往,之前汪常阳还写信留下了他导师办公室的电话,说是有什么事情可以打电话过去。

当时阮文也没放在心上。

现在……

她连忙去翻看自己的那个小笔记本,上面记着汪常阳留下那串电话号码。

和她印象中的那串数字对上了。

“我去打电话找人要图纸,炼油厂兴许不用去了。”

钢铁学院啊,她怎么把这一茬给忘了呢!

汪常阳本科专业是矿山机械,研究生入学后,钢院还没能办研究生院,所以就是在本科基础上进行学术研究,而汪常阳的研究方向正是机械制造。

他是两年制的研究生,入学后除了上课就是在车间里研究。

同学喊他去系主任办公室时,他还有点懵。

“是个女同志找你,说是你老朋友了。主任当时还懵呢,怎么自己办公室的电话都成了公用电话。”

汪常阳有些意外竟然是阮文来找他。

不过他爽快地答应了下来,“我回头去找我同学,明天吧,明天上午九点钟那辆从首都出发的车,到你那里差不多十二点,你到时候去车站取一下。”

邮过去太麻烦了,耽误时间。

阮文没有慢吞吞地写信,而是打电话,说明她要这图纸很着急。

汪常阳处事体贴,当即就把这件事做好了安排。

“等回头我再去首都,请你吃饭。”

上次回首都正好赶上过年,她也没顾得去汪常阳家。

听说是把他妈和两个孩子都接了来,在外面租了房子住,平日里汪常阳的母亲帮着给人织毛衣挣点钱补贴家用。

“那行,我等着你这顿饭。”汪常阳利落地答应下来。

……

陶永安对阮文的办事效率十分惊诧,“你莫不是大罗神仙,怎么做到的?”

昨天还说找图纸,今天就找到了。

“广结善缘的好处。”阮文脸上露出微微的得意,希望的种子撒向了四方,或许有的指望不上,可但凡有十分之一的人能指望得住,就可能帮了她大忙。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嘛。

她还记得在举人老宅里,那群备考生们虔诚的面孔,希望在未来他们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汪常阳的图纸并不是万能的,但是他十分大方,搜罗了一大票图纸都给阮文送了过来。

帮着阮文解决了纤维切片的问题。

关键技术熔融,可能还得看从国外引进的那些设备。

意外收获倒也有。

比如之前被阮文暂时放下的黄麻纤维加工,倒是有了突破点,阮文暂时画出设备草图,具体的还需要和陶永安讨论研究。

不过她没那个时间了,谢蓟生回来了。

谢蓟生是被汪叔一通电话催回来的。

本来他还想要再去一趟南边,有几个战友的坟就在那边,他想要再去看看。

但还没成行,就被汪叔喊回来。

他说的语焉不详,只让他来省城找阮文。

谢蓟生还以为阮文出了什么事,等看到人好端端的,他不由得松了口气。

还没等阮文开口,陶永安先过去了,“小谢同志你可算回来了,我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等着你,你没吃饭吧?咱们去吃点东西,饭桌上说。”

谢蓟生看了看阮文,“走吧,正好我也饿了。”

“好。”

陶永安觉得自己很受伤,小谢同志你将来会被管的死死的,想要和兄弟出去喝酒都要请示,你知道吗!

三个人去吃了羊肉火锅,阮文把事情简单说了一下,“我在想,如果你可以的话,能不能去天津,让汪叔帮忙想想办法,你去天津那边坐镇。”

她不知道谢蓟生对未来的打算,或许有点自私,可这是最好的办法。

有能力可以去做这件事的人,她又信得过的,只有谢蓟生。

谢蓟生没说话,帮着阮文涮了几片羊肉放到她碗里。

他的小姑娘除了病恹恹的那几天,大部分时间都像是个小太阳,明媚的让人觉得春风拂面。

这会儿,太阳周围弥漫着水汽,雾蒙蒙的,有些可怜巴巴的劲儿。

可爱,但那不是阮文该有的模样。

“可以。”谢蓟生示意她别光说话,吃点东西垫肚子。

这爽快的回应倒是让阮文有些懵了,她原本还会以为谢蓟生问几句。

谢蓟生先吃了几口肉,这老板刀工不错,羊肉片切的如纸一般,滚锅里一烫,就能下肚了。

“觉得两地分居不好,后悔了?”

他这话让阮文闹了个脸红,陶永安也懵了,轻咳了一声表示自己的存在。

不拿他当人看吗?

谢蓟生面色不变,甚至还有点恶趣味,“仗打完了,我也得安定下来,能做点事也不错,你放心那边我会拜托汪叔处理的。”

他本身就是学机械出身的,如果不是因为意外情况,说不定这会儿就是去了军工研究所。

作为上了战场,亲眼看到战友死在自己眼前,看到那些受伤的战士。

他能做什么?

离开战场后,他能做点什么,不再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去做一个指导员,回去继续当他的营长甚至职务上更高一级,训练他的战士们,避免在战场上少一些伤亡?

可是他能把全军战士都训练成一个合格的侦察兵吗?

谢蓟生觉得自己做不到。

就像是让他回到1894年,让他训练出一支精锐,他现代化的作战思维或许能扭转败局,但也难抵王朝命运的衰落。

科学,科学才是最有用的洋枪利炮。

谢蓟生原本想,找个机会去军工研究所,不然他真不知道自己又能做什么。

还没跟阮文商量这件事,阮文先告诉了他一些事情,因为战争而被他忽略掉的事情。

谢蓟生想,天津的石油化纤厂是他最好的去处。

陶永安还有些担心,“这也是个大事,汪老能把你调过去吗?”

“应该没问题,我本来就是机械专业的,还算是内行,之前也参与过省城机场的建设,再加上我这个老兵也得转业,我提出要求,于情于理都不会拒绝。”

“倒也是。”陶永安松了口气。

谢蓟生帮着阮文夹菜,“至于你的研究成果,倒也不着急。”他笑了笑,“也得给你们实验室创收嘛。”

既然中央有苗头不想再大规模支持基础科研,怕是学校这边的研究经费也不会多。

没有经费,自然得自己想法子。

在国外这叫专利,能卖上大价钱的。

阮文这么无私的贡献给国家,觉悟很高,但是也要为日后的研究考虑下。

“不能白用实验室的材料和设备,你也得回报一下嘛。”

陶永安听得目瞪口呆,“谢蓟生同志,这样成吗?”

“为什么不行,你以为引进国外的技术不花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