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095新厂长(第2/3页)

即便有运输和人力成本,但这些香港的中间商,赚差价也赚的爽歪歪。

“不过这种好日子也快到头了。”阮文笑了笑,“订单的情况其实就这些,您看还有什么问题?”

陈主任看着账本,“这里什么意思?”

“哦,忘了跟您说了,咱们不是跟其他研究所有合作嘛,有些产品是直接从他们那里发货。所以除了处理来自香港的订单,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和其他八个研究所保持联系,每天都要确定生产库存情况,统一调度。到了次月初统一结算,然后再把钱给其他研究所,这个一向都是涂所长处理,回头可能也得麻烦您,我看他最近挺忙的。”

阮文想了想,自己还有好些天没见到涂安国了。

科研人员就这样,一忙起来六亲不认。

陈主任看到了八个研究所的资料,“那为什么不把生产线合在一起?”

算上413所,一共有九个研究所,二十多条生产线。

干嘛要分开?

“合在一起是挺好的,不过主任有件事您也知道,现在上面是要研究所们自力更生。”

陈主任当即反应过来,有了生产线,对外研究所可以宣称有了自力更生的手段。

“是我欠考虑了,这样的话就近原则倒也不错。”上海那边有研究所,生产的卫生巾可以就近供应。

“对,产品原材料运输成本都能降低一些,更重要的是给研究所参与感。主任你看一下这几个账本就明白了。”

每个研究所都有独立的账本,记录的十分详细。

陈主任很快就发现了不同,“205所和615所都是两条生产线,不过日产量不太一样。”

“嗯,每个研究所又都会对生产线进行优化,生产多少就各凭本事了。”

因为分红是按照贡献量,所以哪个生产的多,哪个到月初拿到的钱就多。

阮文觉得温暖卫生巾厂的性质有些特殊,姑且将其归类为集体企业。

陈主任觉得这种模式还挺好,“这有点类似于合作社里挣工分,多劳多得。”

“对,多了点技术含量而已,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就由着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陈主任笑了起来,比起顽固的一心想要大权在握的老张,阮文虽说年轻了些但头脑足够活络,在现在的大环境下,这实在太难得了。

“那不怕其他研究所藏私?”

阮文笑了起来,“不怕,虽说水至清则无鱼,但是这个藏一点那个藏一点最终坑害的只有他们自己。要是只为了点蝇头小利就不顾全大局,那早晚会被踢出局。”

条件阮文给的足够好,生产线技术都是她提供的,分红比例足够高,给了这些研究所存活下去的希望。

如果浪费信任,最终浪费掉的,或许是希望。

“或许他们也能做研发,真要是那样的话,那也不错。”

陈主任喜欢阮文的乐观,这种积极向上的面貌可真是再可爱不过。

让她一度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

“行,我差不多心里有数,回头等你到那边,记得打个电话回来,有什么不明白的,我再打电话问你。”

阮文在账本上记录的详细,只要把账本研究透彻,厂子里的事情就纳入掌控之中。

两人正说着,车间主任毕昌平过了来,手里拿着一沓订单。

瞧到厂长办公室里的中年女人,毕昌平反应过来,“这是阮文你请来的陈厂长吗?”

阮文喊习惯了,这才发现自己要改口,“是陈厂长没错,回头厂子里的事情还得麻烦你多帮衬一二。”

“应该的。”毕昌平把订单放在桌上,“要不我先带您去厂子里四处看看?”

阮文跟着一块去。

顺带着又跟毕昌平说起了护厂队的事情,“现在只来了韩建国一个人,估摸着再过几天其他人也就来了,我也不确定来的都是什么情况,不过运货帮着巡逻应该没什么问题。”

“今天一大早老韩就过来了,他现在正在厂里四处溜达。”

这倒是个格外勤快的。

难怪昨天跟自己要条子,确保今天能进厂子里呢。

……

陶永安对去东北那边分外热情,“能去滑雪不?”

东北啊,那可是雪乡。

虽说北方的冬天大都下雪,可又不是一回事。

被阮文瞪了一眼,陶永安连忙正经起来,“国内最开始就是发展东北,重工业基地,共和国的长子,能去那边当然要去。”

哪怕只是开开眼界呢。

是啊,共和国的长子,后来……

阮文心里头沉重了一下,“去看看吧,说不定能找到什么灵感呢?”

她生怕陶永安误会,“我说的是研究的灵感,别跟我提书的事情。”

陶永安登时悻悻,“你也别那么大的反应嘛。”

书爆火,那不是好事吗?

《茱莉亚小姐》续集在圣诞节前发售,陶姑姑给出的反馈

销量相当不错。

一周销量已经超越了第一部 一个月的销量。

出版方那边希望打铁趁热出第三部 ,打造茱莉亚小姐的侦探世界。第二部的热销让影视化的可能性越大。

陶姑姑已经在洽谈,不过她并不怎么着急,《茱莉亚小姐》占据月销榜榜首指日可待,到那时候她或许能谈下一个更好的价钱。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文化政策的放开,国内一些出版社对《茱莉亚小姐》也十分感兴趣,想要将其翻译成中文。

出口转内销。

阮文曾经的规划得以实现,却又有几分啼笑皆非。

大洋彼岸,陶姑姑希望阮文尽快着手第三部 。

之前阮文倒是有构思,但又被她自己全盘推翻。

这会儿还真……江郎才尽。

最怕的就是陶永安跟她说书的事情。

小陶同志觉得自己十分的冤枉,他压根就没打算提好吗?

“我也是有职业素养的人,我想说的也是机器的事情好吗?”

在得到阮文的“机械天才”认证后,陶永安觉得自己像是武侠小说里的人物,被打通了任督二脉,在机械研究上颇有心得。

当然,他是研发型人才,不太擅长应付考试。

毕竟尺有所短。

陶永安今天考试的时候来了点灵感,他跟阮文说了起来,“但我又觉得哪里不太对,正好到时候去那边研究所,请那里的研究员帮忙指点下。”

阮文忽的想了下,“陶永安,有想过毕业后去哪里工作吗?”

“咋,你毕业后打算去找小谢同志?”

“胡说什么,我就是问问你。”阮文还没想好,她想了很多到最后却因为想的太多,又把自己给弄乱了。

小谢同志跟她说,“遵循本心。”

这是一句真心话,可又让阮文迟疑了。

她的本心,那可真是太多了。